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04247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三章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题号123456 答案一、选择题1(2012海南卷地理)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1)(3)题。(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B耐涝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C台风 D冻害(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2(2012深圳模拟卷)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

2、读图,回答(1)(2)题。- 2 -(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热量C水源 D土壤(2)a 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 B土壤C光照 D热量3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C地形 D土壤(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C果园 D菜地花圃4下图中,影响北京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3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价格C水源条件 D市场距离5. (201

3、2山东烟台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集中产区。读图完成(1)(2)题。(1)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A柑橘 B香蕉C苹果 D葡萄(2)与水果产区相比,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6(2012茂名市二模)据报道,2011 年 10 月 28 日,我国航空生物燃料首次用于客机试飞取得成功,此次试飞中混合的生物燃料,来自麻风树结出的小桐子果实。据此完成(1)(2)题。(1)目前,中石油已经在云南、四川、江西等地种植了 120 万亩麻风树,其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是( )A适宜森林种植的山地面积广B国

4、家政策提倡“退耕还林”C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4 -(2)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如得以推广使用,则可( )A缓和气候变暖趋势B解决能源紧张矛盾C完全取代矿物燃料D降低航空运输成本二、综合题1(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 50 mm,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 4 4805 000 m 之间,自 20 世纪 90 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5、,请说明理由。2(2012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5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1)大致判断该地位于我国非季风区

6、西北内陆,区域环境是干旱,甲地因地制宜种植枣树,是因其耐旱。(2)既然枣树耐旱,则干旱就不能成为威胁;甲地位于西北地区海拔在 2 0003 000 m,冬半年受寒潮影响大,故最大自然灾害为冻害;内陆台风影响不到,降水较少,洪涝可能小。(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含糖量高,主要是光照强和气温日较差大,利用积累糖分而品质优良 。 答案:(1)A (2)D (3)A 2解析:(1)从图例上和图中油菜生长阶段的分布可知是热量不同造成的差异。(2)a 地位于西藏南部的河谷地带,纬度较低且地势较低,热量条件好。答案:(1)B (2)D3解析:(1)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图中显示

7、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 ,这就需要学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因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答案:(1)C (2)A4解析:从农业布局可知离城区越近单位面积产值越高。所以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距离的远近。答案:D5.解析:(1)黄土高原、山东丘陵地区、辽东丘陵等北方地区种植的优势水果为苹果。(2)产区位于内陆降水少、经济较落后廉价劳动

8、力多,位于沿海地区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故水果产区,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答案:(1)C (2)B6解析:(1)在云南、四川、江西等地种植了 120 万亩麻风树,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些省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森林种植的山地面积广,国家政策是社会经济条件。(2)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如得以推广使用,可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从而缓和气候变暖趋势,但还不能完全取代矿物燃料,根本解决能源紧张矛盾,降低航空运输成本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答案:(1)A (2)A二、综合题1解析:(1)根据经纬网可知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

9、时沿海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 50 mm” ,因而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答案:(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6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

10、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2解析:(1)图中塔里木盆地农业特色是绿洲农业,位于盆地周围水源充足地带。 “种植的有利条件” ,主要从自然条件分析。 (2)该区域位于我国南疆地区,远离我国广阔消费市场,由于我国人口多,对棉花需求量大,棉花易储存、易运输,该区域交通条件逐步改善,根据材料可知棉花品质优良,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3)根据材料提示“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可知,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这些都是区域商品

11、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根据题目关键词“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其对区域环境的产生是不利影响,主要是从不利影响来进行分析。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或交通条件改善) 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市场需求量大。(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或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或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