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2516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2006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5-2006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5-2006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5-2006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5-2006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2006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520062006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满分为 100+5 分,时限为 120 分钟)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进行中学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半个学期以来,你到底收获了什么?请你将这些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你会发现自己有多么的棒!友情提示:请认真审题、先易后难、认真书写,其中卷面整洁占 3 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2 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把下面的诗句的音节抄写在拼音格上,再根据拼音把正确的汉字写在田字格里。(4 分)shuiyan cun caoxin,baode san chunhui。 抄写拼音写出汉字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

2、在下列句子横线上。(只填序号)(4 分)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_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_的荡寇志等等。(a、索然无味 b、无病而呻 c、烦琐 d、琐碎)3、完成上下句(6 分)数声风笛离亭晚,_。_,病树前头万木春。少小离家老大回,_。_,天涯若比邻。何当共剪西窗烛,_。_,关山度若飞。4、按要求默写原文语句。(4 分)论语六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辨正关系是_、_木兰诗中用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战斗惨烈、悲壮的句子是:_,_。5、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3 分)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才做好这些题目。通过这次实践活

3、动,使我深受教育。6、请你展开想象,把“飞船、鲜花、微笑”三个词扩展成一段 50 字左右的文字。(表达流畅且能运用恰当修辞手法可适当加分)(5+2 分)_二、阅读与理解(一)阅读文言文乘船,完成 712 题。(14 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7、乘船选自古代笔记小说集_,作者_。(2 分)8、解释下列加点词。(2 分)有一人欲依附: 遂携拯如初:9、下列加点“之”字用法与其它两项不同的是( )(2 分)a、友人惭,下车引之

4、 b、借旁近与之 c、歆辄难之10、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王欲舍所携人 太丘舍去 b、何为不可 尊君在不c、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11、翻译句子。(4 分)本所以疑,正为此耳。_宁可以急相弃邪?_12、这篇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分)_(二)阅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回答 1318 题。(15 分)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 30 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

5、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13、从选文段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3 分)第一:_第二:_第三:_14、选文第段中加点的短语分别指什么

6、?(2 分)这种知识指:_ 这种意志指:_15、文中画线句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调?为什么?(3 分)答:_16、说说下面质朴的语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答:_17、选文第段写作者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请问作者决心通过何种方式报答母亲的深恩呢?(2 分)答:_18、读了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我想你一定颇有感触吧!请联系你的实际情况,说说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如何报答母亲对你的养育之恩?(3 分)答:_(三)阅读枯枝与鲜花,完成 1924 题。(15 分)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

7、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

8、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19、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 分)坠落: 摇曳: 绽开: 浑然一体:20、在第段,作者描写了“一株充满了奇迹的树”。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按原句回答)(2分)答:_21、在第段中,作者写枯树何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按原句回答)(3 分)枯树:_牵牛花:_结果:_22、阅读第段,填写下面的空白。(3 分)文章这些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和 的写作方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 的生命现象的赞美(a、相互依存,互相帮助 b、各自显美,展现自己 c、厌弃对方,互不理睬)。23、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9、,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2 分)答:_24、大自然中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现象,请你用三言两语写出你曾发现的奇异现象(动物、植物、自然景象等都可以)。(3 分)答:_三、作 文(30 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面对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面对失败挫折而感到无助;或是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只要你细细品尝生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滋味,请以“感受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请在“_”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幸福、成功、孤独要求叙事清楚,中心明确,并有一定的抒情和议论,字数不少于 600 字。题目:感受_友情提示:恭喜你顺利完成了考试,现在距离交卷还有一点时间,请你再仔细检查一下试卷,不要留下任何遗憾!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改卷宗旨:尽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其学习的成就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c a 3、略 4、略(错、漏、添每字扣 0.5 分) 5、“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