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08040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世界的聚落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2.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3.3.情感目标: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情感目标: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 2. .聚落与环境

2、的关系。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1. 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2. 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 课时课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法,探究性学习讨论、讲述法,探究性学习2【教学工具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在学生间进行调查:在学生间进行调查:1 1 请问这位同学,你住在哪里?请问这位同学,你住在哪里?那里热不热闹?环境怎样?那里热不热闹?环境怎样?2

3、 2 这位同学,请问你老家在哪里?那里这位同学,请问你老家在哪里?那里人口多吗?环境怎样?人口多吗?环境怎样?(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 承转承转 大家的答案中既有城市也有乡村,可你们知道吗,大家的答案中既有城市也有乡村,可你们知道吗,城市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容聚落。聚落。 板书板书 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世界的聚落 承接承接 那什么是聚落呢那什么是聚落呢? ?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请同学们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聚落的含义。教师适时给予纠正,使学生们理解聚落就

4、是人们集中聚落的含义。教师适时给予纠正,使学生们理解聚落就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居住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聚落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聚落的例子。 承转承转 刚才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聚落例子,从这些聚落的例刚才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聚落例子,从这些聚落的例子可看出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子可看出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我们就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划分为城市与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我们就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划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板书:一、聚落的形态)而城市和乡村各自的特乡村两种形

5、式。(板书:一、聚落的形态)而城市和乡村各自的特色如何呢?色如何呢? 启发启发 教师利用课件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教师利用课件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人口的密集程度,有无农田、果园、鱼塘,是否从路的修筑情况,人口的密集程度,有无农田、果园、鱼塘,是否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事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3 师生小结师生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师生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师生合作完成表格: 过渡过渡 同学们请你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以及刚刚看过的图片,同学们请你结合个人的所

6、见所闻以及刚刚看过的图片,讨论一下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讨论一下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讲述讲述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的确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7、带来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的确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城市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城市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好处。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设问设问 请同学们请同学们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讨论城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讨论城市又会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市又会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交通交通特点特点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建筑特点建筑特点生产生产方式方式城市城

8、市便利便利密集、密集、密集、多高楼密集、多高楼非农业非农业生产生产乡村乡村不发达不发达分散、分散、稀疏、低层建筑稀疏、低层建筑农业农业生产生产4 启发启发 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来进行讨论。 小结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

9、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发展成为城镇、

10、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教师提问教师提问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形成聚落呢? 板书板书 聚落与地理环境聚落与地理环境 启发启发 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这些地区的地形如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这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海陆位置如何呢?(学生回答略)下面请同学们何?气候如

11、何呢?海陆位置如何呢?(学生回答略)下面请同学们读图分析。读图分析。 思考分析思考分析 看下图分析下列问题:看下图分析下列问题:1 1图中图中各各属于哪种类型的聚落?属于哪种类型的聚落?2 2上排上排聚落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聚落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53 3根据以上分析,说说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因素?根据以上分析,说说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因素? 小结小结 :聚落的形成受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聚落的形成受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举例举例 :深圳的变化

12、、海口的变迁,讲述城市的发展过程是由深圳的变化、海口的变迁,讲述城市的发展过程是由最初人口较少的乡村慢慢演变成集镇,从而向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最初人口较少的乡村慢慢演变成集镇,从而向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化发展起来的。化发展起来的。 承转承转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利用课件依次展示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傣族的竹楼、蒙古高同。利用课件依次展示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傣族的竹楼、蒙古高原的蒙古包、北极地区的冰屋,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各地民居与自原的蒙古包、北极地区的冰屋,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然环境的关系。 讨论

13、讨论 把学生分成把学生分成 2 2 组,分别代表组,分别代表“东南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和和“北非北非的平顶屋的平顶屋”,讨论各自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讨论各自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结小结 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展示下表,要求学生归纳各组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展示下表,要求学生归纳各组的意见。的意见。民居建筑风格民居建筑风格当地气候特点当地气候特点东南亚的东南亚的高脚屋高脚屋下部空、防浸;下部空、防浸;门窗大,通风门窗大,通风高温多雨高温多雨北非的北非的平顶屋平顶屋墙厚、少窗,墙厚、少窗,防日晒、防风沙、保温防日晒、防风沙、保温干旱、气温日夜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变化大教师进一步引

14、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进而启发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答)进而启发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6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 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投影投影 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等等图片,并图片,并简单简单介绍介绍他们他们的建筑风格的建筑风格 教师小结教师小结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聚聚落

15、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和建筑都与自然环境有关。平原地区聚落分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和建筑都与自然环境有关。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热带丛林、荒漠、高山地区分布稀疏。人类的生存、发展布密集,热带丛林、荒漠、高山地区分布稀疏。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聚落形态的发展过程是人与自然环境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聚落形态的发展过程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统一过程,它们既与地理环境相适应,又与我们的相互协调发展的统一过程,它们既与地理环境相适应,又与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 承转承转 那么,如果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无视自然环境

16、发展,那将那么,如果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无视自然环境发展,那将会产生什么可怕的后果呢?会产生什么可怕的后果呢? 举例举例 楼兰古国的消亡,说明如果忽视自然环境的发展,那自楼兰古国的消亡,说明如果忽视自然环境的发展,那自然界可能也会给予人类惨痛的教训。所以必须建立起和谐的人地关然界可能也会给予人类惨痛的教训。所以必须建立起和谐的人地关系,才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系,才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承转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板书板书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