过程设计式教案的基本格式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8248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设计式教案的基本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过程设计式教案的基本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过程设计式教案的基本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过程设计式教案的基本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过程设计式教案的基本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程设计式教案的基本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设计式教案的基本格式(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 教案教案课课程名称:程名称:机械原理课课程性程性质质: :技术基础课程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机 041、2 班 2005-2006 年第二学期授授课课教教师师: :张晓玲 学学时时 56(周 4 学时)教材:教材: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该教材包括机械原理教程 、 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 、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光盘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

2、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总总学学时时 56(周 4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6 学时,讨论课 2 学时。实验课实验课内容:内容:1、机构简图测绘;2、机构运动参数测试;3、转子动平衡。机械原理教案 授课人 张晓玲1学习学习机械原理机械原理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一本一本一本课课课程程程为为为考考考试课试课试课。 。 。 二、平二、平二、平时时时作作作业业业占占占总总总成成成绩绩绩的的的 15%15%15%25%25%25%

3、,期末考,期末考,期末考试试试占占占总总总成成成绩绩绩的的的 85%85%85%75%75%75%。 。 。 三、按三、按三、按时时时交作交作交作业业业,每周一上,每周一上,每周一上课课课前交作前交作前交作业业业,晚交扣分,欠作,晚交扣分,欠作,晚交扣分,欠作业业业 1/31/31/3 者不得参加者不得参加者不得参加考考考试试试。 。 。 本本本课课课程有程有程有 3 3 3 个个个选选选作的大作作的大作作的大作业业业,需,需,需编编编程上机完成后,可在程上机完成后,可在程上机完成后,可在 100100100 分的基分的基分的基础础础上加上加上加分,但不得抄分,但不得抄分,但不得抄袭袭袭。 。

4、 。 四、四、四、严严严格考勤制度,病假事先托同学交上假条,否格考勤制度,病假事先托同学交上假条,否格考勤制度,病假事先托同学交上假条,否则则则按按按旷课处旷课处旷课处理。理。理。 五、各班五、各班五、各班选选选一名一名一名课课课代表(代表(代表(责责责任心任心任心强强强的同学),的同学),的同学),负责负责负责收收收发发发作作作业业业,及,及,及时时时反映同学意反映同学意反映同学意见见见与建与建与建议议议。 。 。 六、答疑安排:六、答疑安排:六、答疑安排:1 1 1)周三下午)周三下午)周三下午 3 3 3 点以后,教点以后,教点以后,教 B B B 楼楼楼 416416416 机械机械机

5、械设计设计设计教研室教研室教研室 2 2 2)网上答疑)网上答疑)网上答疑七、网上教学事宜七、网上教学事宜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机械原理课课课程已开通了网程已开通了网程已开通了网络络络学,学,学,进进进入方式:学院主入方式:学院主入方式:学院主页页页网网网络络络教学教学教学登登登陆陆陆进进进入机械原理入机械原理入机械原理课课课程程程自学自学自学软软软件(网址在公告件(网址在公告件(网址在公告栏栏栏中)中)中)其它其它其它讨讨讨论题论题论题放在(在放在(在放在(在线线线作作作业业业)中。)中。)中。机械原理教案 授课人 张晓玲2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教案教案 1一、授课章节一、授课章节 第 0 章 绪论;

6、第 1 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1 机构的组成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对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 了解。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2了解机构的组成,掌握构件、运动副、运动副元素、运动链的概念。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1机器、机构、机械的概念; 2运动副的定义、分类; 3机构的组成。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机器的特征、运动副的分类、运动副约束。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内容及学时内容及学时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教学教学 模式模式教学教学 行为行为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详细教学过

7、程和内容作业及作业及 小结小结绪论 (1 学时)介绍本课程 性质、内容举例讲述1、以内燃机为例,介绍本课程研究的 对象、内容;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学习机械原 理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掌握机器、 机构、机 械的概念构件、运动 副的定义、 分类;运动 链的概念; 机构的组成。(1 学时)结合动画实 例分析典型 机构,进而 引出本节各 个概念。举例 分析讲述一、构件二、运动副(表11)运动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组成的一种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运动副元素:两构件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部分称为运动副元素。1、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形成的运动副(回转副,移动副) 。2、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形成

8、的运动副(齿轮副,凸轮副) 。三、运动链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四、机构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机架时则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掌握运动 副的分类, 高副、低 副的定义。机械原理教案 授课人 张晓玲3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教案教案 2一、授课章节一、授课章节 第 1 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2 机构运动简图 3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熟练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五、教学方

9、法:五、教学方法:多媒体与板书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内容及学时内容及学时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教学教学 模式模式教学教学 行为行为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作业及作业及 小结小结机构运动简 图的绘制 (0.6 学时)通过分析机 器实例,引 出机构运动 简图的绘制 目的。举例 分析讲述、 学生 5 分钟练 习一、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定义: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运动副符号,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所绘制的图形。二二、运动副与构件的表示法(表12)三、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和步骤1.1 a,d掌握机构 运动简图 的绘制方 法。平面运动链 自由度计算 公式;运动 链成为机构 的条件及计 算自由

10、度的 注意事项。 (1.4 学时)通过分析实 例,引出自 由度计算的 意义。举例 分析讲述一、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计算公式4523ppnF二、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原动件数目=运动链的自由度数 三、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1)复合铰链 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所构成的运动副称为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度 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3)虚约束 对机构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四、综合举例1.2 b,c 1.3掌握平面 机构自由 度计算的 计算方法。机械原理教案 授课人 张晓玲4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教案教案 3一、一、授课章节授课章节 第 1 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11、4 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第 2 章 连杆机构1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对平面机构进行杆组分析,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1.能对二级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机构的结构分析。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内容及学时内容及学时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教学教学 模式模式教学教学 行为行为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作业及作业及 小结小结机构的组成 原理和结构 分析。 (1 学时)通过分析实 例,介绍基 本杆组的概 念、机构结 构分析的

12、目 的。 举例 分析讲述一、机构的组成原理杆组:不可拆分的自由度为零构件组合。机构的组成原理:把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就组成一个新的机构,其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目相等。二、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结构分析就是将已知机构分解为原动件、机架和若干个基本杆组,进而了解机构的组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1.5-b,c,e *1.6 f (选作)掌握机构 结构分析 的目的和 方法。机械原理教案 授课人 张晓玲5平面连杆机 构的类型及 其演化。 (1 学时)通过分析实 例,介绍机 器中使用的 各种连杆机 构。举例讲述一、基本类型-铰链四杆机构 按照连架杆的运动形式又分为: 1 曲柄摇杆机

13、构 2 双摇杆机构 3 双曲柄机构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方法 1 转动副转化为移动副 2 选取不同构件为机架 3 变化构件形态 4 扩大转动副的尺寸2.1 了解四杆 机构的基 本型式及演化方 法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教案教案 4一、授课章节一、授课章节 第 2 章 连杆机构2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3.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功用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对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和传力性能有明确概念。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1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性能; 2 平面连杆机构的传力性能。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和传力性能。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六、教学过程:

14、六、教学过程:内容及学时内容及学时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教学教学 模式模式教学教学 行为行为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作业及作业及 小结小结平面连杆机 构的工作特 征 (1.6 学时)通过铰链四 杆机构的分 析,引出平 面连杆机构 的四个工作 特征。举例 分析讲述一、转动副为整转副的条件 1、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小于等于 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2、组成转动副的两个构件中,必有一个 为最短杆。二、急回运动特性 1、极位夹角 :从动件处于两极限位 置时,曲柄两位置之间所夹锐角 2、行程速比变化系数180180k三、压力角与传动角四、机构的死点位置2.22.4 2.6掌握平面 连杆机构 的工作特

15、 征,应用 自如。机械原理教案 授课人 张晓玲6平面连杆机 构的特点及 功能。 (0.4 学时)通过实例介 绍平面连杆 机构的特点 及功能举例 分析讲述一、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1、连杆机构中构件以低副相连,可用来 传递较大的动力; 2、构件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3、连杆曲线具有多样性 三、平面连杆机构的功用 1、实现有轨迹、位置或运动规律要求的 运动 2、实现从动件运动形式及运动特性的改 变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教案教案 5一、授课章节一、授课章节 第 2 章 连杆机构 4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对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图解法、解析法) 。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1速度分析的瞬心法;2杆组法在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速度分析瞬心法的应用(图解法) ;用杆组法进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解析法) 。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内容及学时内容及学时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教学教学 模式模式教学教学 行为行为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作业及作业及 小结小结速度分析的 瞬心法 (1 学时)复习理论力 学瞬心的概 念,进而导 出瞬心法在 速度分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