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经文言文翻译《诗经_王风_黍离》赏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5841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诗经文言文翻译《诗经_王风_黍离》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诗经文言文翻译《诗经_王风_黍离》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诗经文言文翻译《诗经_王风_黍离》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诗经文言文翻译《诗经_王风_黍离》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诗经王风王风黍离黍离赏析赏析诗经诗经王风王风黍离黍离赏析赏析 诗经诗经王风王风黍离黍离译注译注题解题解: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原原 文文译译 文文注注 释释彼黍离离 1,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2,中心摇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4?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理解我的人说

2、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梁已结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1.黍稷(sh j 蜀记):两种农作物。黍,小米;稷,高粱。 离离:行列貌。2.行迈:行走。靡靡:行步迟缓貌。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5.噎(y 耶

3、):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 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 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 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 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 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

4、,虽然 从诗本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 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 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 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 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 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 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 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

5、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 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 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 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 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 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 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 了,昔日的奢

6、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 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 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 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 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 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 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 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

7、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 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 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 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 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 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 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 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本文所提供的具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 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 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 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 怀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吗?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