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新课改实施方案新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506164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5新课改实施方案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35新课改实施方案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35新课改实施方案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35新课改实施方案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35新课改实施方案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5新课改实施方案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5新课改实施方案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邻水县九龙中学邻水县九龙中学“235”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邻水县九龙中学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改革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步伐,更多更好地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确保新课程改革 顺利进行,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和投入效益,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 课程方案(实验) 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改实施意见及精神,立足实际,结合 现实,面向未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邓小平的“教育三个 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和发展的决定 、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细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

2、标准为依据, 结合省教育厅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意见和精神,积极落实省教育厅新课改的各项 措施和工作,认真借鉴吸纳他校先进经验,稳步课改,不急躁冒进,在不加重 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理有序的进行,同时,扬长 避短,弘扬创新,鼓励改革,努力构建活力四射、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学校 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素质多元化、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步伐,全面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二、目标任务 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 培养为开拓进取的现代人,自强自主的世界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使学生具 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

3、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具有社 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 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 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最终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具体任务:具体任务: 1、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各学科课 程标准(实验)与实验教材,为新课程实施和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实践依据。 2、立足我校实际,探索和构建符合新课改精髓、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 学新

4、模式;构建具有“立足现实,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学课程教学管理体系,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 3、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更加突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身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同时加强对学生选课方 向指导,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建立既能满足学生基础性培养要求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生评 价和成长记录系统,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实效性、科学性的学生评价方案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方案。 5、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能力,提高校本科研的有效度,积极有序地开 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一支高素养的探

5、究型的教师队伍,以 适应新课程实验的要求。 6、建立健全以教研为主的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不断 学习和反思,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新课程实验过程同 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7、建立并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加强对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 领导和管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建立教学资 源管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挖掘资源的效能,提高教 学的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8、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解决通用技术师资、场地设备不足的困难, 及时主动联系社区,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三、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 1、

6、 稳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新课标的制定和实施就是传统与创新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新 课改必须面对学校实际,面对现有的师资学科数量的结构特征和现有的教育教 学设备,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改实验。同时课改的推进必然会与传统的教育观 念、行为发生碰撞,只有趋传统之利,避传统之害,推陈出新,扬长避短,才 能创造性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践边探索 的工作,必须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做到“以校为本“,在课程改革当中强调学校 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先进 经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2、研究性和生成

7、性相结合原则研究性和生成性相结合原则 (1)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灰色地带”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为教师参加各 级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创造条件,理解掌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精神和现实背 景,实现课程研发人员对高中课程改革方向的准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 对学校主体文化现状和课程资源现有条件的分析和利用,让全校教师得到更贴 近本校教学实际的新课程培训,大力进行校本教研,创建教师“学习型”单元 组织,促进我校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方向发展。用来自改革第一线实践者本 身的思考,来引起其他教师的内心共鸣,带来实践操作层面的行为变化,与时 俱进,促进所有新课程改革参与者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是基于本校教师的群

8、体性特点,以我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为载 体,以全面展开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为抓手,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和实 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深度体验和感受新课改,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 效途径和形式,形成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道路。 3、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区域性及协同性相结合原则、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区域性及协同性相结合原则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三者应是分工合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 创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参与、 理解和支持,使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实 验工

9、作的顺利进行。 4、借鉴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原则借鉴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借鉴 兄弟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不断调整、完善新课改实验的实施方 案,推动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实 事求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总 结,边总结边提升,形成有本校特色的课改实验之路。 四、课程改革重点四、课程改革重点 1、领导重视,组织完善,理念落实,管理创新。管理是课程改革成功的 关键。要不断更新管理意识,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因为课改还处于 实验阶段,其实施将涉及到社会和教育

10、领域的各个方面,必须综合考虑,配套 实施,如教师的工作安排、工作量考核、课程表的制定、教室的分配、教学设 施的配备、教师的集体备课、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及教师的评价等,都是需要 研究的新问题。我们不但需要改革的精神,更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要想办法 让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浮出水面,并及时地解决,而不能忽视问题,甚至掩盖问 题。 2、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全面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改 需教师理念先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教师必须与新课改同行,与学生同长。3、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特长、成长经历、 思想状况,心理需要、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等个性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针 对性

11、的教学策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和 表现空间。根据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坚持开放型、学生自主学习型等课堂教 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个 学生自主、全面发展。 4、探索教学班与行政班和谐有序、健康高效的管理之路,努力建立符合 新课程理念的全新的教育管理办法。 5、探索学分认定、考核管理办法,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发展, 促进学生勤奋、快乐、自主化学习。 6、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和谐解决教师结构性问题,妥善处理好学生自主 选课(兴趣性)与家长意愿(升学期望值)的矛盾。 7、重视课程建设,加强课程资源的二度开发,落实校本课程的

12、开发与设 置。建构符合学生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8、加强新课程的校本教研工作和备课组的建设,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度, 全面学习领会省教育厅学科教学指导建议 ,准确把握教学广度、进度、深度,提高效益,减轻负担。 9、探索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评价方案将 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等多元评价主体,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 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 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保证学生 成长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从而形成本校

1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科学有序的教 学质量监控体系。 五、课程改革难点五、课程改革难点 由于新课程改革推进速度非常快,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结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惯性, 与新课改的要求会产生一定距离,会产生滞后性及不和谐性,同时需要一定适 应磨合期。 2、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要求的把握,教学难度的把握、课程 的进度和控制会产生新困惑。 3、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及工作量计算、课务安排等平台的建立有难度。 4、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如何与学生生活接轨,怎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思考。 5、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教学

14、和管理工作 带来较大的难度。 6、学生选课可能形成盲目跟风、人数过多;重选与家长的期望的矛盾, 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7、学生成长记录的诚信思考,学生学业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点,学生学分的认定审核管理及模块重修管理体系的构建。 8、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规模大、学生多及安全性因素,组织开展活动难 度颇大、问题较多。 9、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学校资源配置及整合利用提出新的要求。 10、通用技术模块教学由于实验场地、教学设备、师资结构等因素对学生 学习的兴趣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 多思考新课改中的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就多一条解决的思路,就多一 种前进的思维,多一个克服的视

15、角,尽管困难重重,问题颇多,但相信办法总 比困难多。 六、组织领导和人员分工六、组织领导和人员分工 为切实加强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新课改各项工作的 有序进行,及时调整、修订、增订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 健全完善多种评价机制,制订有关工作方案和规章,学校成立新课程实施领导 组、新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组、新课程实施教育管理组、新课程实施后勤保障四 大工作组织机构,下设若干工作项目组,并作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有序和谐,主动适应,稳步推进,破立结合,务求成功,保质保量,争做更好。(一)(一) 、课程实施领导组、课程实施领导组 (1)组成人员:)组成人员: 组长:

16、冯春梅(校长) 副组长:夏建平、王良文、王良玉 组员:王贤全、张志雄、吴显峰、梅绍瑜、李德军 (2)负责协调:冯春梅(校长)负责协调:冯春梅(校长) 职责任务:对学校实施新课程工作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人事安排、 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制度建设、办学条件、资源开发、师资培训、舆论宣传 等方面提供保障,对新课程实施过程加强领导,及时管理,及时调控,组织例 会,全面了解掌握新课程的实施。 (二)(二) 、新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组、新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组 1、组成人员:、组成人员: 组长:夏建平 (分管教学副校长) 组员:,王贤全(教务处) 、张志雄、吴显峰(政教处)冯亮(团委) 2、牵头协调:、牵头协调:夏建平(分管副校长) 3、职责任务、职责任务: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管理具体工作,督察各项 目组及时制定新课程管理办法和制度。带领全体教师最大限度参与新课程的实 施,保证新课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4、下设新课程项目组、下设新课程项目组 (1)课程实施研究组)课程实施研究组 负责:教科室 职责任务:成立专家指导组,市教科所、教研室等专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