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7081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08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08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08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08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 年柳州高三研讨会讲稿湖南湖南长长郡中学郡中学 李光李光辉辉一、高考大纲解读一、高考大纲解读从近几年考试大纲来看,始终坚持文综所要求的四项基本目标和要求,可以说在高考中每道题都参透和突出了这四项基本目标和要求,今年的大纲估计在这点上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这四项目标和要求简单解读如下:目标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试题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目标一对考生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为:层次 I: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

2、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层次 II: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层次 III: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目标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试题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 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读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目标二对考生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为:层次 I:将

3、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层次 II: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层次 III:体现浑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目标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述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2与规律。目标三对考生在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为:层次 I:正确表述地理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层次 II: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层次 III:辨证地、

4、历史地考察地理事物,对地理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目标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目标四对考生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为:层次 I: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层次 II: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层次 III:综合动作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体现创造性思维。对于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我们把终极目标变成过程性目标,把综合能力变成单

5、项能力,把一般性训练变成测试性训练,把基础性要求变成提高性要求。同时,相应地把系统性知识变成专题性知识。以下 8 种能力,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培养与训练,逐步提高:(1)对地理事实,地理数据等的识记、了解、空间定位能力;(2)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区分、应用能力;(3)对地理图表、地图、图像的判读、绘制、分析能力;(4)对地理事物进行概括、描述,对地理事物间联系进行分析的能力;(5)对地理规律原理进行认识、分析、理解、推导、阐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对地理信息资料进行提取、认定、判断、反思的能力;(7)对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区域差异的类比、判断能力;(8)其他如计算、比较、评价、表述等能力

6、。解读地理高考的十大能力要求根据高考的性质和地理教育目标、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地理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学生思维发展和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以及考试机制的职能, 考试大纲对考生提出了地理高考的十项能力要求。1、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记忆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重要地理事物”是指考试大纲和教材中涉及到的大洲、大洋,主要山脉、河流,以及重要国家、城市、交通线、人口等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包括它们的名称和分布) 。3地理数据属于地理基础知识中的地理事实范畴,在地理知识体系中起定“定量”的作用。在教材中,出现的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主要类型。绝对数据是指明或

7、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如:太阳光球表面的温度、地理区域(大洲、国家等)面积、主要山峰的海拔、重要河流的长度、地面高程、海水深度等。比例数据是表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地理事物之间对比关系的数据,如:海水盐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能源构成等。顺序数据是表示同类地理事物或可比属性的排序状况的数据,如:按面积、某种资源拥有量等的国家排序,主要河流按长度、流量的排序等。要求记忆的重要地理数据指教材中常见的,具有多用性、稳定性、独特性,或者能够说明重要地理问题的数据。如:地球的平均半径,地轴的倾斜角度,特殊纬线、经线的度数;各大洲的面积,喜马拉雅山的海拔,海水的平均盐度;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

8、面积、年径流总量、人口数量和少数民族、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名次等。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一般指新近发生的、具有全国或世界意义的尚未写入教材的地理新事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政治地图的变化(东帝汶的独立) ,新建的大型工程或交通线,我国新列入联合国“人类遗产清单”的人类遗产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成就、地理科学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等。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地理概念在地理知识体系中起着“定性”的作用,它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其中又可分为一般概念、特殊概念和集合概念。一般地理概念又称普通地理概念,是概括常见的、数量较大的同类地理事物一般属性的概念,如“陆地、山地、

9、盆地、海洋、海峡、洋流、河流、湖泊、城市、工厂、矿山、铁路、公路等。特殊地理概念则是表示特写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本质属性的概念,如:火口湖,断陷盆地, “地上河” ,峰林,溶洞,珊瑚礁岛,河流的流量、含沙量、输沙量等。集合地理概念,则概括了被限定的地理事物群体共有的共质属性,如:中国的纬向山脉、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喀斯特地貌等。考试中,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解释主要的地理概念,并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概念之间的差别,作出相应的地理判断和选择。如:时区和区时、震级和烈度、流量和径流量、气候和天气、恒星日和太阳日等。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来,随着考试题型的演变,直接要求用文字表述来解释概念的考题基本被淘汰,

10、取代其地位的多为选择题。一般情况下,选择题既可以考查地理概念最本质的属性或内涵,也可以考查对概念的全面认识或更深层次的理解。而考试结果显示,多数考生对概念的掌握还停留在简单记忆和浅层理解阶段,他们是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地理的,仅为对付考试。对概念的真正理解表现为对其内涵和外延都有较完整的认识,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判断、分析、解决问题。4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世界各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征。区域地理特征是认识地理区域相似性与差异性,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相互联系及区别的主要依据。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中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世界各自然、人文区域,以及一些重要国

11、家的主要地理特征,是学习地理的核心内容。如:中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差异,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各自然带的主要差异,一些大洲的分区(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 ,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等。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作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象、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地图(政区图、地形图,以及地理要素等值线图等)以及其他地理示意图、图表和景观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区域比较和研究的重要工具。熟练判读地图

12、和地形剖面图,是指能依据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图例和注记等要素,从图中正确选择(判断)并获取(读取)所需要地理信息的能力。这里说的地理信息主要指:区域面积,地理事物的位置、高程,地形特征,气候资料等。在上述的基础上,还要求考生能把重要的地理信息准确地填绘到地图上。示意图一般有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表示各地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比例关系、结构的示意图,以及采用简化等手法突出地理事物主要特征的各类框图、略图、主要漫画等。景观图多为地理景物的素描图,包括自然景观,如:地形、矿物、植物、动物等素描图;人文景观,如:人种、城乡风貌、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农业生产情景等素描图。地理统计资料

13、及图表,包括数字表格,各种坐标图)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等) ,结构图等。简略的坐标图、结构图往往也同时是示意图。熟练使用上述图表,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地理信息含义,判读其表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并能在此基础上,解释或分析说明相关地理事物的异同、地理原理和规律等。5、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门面)的空间结构和联系及发展变化过程。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地质和地形、气候要素、河湖水文、植物和动物等,人文地理要素则指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交通、旅游和商业贸易、环境等。掌握了一

14、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方法的标准是:能够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图示等方式,描述和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相互联系和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垂直结构、地壳的演变和地球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水的循环和各种天气现象、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5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有时甚至比认识一个结论更有意义。因为结论可能是暂时的,而发展变化是物质世界永恒的规律。6、认识和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国情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考生应该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即自然资源的丰富

15、性、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人均占有的资源的有限性、国土开发和整治的迫切性等。同时应该知识我国国土整治的重大措施,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如我国的水能开发和河流的治理、各类防护林建设的意义和主要措施、林业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重点治理整治的河流和湖泊等。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等。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是考生在理解了地理基本规定和原理之后,分析、说明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认知、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判断和定性说明

16、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之所以提出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简明推导、定性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是由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深化所决定的。对重要地理事实的解释和说明,涉及了几乎中学所有学科的内容。自然地理方面的地理事实、规律和原理,主要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加以解释、推导和说明;人文地理的内容,则在许多方面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互相结合、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理考试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上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测试,而只是要求考生具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起码的知识水准,对地理规律和原理能给予简明扼要的推导、说明。例如,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解并能简单解释说明下述内容:地表岩石的风化过程和结果,地震发生的机制和地震波的传播,气温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分布的状况,自由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共同作用下的运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和自然条件的关系,生态平衡的原理等。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从各类资料中,认定和提取地理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