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7353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期三门峡市文化局办公室编印 二 OO 六年一月十日全市文化工作暨豫西文化长廊建设会议隆重举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全市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快豫西文化长廊建设步伐,全市文化工作暨豫西文化长廊建设会议于 1 月 6 日在市烟草大厦召开。市委副书记郭秀荣、宣传部部长李立江、副市长郭绍伟等领导出席。会议由郭秀荣主持,李立江、郭绍伟分别讲话。会议总结了 2005 年的文化、文物和新闻出版工作,安排了 2006年的文化任务,部署了豫西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并对 2005 年度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2005 年,我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

2、导下,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43 个,其中国家级 9 个;在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中,市豫剧团排演的虢都遗恨获得了文华大奖第一名,7人获得了单项奖第一名;省委书记徐光春等领导对我市的文化产业作出了 5 次批示,王菊梅副省长还于 2005 年 3 月 22 日专程到我市进行了调研;2005 年 6 月 16 日,全省电影业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成绩喜人,全市 1361 个行政村有 1227 个建成了文化大院,占全市的 90%以上;渑池县通过文化部考评,成为继-2-陕县、灵宝市后我市第三个国家级文化先进县,至此,我市国家级文化先进县占到了全市县市区总数的 50%,

3、达到全省 18 个文化先进县的 1/6;举办了三门峡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活动,接待群众达 28 万人次之多。2006 年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项赛事,实现三个突破:即围绕全面实施豫西文化长廊建设这个中心,组织好河南省首届县级剧团戏剧大赛和三门峡市首届农民文艺汇演活动两项赛事,实现文物资源开发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设施建设三个新突破。郭秀荣就 2006 年我市的文化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把2006 年的文化工作落实好,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4、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市文化工作新局面!李立江强调: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动摇;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坚持文化创新不动摇。二是坚持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要在深化“两抓一促”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豫西文化长廊建设,抓好文化先进县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要强力推进,要有突破性措施,要有实质性进展。公益

5、性文化事业单位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内部制度三项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丢掉幻想,走向市场,抓好改革和发展。 郭绍伟在讲话中对 2005 年全市的文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3-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建设豫西文化长廊; 要以资源开发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提高文化市场经营管理 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加强领导,整体推进,进一步 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各部门要相互协调,不断强化 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局 办)三门峡市正式启动豫西文化长廊建设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

6、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沿 310 国道城镇经济隆起带地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三门峡市政府以三政200573 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三门峡市豫西文化长廊建设规划(2006-2010)的通知,正式启动豫西文化长廊建设工程。该工程的重点区域是:沿连霍高速公路和 310、209 国道两侧宽20 公里、长 330 公里,4600 平方公里范围内,覆盖的 50 个乡(镇、办事处)、580 个行政村、150 个社区、169 万人口。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要

7、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新建或改建影剧院一座,并保证每月演出 25场以上。乡镇文化中心要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建筑面积在 200 平方米以上的图书室藏书要达到 6000 册,阅览座位 20 个以上;文化活动室能够开展 10 种以上文化体育(必含乒乓球)活动;戏剧(电影)院座位 500 个以上;体育场要有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 10 套以上的健身器材。每年组织四次以上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单项活动不少于 2 次,有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业余文艺骨干队伍,常年开展科技文化普及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村文化大院要完善功能,发挥作用,保证不同星级的图书室藏书 1000-5000 册、阅览座位 10

8、 个以上;文化活动室能够开展 5 种以上的文化体育(必含乒-4-乓球)活动;有封闭的演出舞台。城镇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要依据社区规模进行建设,要有 50 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能开展 5 种以上的文体活动;有 200 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地,10 套以上的健身器材。二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开发的景点(区)要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市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等大型建设项目要加快落实,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确保游客数量年均增长 20%以上。积极吸引各方投资,高起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景点(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三是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各地要根据实际,按照民间文化地域流传、家族传承的特点,规划并确定一批特色文化乡村和文化

9、专业户,重点扶持,积极引导,形成品牌。要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剧团等文化专业机构和团体的作用,努力提高民间文化品位,规范活动形式,建设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项目和品牌。四是营造文化建设氛围。各景点(区)要按照自身特点,组织开展营销活动,逐步打造文化品牌,形成优势。要在连霍高速公路、310 国道、209 国道两侧,竖立已开发的文化旅游景点(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色文化乡(镇)村的标志牌。要每年组织 1-2 次的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实施步骤:采取分批进行、分步实施的办法。重点区域范围内的地区 2006 年要完成 50%,2007 年完成 8

10、0%,2008 年全面完成;其它地区 2008 年完成 60%,2009 年完成 85%,2010 年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对照文件要求,拿出具体办法和措施,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门峡市豫西文化长廊规划图已经印制完成,已下发各乡镇。市文化局还将制定详细的豫西文化长廊建设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等,全面建设,严格考核,争取早日完成具有三门峡特色的豫西文化长廊建设,辐射带动全市文-5-化事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促进文化强市建设,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局 办)市文博景点

11、实行节(假)日优惠参观 为更好地落实“三贴近”精神,让全市人民共享历史文化遗产,增强人民群众热爱三门峡、建设三门峡的意识,结合市区文博各单位实际,自 2005 年 12 月 24 日起,虢国博物馆、市博物馆、车马陈列馆、宝塔苑实行节(假)日优惠参观。全市各县、市(区)观众凭有效证件参观实行以下优惠措施:一是中小学生团体、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人员、新闻记者全年免票参观;二是节(假)日期间门票优惠,即每人次参观虢国博物馆 10 元、市博物馆 5 元、车马坑陈列馆 3 元、宝塔苑 3 元;三是实行年通票制。凭本人有效证件可办理文博景点年通票证,全年可不限次参观市区文博景点参观;四是郭(虢)姓人士到虢国博物馆参观免票。(局办 文物局 虢国博物馆 宝塔苑)报:省文化厅办公室,市委书记、主管副书记,市人大主任、主管副主任,市政府市长、主管副市长,市政协主席、主管副主席,市委宣传部部长、主管副部长,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办公室。送:市人大教工委,市政协文教卫,局领导。发:各县(市)区文化局,局直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共印 70 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