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的设计原则及组织策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08064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的设计原则及组织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的设计原则及组织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的设计原则及组织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的设计原则及组织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的设计原则及组织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精心设计,巧妙组织精心设计,巧妙组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的设计原则及组织策略摘要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而游戏正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应该精 心设计游戏,组织游戏,让游戏发挥最大作用,而不至流于形式。 关键词 课堂练习、寓教于乐、设计原则、组织策略“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学习会损害记忆,所记东西无法保 持。 ” (达.芬奇)同样地,从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小学 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要求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游戏正是激发学生学习 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那么游戏的定义是什

2、么呢?所谓游戏,是指 儿童认识环境,模仿周围人物的行动和特点的无拘无束的活动(小学英语教师手 册 ) 。我认为,课堂教学游戏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形式。正如兴趣不仅是目的,也是 手段。好的课堂游戏不但能激发兴趣,更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等功能。 那么,什么是成功的课堂游戏?怎样成功地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呢? 一、确立目标,精心设计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课堂游戏要成功应遵循以下几条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 与一般的活动不同的是,课堂游戏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它有着极强的 教学目的性。任何一种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寓知识 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边游戏也边学习语言,从而熟

3、练地掌握语言规律,学会运用外 语交际。因此,游戏可以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但选择何种游戏、选择做游戏的 有利时机是重要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或任务都需要转化为游戏教学,何时选 用、选用何种游戏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合理安排。 在教学新起点第四册 Unit 13 第一课时前我设计了击掌声说数字作为热身小 游戏复习 one 到 twelve,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为下面 What time is it? Itso clock 的教学打好基础。而在 Itsoclock 的句型操练时我则设计了看钟快速说时间 与猜时间两个环节对新授内容加以巩固与拓展。课堂效果证明了这几个游戏的运

4、用 是非常合适的。 相反,在一次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中,有位教师用猜物游戏教学水果类生词和 句型“Id like a / an” 。该教师手拿书包对学生说:Look, I have a new bag. Guess, Whats in the bag? 学生猜出了几种水果(banana, apple, orange)后再让学生运用句型“Id like a/ an”表达。由于该游戏与所学的句型关系不密切,使得游戏的开展十分勉强,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 2智力发展原则 游戏不仅仅是玩,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习 惯。游戏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比平时更

5、会互相学 习,互相合作。游戏可以发展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在游戏中,常有图小学英语论文2片、实物、环境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这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发展。游戏的一些类型是比记忆力、比速度、比反应的,这些游戏有利于学生的记 忆能力的发展,游戏中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虽然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但是它 也是由个人作用相加而成的,每个人的作用都很重要。当大家讨论参与一个活动时, 要鼓励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去赢得胜利。因此,在设计游戏时要尽可能考虑学生智 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学习策略。如 The Snowball Game 即滚雪球游戏就需要 参与者集中注意力,调动记忆力,发挥想

6、像力: A-In my room I have a small bed. B-In my room I have a small bed and a new end table. A-In my room I have a small bed, a new end table and a shining bookshelf. B- In my roomA- 3趣味性原则 既然是游戏,就应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因此,导语要简练生动,任务 得明确,规则要简洁概括,易于记忆和遵守,形式要多变,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 会参与。比如,同样的 Guessing game 在低年级可以简单的猜图片,到了高

7、年级可变 成较有难度的根据先前见到的图片顺序很快说出此刻所见图片的下一张,或提问题 作提示性回答从而得出答案等等,学生同样会兴致盎然。 有时,教师发挥课堂机智,对普通的游戏略加改动就可以增强趣味性了,记得 有一次教学“May I have a look?”这一句型,在一问一答中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种真实 的交际感,于是我灵机一动,故意把双手放在讲台桌下好像拿了点什么似的,然后 双手紧握,问道“Whats in my hands?”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争着提问, 对于特别棒的,我就把手在他(她)面前摊开一下,看到的同学恍然大悟后既惊讶 又兴奋,惊讶老师手中其实什么都没有,兴奋的是分享到了其

8、他同学还不知道的小 秘密,而还没看到的则更迫不及待了。 二、运用策略,巧妙组织 当一个游戏设计好之后并不一定能在课堂上成功,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辅助教 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就必须要求教师组织得法,使课堂游戏生动、 活泼、严谨、有序。为此,在组织游戏时,教师就要运用一定的策略。 1强调规则,奖惩合理 如果说游戏最初是儿童对成人世界的模仿的话,那么儿童将来的各种能力、素 质也一定程度上在游戏中形成或体现,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等。 而最根本的,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而良好习惯正是游戏成功进行的保障。学生天性爱游戏,争胜好强,有些学生 做起游戏来就容易激动、忘乎所以,甚

9、至忘记是在课堂上,有时竟会情不自禁地高 声喊叫,特别是开展竞赛性的游戏时更是激动不已在进行游戏时。预料到这些情况, 教师要放得开,收得住,在开展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比标准,防患于 未来,同时在游戏过程中积极引导。 2选择时机,适时运用 总是面面俱到,游戏过多,就会影响主要教学内容的教授和训练,甚至会喧宾 夺主,变成一节娱乐课。最初我扭不过学生的恳求而占用相当多的时间做游戏,学 生学得浮而不扎实,后来我转变了方式,力求在最关键的时候,如:突破重难点或 学生“思维低谷”时期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用最短的时间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游戏, 并注重让游戏在高潮中结束,使学生意犹未尽,企盼下节课的到来。

10、有许多次,在3小组竞赛或男女声比赛中,一方落败,直嚷嚷着再来一次,这时我就会答应再给他 (她)们扳回一局的机会,但时间是在十分钟后(有时是下一节课) 。这样,暂时落 后的一方就会认真准备,以期扳回一局;暂居优势的一方也会认真准备,以期“巩 固战果” 。而第二轮时,教师也不要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要求, 增加难度。 3分层教学,全体参与 游戏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学生都能参加并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开展游戏。 尽管有些游戏真正参与的是一部分学生,但也别让其他人闲着,安排他们做裁判等 等,或者当游戏中有两两对抗的竞赛时,让水平相当的学生成为对手,从而让全体 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

11、持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击鼓传花”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游戏,但在游戏时往往只能有几个学生真 正获得发言的机会,这时,教师是否可以略作改进呢?比方说,多准备几个传的玩 具,四组同时进行,轮到的四人抢答,这样参与面竞争性都大大增加;也可以请没 传到球的同学一起来问,于是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了。 4及时反馈,有始有终 孩子对于游戏总是认真的,如果教师虎头蛇尾,稀里糊涂地结束游戏,不了了 之,将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要注意及时总结和表扬。另外,教学中 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尤其是对那些低成就和力求避免失败的学生。奖励 的方式也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例如小红花等) ,还可以用肯定、赞美的语言

12、如“Good!”,“Right!”,“Good pupil!”等表扬激励学生。当学生表现不佳时,则用“Come on!”,“Try again!”等正面引导。5教师参与,师生同乐 当学生参与游戏时,教师不一定是主持人,裁判员,也可以是拉拉队员,甚至 可以是挑战者。游戏前教师的示范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游戏中教师的参 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后教师的总结会更有说服力。有时教师情绪激动地喊一 两句加油或喝彩,整个课堂气氛就会被调动起来;当教师加入一方或成为对手时, 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当学生战胜教师时(有时可以故意输给学生,有时 真的会败给了不起的学生) ,他们正变得更自信,更勇敢,更有挑战权威的斗志。确 实,生不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总之,我们应该遵循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游戏,组 织游戏,使学生能轻松和愉快地学习,并能学有所用。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学 生爱上英语课,爱上英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Littlewood. W. 1983.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阿瑟雷伯(美). 1996. 心理学词典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 王笃勤 2002 英语教学策略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