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4990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2004 年初,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 l8 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而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以,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成为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焦点.2005 年,中央 l 号文件再次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作为农村金融工作的主题.目前,在对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论依然很多,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许多方

2、面仍然处于试点和摸索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仍需时间的检验.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对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做出归纳和总结,以图对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所启迪.一,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这方面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 HuglT.Patrick 提出的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模式,强调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二是“供给领先“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并且他认为,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该理论对于研究我国农村金

3、融的制度供给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较新的研究有:美国学者 Pau1.N.El1inger 和 DavidL.Neff(1993)运用两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七个因素进行了分析.MireDevaney 和 BillWeber(1995)通过评估一个农村银行结构的动态模型,ECONOMICPRACTICE?经济工作国外密村金融问题研立献综述蜀=lI文/李世美测试了美国的农村银行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农村的银行政策必须持续地促进现行的和潜在的竞争.MarkDrabenstott和 LarryMeeker(1997)分析了资本在农业

4、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了美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三个特点,指出了美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并从三方面提出如何发展农村资本市场以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即扩大社区银行的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级市场;开发农村股票资本市场.JuniorR.Davis,AngelaGaburici 和 PaulG.Hare(1998)从定量与定性两个 l 对罗马尼亚农户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定量方面着眼于影响贷款和储蓄的因素:农民收入,资源和贷款的使用;定性方面着眼于金融服务供给者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虑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农户参与或者不参与的动机.ClaudioGonzalezVega(2

5、003)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经济主体的关系问题,并分析了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手段即农村金融市场的深化.包括切实优化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政治环境,深化金融服务功能,扩大金融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改革发展中国家现行的金融监管方式,改进各项法规制度,完成金融结构调整.此外还具体分析了贷款难的主要问题在于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对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问题,我国的学者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金融抑制的原因,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观点二:我国农村

6、金融抑制供给型与需求性共存.观点三: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从属现象.综合各家观点,中国的农村金融抑制问题既有供给的问题也有需求的问题,但是到底先从需求角度人手还是先从供给入手归终还是回到了到底是需求决定供给(恩凯斯定理)还是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理)的理论问题上.所以问题很难得到完全的解释.二,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供给主体的研究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三种金融形式构成,即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欧洲对合作金融的研究较早,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二战后至 2O 世纪 6o年代,西方流行的合作金融理论主要有: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传

7、统型合作金融理论以及整合型合作金融理论.2O 世纪9O 年代以来,随着合作金融体系的社会200e?7 经济论坛 l11_经济工作?ECONOMICPRACTICE性质(互助合作)逐步消淡化,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成为目前合作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已突破了合作金融的范围,学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农村商业性金融以及各种非正式金融组织.WynGrant 和AnneMacNamara(1996)通过对农村专门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访问分析了英国和爱尔兰农户的外源资金提供者的情况,讨论了两国农业贷款机构的发展及其随后的商业化.同时指出,大农户往往能更好地利用借款机会及新的金融工具.Br

8、ianP.Cozzarin(1998)创立了农业部门两大契约关系的概念模型(联盟和一体化).从而得出最优化契约和一体化组织形式是比合作金融更重要而且更有效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结论.Korot0umouOuattaraDouglasH.Graham(1998)研究了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在金融服务,存贷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他肯定了乡村银行集体借贷的优点和客户信息收集的优点,但也具有产权不明,规模过小的缺点.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的研究方面,HansDieterSeibel(2001)指出,随着货币经济的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规模,延伸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他认为应该帮助

9、非正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更广阔的金融市场,提出了使非正式金融正规化的观点.ShahidurR.Khandker.和 RashidR.Faruqee(2002)通过对巴基斯坦的农业信贷调查分析指出,正规贷款和非正规贷款两者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正规贷款机构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贷款远高于非正规贷款.当给农业项目信贷予补贴时,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明白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支持.Kellees.Tsai(2004)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金融组织,他将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归结为: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112 经济论坛 2O

10、oHB-7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割趋势严重,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陷.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从“机构观点“的角度来看,具有了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的完整体系,但是从“功能观点“的角度来看,却没有发挥出相应的功效.对此的论述也已经很多.如农村信用社行合作之名而行商业化之实,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而中国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使其在农村的业务范围逐步缩少.但是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三者的地位和作用还是很难以准确定位,特别是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上还是争论纷呈.三,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研究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关系及其干预方式和程度的研究

11、上.E.s.肖和 R.I.麦金龙(1988)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存在着金融抑制,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是“金融的二元性“,国有金融垄断经营,利率扭曲,资金总量矛盾突出,补贴性信贷利率和信贷配给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美国1996 年农业信息报告说明,虽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政府适当地保护农业和农户有时是必要的,但政府在力图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损害了市场效率,并指出可以通过降低市场准人的限制和减少市场分割以改善这一状况.JacobYaron,McDonaldBenjamin 和 StepanieCharitonenko(1998)指出政府应致力于建立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从而有助于实现

12、农村信贷市场的功能,减少对农村信贷的直接干预,协调农村信贷市场的金融结构.政府的干预在长期应该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此外他们还通过补贴依赖指数来测量农村金融机构自我维持能力的方法,分析了亚洲三个成功的农村银行实例.GearudSchrieder 和 FranzHeidhues(1998)指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宏观经济不稳定减缓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还面临一些更为具体的障碍,包括由不清晰的土地所有权引起的与担保信贷供给有关的困难等.有必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培养经济稳定性和公众对农村金融部门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信心,包括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和对银行运作控制的有效内外部

13、机制;在农村金融中介层面,为了提高中介的效率,有必要进行组织和管理重组及采用金融创新工具.JohanF.M.Swinnen 和 HamisnR.Gow(1999)的研究探讨了中,东欧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农业融资问题及政府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改善这些国家农业信贷情形的方法有二:改进农业利润率与金融机构的创新.HeywoodW.Fleisig(2003)研究了有效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规定和约柬,认为任何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运作依赖于法律基础和习惯,方法等非法律基础,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立法建设:保证农村金融安全的法律框架;农村金融组织的法律规定;合同履行的规定;金融机构准人和退出农村

14、金融市场机制的立法;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及获取贷款的立法;农业知识产权的立法.同时认为要吸引资金流人农村金融市场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准人和退出机制的立法.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在于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方面,即在试点地区无一例外地推出了成立省级联社的监管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和“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的指导原则相悖.成立省级联社仍然很难理顺政府和信用社这种政企不分的关系.所以,在怎样减少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日常经营的干预问题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四,对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的研究近年来,西方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上逐步由互助合作制向现代股份合作制演变.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趋势具体表现

15、在:股权多数表决制;开放资本结构,吸引非合作社成员入股;改变退股自由的做法,仿效股票可转让,但不可抽退股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此外还有一部分个案研究,如NeilArgent(2ooo)通过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集体农业金融机构的作用及其变化指出,改革农村金融产权制度使之商业化以及废除集体农业贷款提供商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贷款市场结构.应该来说,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推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整体上是沿着国外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制度发展这一趋势推进的,如张家港,常熟,江阴最先成立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现阶段的这种商业化(或者说商业化趋势由来已久)表现越来越大越明显.但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到底应该采取何种产权制度形

16、式,我国农村到底还要不要合作金融,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如何一时也难以定论.五,对农村金融组织微观运营机制的研究国际上关于农村金融组织的微观运ECONOMICPRACTICE?经济工作营机制的研究尚不太系统,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何提高管理组织水平,减少交易成本,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上.Yaron 和 Jacob(1994)对亚洲四个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了经验性的回顾,通过检测这四个金融机构的金融政策,操作模式,激励机制和金融表现,说明了社会机制的引入会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国家或出资人在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时应聚焦于机构建设,机构建设的不同常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成为自我维持,自主经营的金融机构,有的则需要持续的补贴,后者往往是由于不注意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激励机制,储蓄动员的加强,而这些方面对于农村金融机制的独立,良好的平衡和自我维持都是至关重要的.Scheder 和Heidhues(1997)提出了在农村金融机构微观运营上需要四个方面的金融创新:创建一个可靠的,公正和可实施的,具有有效监督结构的规章制度;在组织水平上改革机构或创立新的机构;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