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4246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浅谈构建班级文化的几个主要因素 燕化附中 闵学强 对于班级文化的解释,不同的学者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和阐释的视角不同,对班级文化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倡导新的课程理念的形势下。班级文化的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是: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班主任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任课教师为辅助,充分挖掘各种文化资源进行的一系列适合本班学生发展,提高本班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文化形态。 一班级文化实施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它是构成校园文化的基础。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要有长期和短期的办学目标。而作为

2、执行机构的学生处、年级部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设计好一学期、一学年及不同年级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作为对班级文化起引领作用的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要配合好学生处、年级部的工作,具体设计班级文化。例如;学校每次的板报比赛,都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作为班主任要参与制作板报的全过程,并且在班会上要就板报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宣传。班主任的切不可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独立王国” ,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构建班级文化内容,或完全由学生无组织、无计划的任意构建。因为无论学校还是年级部都是科学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本地区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实施是靠

3、广大教职员工的具体工作来体现。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班主任工作,他肩负着学校办学理念实施的重任,他所引领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学校办学理念实施的最前沿的阵地。 二以学校办学理念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并不是泯灭班主任工作的个性张扬,或者说阻碍班主任构建班级哲学的实施。 在 1988 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一条中就规定:“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 。 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

4、中的特殊要素,使他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从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确立上。班主任是目标的提出者,他所提出的目标是否符合校园文化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既关系到学校办学理念能否被学生接受成为班级群体的主导价值取向,又关系到目标能否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如果班主任不了解自己学生的特征,不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那么所提出的建设目标也就不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校园文化也就不能内化为班级文化,也就发挥不了其对于学生积极引导作用。 其次,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对于目标的接受,以及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极为

5、重要。班主任在提出目标后,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自己的权威让受教育者接受自己所提出的目标,而必须通过种种途径与学生“协商” ,最后要在班主任与班级成员各种“文化” “对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班级主导价值取向。而在这种种途径中,班主任都要起到主导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为班主任能否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对于构建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的。 再次,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人格行为的影响,对构建班级文化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班级的形象就是一个班主任的形象,只有不合格的班主任,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同一个班级不同的班主任就会有不同的班风、班貌。这就是和班主任的人格行为相关的了。 教育过

6、程实际上是一种人格完善过程,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 老师尤其班主任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做人“三分要教,七分要带”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学生对教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就是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观念、气质、性质、修养、情趣、爱好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知识、能力、胆略、才干、水平去造成学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身打扮装束去启发学生。 三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和目标对象,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学

7、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育者狭隘地把班级文化归纳为管理文化或制度文化。这类归纳说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来对待,而是把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来对待。这种理念下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就会陷入各种琐碎事务的大泽之中,并且费力不讨好,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对立。在当今多元化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所思所想,谁最了解?是老师还是同学?答案:是同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 。根据

8、这一理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更多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 ,小到每一次活动,大到每一个内部决策,都融入了学生的自我参与和自我管理。自主管理就是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例如; 在制定班级管理方案时,将班级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 在组建班委时,尝试像总统选举那样竞选出班长,然后由班长任命班干部,确定岗位就职人员后实行“分级管理制” ,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责任分版块落实到个人,使人人都是班内的主人,人人都能各司其职,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自治激励效应。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说教,而是体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 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

9、,使他们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还表现在注重的是整体而不是精英,智能多元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体现学生的差异,使他们在班级建设中充满自信地学习工作,从而身心健康地成长,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各种性质的团队小组(新闻小组、读书俱乐部、各学科兴趣小组等)的建立,都会为同学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提供机会,并且表现与表扬同时进行。作为班主任不要吝惜赏识学生的语言,因为你在赏识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一面的同时也在否定它的另一面,会起到双倍的作用。 四任课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的作用是容易

10、忽视的一个因素。因为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生接触的时间除了学生、班主任之外任课教师最多,有的科目的任课教师甚至超过班主任,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本班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课程的设置向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体现多样化、层次化及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俗话说:“学术有专攻” 。各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是其他学科教师所不能替代的,同样他们在本学科领域内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操作,也是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把任课教师引进班级文化建设中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使任课教师资源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班主任随时同任课教师沟通

11、,了解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要求。同时也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使本班学生和任课教师和谐地发展。但切不可越俎代庖,取代任课教师的工作,避免学生对任课教师产生信任危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使班干部和各课课代表成为班级和任课教师的联络员。班主任指导他们代表本班学生同任课教师沟通,例如:对于高一(或高二文科)新组建的班级,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任课教师和不同于初中的教材,如何使他们迅速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首要任务是通过板报的学习专栏,班主任指导各课课代表,在学习委员和班长的对带领下,主动找任课教师了解高中各科的学习方法,了解任课教师的授课习惯与方法,然后整理成文字在学习园地

12、展示。学习一阶段之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班主任要指导他们收集学生的意见,然后汇报给任课教师,使任课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以适应本班学生的学习。面对会考或学期末的考试,班主任还可以指导他们与任课教师共同策划,请任课教师走进班会,担任评委,举办以本学科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知识竞赛,以促进学生同各任课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五作为班级文化的资源上面已经提到了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及作为班级文化主体的学生这些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资源。另外家庭和社会资源也是班级文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因为从班级文化的目标的角度看,凡是对班级文化有利的因素都应该归属于班级文化资源,这其中既包括学校、班主任、

13、任课教师、学生、教学场所等校内资源,也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等校外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围绕本班学生实际来展开,使所有因素都能很好地为班级服务,这样才能促进班级文化的顺利开展。例如在高一时,把本校的应届优秀毕业生(最好是班主任带过的毕业生)请回班作经验介绍,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在高三填报志愿时,请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谈谈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报考技巧等,这对高三学生理性地报考志愿会起到指导作用。另外请班级优秀学生的家长,在家长会上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请社区的工作人员作有关公民权利和法制教育讲座等。通过这种现身说法的形式,比班主任的“独角戏” “一言堂”的班会形式作用会更有效。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构建班级文化的各种要素的作用,才能开发出科学合理的班级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