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瑰宝振兴中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3947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识瑰宝振兴中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再识瑰宝振兴中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再识瑰宝振兴中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再识瑰宝振兴中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再识瑰宝振兴中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识瑰宝振兴中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识瑰宝振兴中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再识瑰宝 振兴中医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整个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重新一、重新认识认识中医中医药药,人,人类类需要中医需要中医药药众所周知,当今自然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更加关注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从征服自然转向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时代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回归自然,崇尚利用天然药物的潮流已渐形成。人们认识到,由于环境污染、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及疾病谱的改变,人类疾病的防治及健康的维护,需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化学药品

2、的毒副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人们社会活动方式、生活节奏的变化和心身疾病的增加,医学模式由单纯性的疾病治疗(生物医学模式)向养生保健、被动治疗和在医生指导下的主动治疗相结合的新世纪医疗模式转变。迫使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手段做出新的思考。世界各国医疗费用日趋高涨,各国政府都在谋求多方位的新出路;国际国内相对和平的环境为人民休养生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因- 2 -而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天,人们在经过审慎的反思之后,终于进一步认识到:传统中医药所具备的整体医学特征,重视大生态的“天人合一”思想、养生保健思想,个体优化的辨证论治和应用自然药物、自然

3、疗法等特点,不仅符合当今人类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同时更彰显着自身的科学价值。中医中医药药的生的生态态学、治学、治疗疗学学优势优势中医治病注重自身本能的调节作用,无论何种施治方式,均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原则,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现代医学“对抗式”医学模式,对致病源的杀伤作用强大而有效,但化学合成药的毒副作用而带来的大量药源性、医源性疾病,已成为医界重大难题。以美国为例,1998 年,因药源性反应住院的抢救者高达 216 万人,其中死亡者 10.6 万人,经济损失 40 亿美元。可见以抗生素为武器,以病菌为靶点,以人体为战场的外因论治疗学说,有

4、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而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配伍,起到了增效减毒作用,因而,愈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治病之道是恢复生态学,养生之道是发展生态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中医为主体的医疗体系,必将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中医中医药药的的预预防学、防学、卫卫生生经济经济学学优势优势现代医学预防迷失重视环境卫生,重视疫苗的作用,但忽视了中医养生作用。- 3 -事实表明,研发疫苗的速度往往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仅靠西医来预防是被动的。相比之下, 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则显得格外重要。中医养生,从太极拳到坐禅静心,从食补食疗到拔罐刮痧,从中草药到针灸、推拿,

5、均显“简、便、验、廉”。据国家“九五”攻关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在养生保健上投资 1元钱,就可以节约 8 元钱的医疗费和 100 元钱的抢救费。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中医药的养生保健将是未来人类医疗保健的基础。中医防治重大疾病和中医防治重大疾病和传传染病的染病的优势优势东汉建安年间,伤寒病大流行,名医张仲景总结临床经验,提出了伤寒论,有效制止了疾病的传播。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对一些重大疾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显著,如 1956 年石家庄,1958 年广州发生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统计中医药疗效均达 90%,且无后遗症;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对1988 年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

6、疗乙肝重叠甲肝与 19831988年美国本土西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为中美死亡率之比是“1:234”。SARS 防治期间,中医药作用已为世界卫生组织承认并予以高度评价。中医中医药药具有不可替代的比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较优势当今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人均医疗保障费用低,且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而上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我国曾以 1%的卫生费- 4 -用解决了世界 22%人口的医疗保健,且人均寿命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建立了适合国情的农村三级卫生网,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举足轻

7、重的作用。因此,在我国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尚未完善之际,巨额资金尚难到位之时,中医药的比较优势及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二、振二、振兴兴中医,是全社会的共同中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责任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执政党的要务, “求民之瘼,恤民之隐”乃是政府之职责。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四代领导人都先后对中医药工作作过十分重要的论述,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精辟论断;此后,邓小平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江泽民强调要”发展祖国医学,弘扬民族精神”;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 “扶持中医药和

8、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发展我国传统医学亦被庄严地写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科学地位得到了确定。中医药事业得到延续并获得一定的发展。中医药的现状,实事求是的说相比于时代的发展进步,是滞后的。历史的长河跌宕起伏,近几百年来关于中医药存废之争从未停息过,因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 5 -体现,所以中医药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 “十七大”之前的十余年“医改”更是将中医药人推向艰难曲折之路。因此我们提出振兴中医,09 年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部门的贯彻落实当为首要。公立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创新者,在中医医疗服务中起主导地位和作用,是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政府公益性责任的重要载体,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振兴中医的历史使命。广大民众应该清楚,现代化不等于西化,西化也不代表科学化,古老的中医与年轻的西医都是人类生命航程上的守护神,以只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现代医学为标准,是不可能全面认识评价具有几千年历史渊源的中医文化的。大家要坚信,振兴中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医一定能够振兴,中医也一定能够为保护民众健康、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011 年 9 月 2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