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配读本练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02818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选读配读本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唐诗宋词选读配读本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唐诗宋词选读配读本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唐诗宋词选读配读本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选读配读本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选读配读本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读本读本配套诗歌鉴赏题目(一)配套诗歌鉴赏题目(一)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题目。 (6 分) 咏蝉咏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su):在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角,形状好像古人结在颔下下垂的帽带子,故成为“垂绥” 。 (1)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沈德潜批此诗“独尊其品格” 。请根据以上资料,概括“饮清露” “出疏桐”的蝉有什么品格。 (2 分) 答: (2)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含义是什么?联系诗歌的主旨作赏析。 (4 分)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题目。 (6 分) 独不独不见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

2、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 (2 分)答: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4 分)答: 3.鉴赏下面这首诗歌。渡渡汉汉江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岭外:指大庚岭等五岭以南,古代贬官、流放之地。(1)这首小诗前两句写出了感情生发的背景,请简要分析。答: (2)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与一般的思乡之情似有不同,将其改为“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 ,你认为如何?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题题大庾岭北大庾岭北驿驿宋之

3、问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注】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阳月:指农历十月。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请说说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 分)答: 2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 (2 分)答: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 分)野野 望望王 绩东皋薄暮望

4、,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东皋(go):诗人隐居的地方。徙倚:徘徊义。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3 分)答: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 (3 分)答: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8 分)山山 中中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山 中中 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1)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 (

5、四个字) 。 (2 分)(2)两首诗都写了“山中”的落叶,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6 分)答: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梅花落梅花落 卢照邻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1)诗的前四句,写“花”写“雪” ,虚实相间。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 (2)诗的后四句表达了什么人的何种思想感情?答: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在在狱狱咏蝉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蝉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

6、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西陆:指秋天。 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 ,又黑又光润,缥缈如蝉,故称。玄,黑色。这里代指蝉。 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作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3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喻指四处漂泊。(1)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答: (2)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3 分)答: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

7、答问题。感遇三十八首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其二) 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面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蕤(ru):花草下垂的样子。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大从送魏大从军军 陈子昂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点拨】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

8、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1)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不同在何处?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横”和“接”两个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4 分)答: 4【参考答案】1.(1)高洁(或清高)的品格。 (2 分) (蝉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由于它餐风饮露,栖于高枝,因此,颇有些生活清苦、与世无争的隐士风范。所以,它长期受到文人们的好感,成为他们寄托情思的客观事物之一。 ) (2)只要品格高尚,他的声名自然远播,不需要倚靠权势、外力。 (4 分) 2.(1)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9、(2 分)(2) 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地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3.(1)远高家乡,困居岭外,年复一年,音信断绝。(2)改句不如原句。原句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诗人的特殊心理状态:多年无消息,不知家乡人事有何变迁,不知亲族是否受到自己的株连。想知道又怕知道,心思重重。 “怯” 、“不敢” ,将这种感情表现得真实而细腻。4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比兴手法) (1 分) ;由雁及人,表达了诗

10、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1 分) 。这里描写的是昏暗、恼人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1 分)这两句写景接上两句的抒情, (1 分)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 (1 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地抒情而蓄势。 (1 分)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 (1 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1 分)5 (1)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分) ,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分) ,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

11、式的田园气氛(分) 。 (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 (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2)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两层意思都有才可得满分,否则扣分。意思对即可)6五言绝句。两首诗的落叶意象, “象”同而“意”异。前者,用“黄叶”纷飞渲染萧瑟凄凉的秋景,抒发寄寓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突出表达“悲”与“念”的复杂心情。后者,用稀疏的“红叶”与“白石” 、 “空翠”等意象,构成一幅山中冬景图,色彩斑斓,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作者身处自然美景之中的喜悦之情。7 (1)前两句,分写梅花刚开放和天山的雪未消融,属于实写;(2 分)后两句,写的是幻觉,天山东雪被想象成落下的梅花,而初开的梅花又如雪在眼前,实中有虚。 (2 分)(2)表达的是闺人(女子)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征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3 分)8 (1)骆诗借秋蝉因露重风高而难飞难鸣,喻指自己忠直高洁而横遭诬陷,身陷囹圄。李诗以蝉高栖难饱,悲鸣欲绝而无人同情,自喻高洁和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