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教案设计8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4277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塑生命教案设计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塑生命再塑生命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8知识目标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笔。 德育目标 :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 熏陶。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 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你知道有哪些残疾人取得事业成功的事例?(学生列 举) 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 以其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

2、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板书文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 据你们了解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岁 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小嘴巴也不会说 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 麦西的悉心帮助下,半年内学会写信,后来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先后完成 了我生活的故事等 14 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 我三天光明。她还一直为盲人基金会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 教育事业,赢

3、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68 年 6 月 1 日,这位为人类创造了奇 迹的人物,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 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一岁半就又盲又聋又哑巴,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 子,顽强的生活下来了,长大后成为一名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呢?今天,我们一 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残疾人成长的足迹。 这篇课文选编自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 三篇文章,现在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三、整体感知文意。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想一想:海伦凯勒为什么能创造奇 迹,重塑生命?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莎莉文老

4、师的教育密不可分。(板书:莎莉文老师) 在同学们默读的时候老师叫一个同学上黑板写出生字词,检查预习生字词 的情况四、深层研读: 1、 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复述老师的事迹 2、 再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文字;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莎 莉文老师教我认识 “爱”这种抽象事物。(板书) 3、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 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 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板书:

5、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海伦凯勒的成功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 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 的精神品质。 明确:(1)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 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由于对外部世界无 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关于这一点,本文描述:“当时的 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种性格,即使在莎莉 文老师到来之后,也时有表现:“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 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 ,我

6、对洋娃娃并没有爱。”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 心理反应,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心灵历程:“朋友,你可曾独在 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 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 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 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板书:大雾中的航船)(2)但她毕竟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 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 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

7、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 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 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 ,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 是生平第一次。” 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 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板书:新奇、

8、喜悦) (3)海伦不仅对知识总是怀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对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这 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 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 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即使在给自然的恐吓之下,仍然细心地体验着这个自然世界的另一面。在美好的春光中,她更是热切地体 察和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即使是爬树被擦破了皮,仍然“有一种美妙的感觉 ”。(板书:美妙的感觉) (4)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急于运用,历尽艰辛,总是感到“无比美妙 ”。

9、因为她能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像”。对“爱” 的困惑,反复追问,得不到满意的回答,仍执著痴想,“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 许久,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直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板书:线条穿梭心灵) 小结: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可以说,她虽是一位 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板书: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 5、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并理解“再 塑生命”这一标题深刻的含义。 明确: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莉文老师 。(齐读这句话) 由此我们

10、可以理解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为再塑生命,它的深刻的含义是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 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 “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 (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

11、,就是“再生父母”。本文以“再塑生命”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板书:敬爱和感激) 五、品味语言 莎莉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 想感情隽永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植于海伦的心田。海伦凯勒在假如给 我三天光明中说:如果有三天视力的话,首先想长时间地凝视着莎莉文老师 的脸。在写这篇文章时文笔优美,充满了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下面我们 就以第三部分为例学习它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学生感情诵读课文 2239 语段 1、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爱是不是太阳?” 爱

12、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 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 觉和体验让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按以下的格式写几个句子。 爱是 ,能给人带来 ;爱是 ,能给人带来 。 3、你读过的课文中,有不少内容都与爱有关,回忆一下,与同学交流。六、小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记,我 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仍然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让我们一 起用爱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重塑他们的生命。附:板书设计 再 莎莉文老师:认识具体事物的文字走进大自然 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塑 敬 感 生 爱 激 命 海伦凯勒:大雾中的航船 新奇、喜悦 美妙的感觉 线条穿梭心灵(好 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