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3949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人教版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教学设计的教学设计嵊州一中嵊州一中 许许群燕群燕 13567593077【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追求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任务。本课就是在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把教师定位在主导、 “导演”上,把学生定位在教学的主体、 “主演” ,并较合理地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和知识实际的情

2、境,采用问题式教学,以疑启思,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框题共有三目: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是情景导入。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情景分析。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是情景回归。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学生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本框题是学习民族问题的起始课,对于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都有着奠基作用,因而本框在第七课中有着

3、重要地位,在整个单元模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与能力,他们通过初中教材的学习,通过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方式的学习,对我国的民族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我国的民族政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学到的内容还是比较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比较肤浅的,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比较陌生,对我们可以为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做什么不了解、不明确。因而,应设计一些问题、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和了解我国民族状况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平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4、识记我国有 56 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

5、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策略与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实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歌声中结束,提升课堂意境。【课前准备课前准备】21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调查周围的少数民族情况。2 2、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师的教学准备:钻研教材,查阅并搜集各种资料,精心备课,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让学生列举世界上由于民族问题而引发的争端、冲突,展示巴以冲突、车臣争端、波黑问题等图片;多媒体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共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40 周年以及各族人民欢庆奥运的图片。要求学生据此比较思考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及形成的原

6、因,教师归纳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运用具体形象具有强烈反差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感悟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并为我国能够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而自豪。活动一:阅读感悟活动一:阅读感悟请同学们阅读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思考西藏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教师引导看书时要注意划一些关键的字词句)设计意图:结合西藏地区发生的变化感受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从材料中初步理解其中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的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教师以谈话法说明我国有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请学生列举我国的少数民族,并请学生用史实说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教师在学

7、生回答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以说明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渗透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实现跨学科的学习。教师提问: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活动二:七嘴八舌活动二:七嘴八舌分组讨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阶级根源已经消除,我国就不存在民族问题了。”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

8、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却依然存在,而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因而不能说我国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了。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理解,消除认识的误区,认识到由于地理环境以及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经济的、文化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差异,民族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教师讲解:为了防止出现民族问题,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必须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遵循符合国情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

9、学过的有关“平等”的内容,并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民族平等?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的区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归纳时适当渗透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思想)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并且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回忆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平等的内容,明确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3活动三:合作探究活动三: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材料:波黑共和国主要由三个民族构成: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

10、族和穆斯林族。三个民族在国家出路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三个民族互不相让,以致冲突不断。1995 年初,历时 33个月的波黑战争爆发,战火几乎烧遍波黑全境,造成二十多万人丧生,二百五十多万人沦为难民流落他乡,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亿美元,社会生产力倒退了几十年,社会生活陷于瘫痪,人民群众过着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生活。结合波黑战争带来的影响谈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后,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要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

11、国家统一的基础。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根据材料思考分析,从材料中分析得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在小组中快乐探究学习,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讲解:我们坚持民族平等,但是事实上并未实现完全平等,我们坚持民族团结,但是影响团结的因素依然存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呢?那就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设问: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教师归纳总结:没有少数民族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全国的共同富裕;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所以,必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归纳时适当渗透整体与局部观点)因此,

12、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活动四:思维扫描活动四:思维扫描列举我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事例。(如: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西电东送)教师归纳讲解:我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教师以西藏为例,并用媒体展示解放前后的西藏变化,提出让学生思考“西藏的繁荣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内外因观点理解要促进西藏等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除了靠政府的支持、发达地区的援助外,关键要靠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己的努力。设计意图: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可以联系国家政策与时政热点。教师设问: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有何内在关

13、系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总结: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学生板书填空,揭示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下图)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政治基础前提条件物质保证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锻炼学生上台表现能力的胆量,并且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三大原则关系的理解。活动五:我思我行活动五:我思我行(1)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我们应抱怎

14、样的态度?(2)如果知道自己所在地区与某个民族自治地区有对口支援的关系,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基础上,教师归纳: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我们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我们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设计意图:把学生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面对,置身其中,积极思考并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探讨了一个观点,两种关系,三个原则。一个观点即 56 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15、,两种关系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三个原则即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合唱爱我中华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设计意图:在歌唱爱我中华中结束,有助于提升整堂课的意境,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与共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调查与思考:调查与思考:调查采访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具体人物或事例,结合有关民族知识,说明只有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探讨问题探讨】1 1、如何导入才能、如何导入才能“激趣激趣”?5思想政治课往往在午后,学生瞌睡不醒,精神不

16、佳,有时侯教师自己也会精神不振,上课效果很差。如何在实践中弥补这一缺陷,提高教学的实效呢?我想,导入能够唤起学生的精神细胞,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样才是成功的导入。因而我特意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也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选用世界上典型的民族纷争的画面,如:巴以冲突、车臣武装分子、波黑民族矛盾等,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与此同时,还选用了我国各民族团结的典型画面,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体会民族矛盾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中感悟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当然,这堂课用歌曲爱我中华来导入也应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2 2、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我觉得只要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用的都是我们的资源,资源有些是显现的有些却是隐性的需要我们挖掘的,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这堂课的教学,我有选择地利用了课本资源、广泛搜集了网络资源、深入挖掘了学生资源。利用课本上“雪域高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