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9七上历史期末历史测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6154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1.19七上历史期末历史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1.19七上历史期末历史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1.19七上历史期末历史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1.19七上历史期末历史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1.19七上历史期末历史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1.19七上历史期末历史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1.19七上历史期末历史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试卷(七年级历史)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试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2下列国家中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是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泰国 3远古时代的英雄人物有许多,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始祖”的是 A女娲B炎帝和黄帝C蚩尤D嫘祖 4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A黄帝B尧C舜D禹 5约公元前 2070 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国家,他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赢政 D汉武帝 6商朝在历

2、史上又被称为殷,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殷D平王东迁 7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 A楚庄王B宋襄公C齐桓公D晋文公 8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 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A卧薪尝胆 B问鼎中原 C朝秦暮楚 D退避三舍 9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铜器代替石器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奴隶获得了自由 10通过“甲骨卜辞” 、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 11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

3、B C D12400 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 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孔子学院有 140 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 离骚 B 论语 C 道德经 D 孙子兵法 1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战!”诗中所赞颂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创立了中央集权制 C统一了文字D统一货币、度量衡 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发动者 A.陈胜,吴广 B.项羽,刘邦 C.张角 D.项梁,项羽 15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钱币是A B C D16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采纳了哪一位思想家的建议 A王充B张

4、骞C司马迁D董仲舒 17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冰B华佗C毕昇D蔡伦 18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是杜甫对( )的评价。刘备 B 孙权 C 曹操 D诸葛亮 19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0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兰亭序 D.九章算术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材料题(30 分)26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或者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发展 的重要动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

5、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秦国的商鞅变法对当时的土地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1 分)(2)商鞅变法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是哪一项?(1 分)(3)这次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1 分)(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任意写出 3 项措施) (3 分)(5)用一句话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 分)27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二 秦朝君臣之间,围绕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问题,发生过激烈争论。李斯指出: 周初所封王侯众多,不仅没有起到维护周王室的作用,反而造成诸侯混战,周朝也灭亡了。材料三 皇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

6、王位外,还可以推 行“私恩” ,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国家管理制度是什么?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 分)(2)考虑到上述制度的不利局面,秦朝采用哪种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1 分)(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谁?他采用哪种方式解决诸侯王势力对皇权的威胁?(2 分)28参看丝稠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1)由于道路艰险,又有北方游牧民族阻隔,汉朝和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北方游牧 民族”指哪个民族?(1 分)(2)哪一位历史人物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分)(3)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1 分)(4)公元前

7、60 年,西汉王朝为了给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在西域设置了哪一机构,意味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1 分)(5)沿着美丽的丝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 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也纷纷东来。请问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是“单向交流”还是“双向交流”?(1 分)(6)丝绸之路繁盛了很长时间,后来慢慢衰弱。你认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它是否还有什 么价值和作用?(1 分)如果请你来开发丝稠之路沿途旅游资源,你会怎么做?(2 分)29材料一:魏国控制的户数有 103 万户左右,人口 443 万,蜀国有 28 万户,人口有 9

8、4 万,吴国 52.3 万户,人口 230 万;从兵员上比较,魏国有 60 万人,而蜀、吴分别为 10.2 万和 23 万。 三国志 材料二:江南地广人稀,民以渔猎山伐为业,虽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 (千金:指 非常富有。 ) 汉书 材料三: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 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历史课本)材料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人丰,民勤本业。一岁丰收,数 年忘饥。荆州为楚国之富,扬州为吴地之膏。 宋书卷五 十四 请回答:(1)请将材料一中的资料制作成表格形式呈现。 (3 分)(2

9、)通过表格的数据比较,你认为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北方还是南方?(1 分)(3)简要概括材料二与材料四描述的江南有何不同?(1 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点) (2 分)(5)现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那么你对家乡的开发有什么好的建议吗?(1 分)在 开发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请说一说。 (2 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BDBCCC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AABDDDCB二、材料题(30 分)26、 (1)承认土地私有。 (2

10、)推行县制。(3)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天下奠定了物质基础。(4)迁都;穿汉服;用汉姓、与汉通等 (5)促进了民族融合。27、 (1)分封制;巩固周王的统治。 (2)郡县制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8:(1)匈奴 (2)张骞 (3)长安 (4)西域都护 (5)双向交流(6)有,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29 (1)国家户数人口兵力魏国103 万443 万60 万吴国52.3 万230 万23 万蜀国28 万94 万10.2 万(2)北方 (3)材料四中的描述的江南地区比原来富庶。(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 人口南迁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江南地区气候条件温和,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等。(5)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