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02468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分,满分 30 分)分)1下列做法与“保护环境”国策不符合的是( )A提高臭氧浓度以改善空气质量B提升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技术C研发太阳能汽车代替燃油汽车D开发不含氮、磷的洗涤清洁剂【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臭氧有强氧化性; B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D氮、磷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解答】解:A臭氧有强氧化性,浓度过高对人体有害,故 A 错误; B矿物燃料

2、的脱硫脱硝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保护环境,故 B 正确;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研发太阳能汽车代替燃油汽车,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保护环境,故 C 正确;D氮、磷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开发不含氮、磷的洗涤清洁剂可保护环境,故 D 正确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侧重于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16、中子数为 17 的硫原子:B硫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C二硫化碳分子的结构式:S=C=SD硫化氢分子的电子式:【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

3、综合【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将质量数写在左上方,质子数写在左下方;B、硫离子的核内有 16 个质子;C、二硫化碳中为碳硫双键;D、H2S 为共价化合物【解答】解:A、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将质量数写在左上方,质子数写在左下方,而质子数为 16、中子数为 17 的硫原子的质量数为 33,故表示为:1633S,故 A 错误;B、硫离子的核内有 16 个质子,故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 B 错误;C、由于 O 和 S 为同一主族,故二硫化碳的结构式和二氧化碳的结构式非常相似,即结构中为碳硫双键,即为 S=C=S,故 C 正确;D、H2S 为共价化合物,故其电子式为,故 D 错

4、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判断、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电子式的书写方法,明确原子的表示方法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3H6O 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B现在“点石成金”术石墨变成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成 1mol 氧气转移 4mol 电子D工业上冶炼铝时加入冰晶石的作用是降低氧化铝的熔融温度【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分析】A分子式为 C3H6O 的有机化合物可为丙酮或丙醛等;B石墨变成金刚石为化学变化;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元素的价态一半由1 价变为 0 价,一半

5、降为2 价;D氧化铝熔点高,加入冰晶石可降低熔点【解答】解:A分子式为 C3H6O 的有机化合物可为丙酮或丙醛等,其中丙醛具有还原性,被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B石墨变成金刚石为化学变化,故 B 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元素的价态由1 价变为 0 价,一半降为2 价,故当生成 1mol氧气时转移 0.2mol 电子即 2mol,故 C 错误;D氧化铝熔点高,加入冰晶石可降低熔点,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素异形体的转变、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金属的冶炼,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

6、利用铝热反应可以焊接钢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微粒的半径 r(Al3+)r(Al)B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的方法提取镁C在铝热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光能D在铝热反应中铁的还原性大于铝的还原性【考点】探究铝热反应;铝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电子层越多,微粒半径越大,据此判断 r(Al3+)、r(Al)的大小;B镁的活泼性大于 Al,无法通过铝热反应获得镁;C铝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光能等;D铝热反应中,置换出的金属的还原性必须小于铝【解答】解:A铝离子含有 2 个电子层,铝原子含有 3 个电子层,则微粒的半径大小为:r(Al3+)r(Al

7、),故 A 正确;B由于铝的还原性需要铝,无法通过铝热反应提取镁,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获得镁,故 B 错误;C在铝热反应中,化学能除了转化成光能,还转化为热能等能量,故 C 错误;D铝热反应中,被置换出的金属的还原性必须小于 Al 的,如铁的还原性小于铝的还原性,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了铝热反应原理及其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铝热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铝热反应条件及能量变化情况,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5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的单质可在自然界中形成最硬的矿石,Y 原子最外层有 6 个电子,Z 元素的氧化物可做

8、耐高温材料且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难溶于水的碱性物质,W 与 X 同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X=WYZ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r(W)r(X)r(Y)r(Z)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Y、WD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Y、X、W【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的单质可在自然界中形成最硬的矿石,该矿石为金刚石,则 X 为 C 元素,Z 元素的氧化物可做耐高温材料且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难溶于水的碱性物质,则 Z 为 Mg 元素,Y 原子最

9、外层有 6 个电子,而且原子序数比 Mg 小,则 Y 为 O 元素,W 与 C 同主族,则 W 为 Si 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的单质可在自然界中形成最硬的矿石,该矿石为金刚石,则 X 为 C 元素,Z 元素的氧化物可做耐高温材料且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难溶于水的碱性物质,则 Z 为 Mg 元素,Y 原子最外层有 6 个电子,而且原子序数比 Mg 小,则 Y 为 O 元素,W 与 C 同主族,则 W 为 Si 元素,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ZW=XY,故 A 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

10、,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r(Z)r(W)r(X)r(Y),故 B 错误;CX 为碳元素,Y 为 O 元素,W 为 Si 元素,则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Y、X、W,故 C 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C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Y、X、W,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正确推断各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 0.01molL1Ba(OH)2溶液中:Na+、NH4+

11、、NO3、HCO3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Mg2+、Fe2+、NO3、ClC含有苯酚的溶液中:K+、Cl、Br、Fe3+D水电离的 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I、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氢氧化钡与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亚铁离子;C铁离子与苯酚发生反应;D水电离的 c(H+)=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离子和应该离子反应【解答】解:ABa(OH)2与 NH4+、HCO3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

12、;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Fe2+、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Fe3+与苯酚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水电离的 c(H+)=11013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K+、Na+、I、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

13、或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用装置甲组装铜锌原电池B用装置乙比较 NaHCO3和 Na2CO3的热稳定性C配制 1L0.010molL1的纯碱溶液时用精度为 0.1g 的天平秤取 1.06gNa2CO3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 2 次后不烘干就盛放一定量的待测稀盐酸【考点】电解原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电化学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含有盐桥的原电池中,金属电极与其相对应的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NaHCO3比 Na2CO3的热稳定性差,可

14、以将碳酸钠放在外边的试管中,让其接触较高的温度;C、用精度为 0.1g 的天平不能秤取 1.06gNa2CO3;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是否含有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解答】解:A含有盐桥的原电池中,金属电极与其相对应的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所以锌、Cu 电极应该互换,否则不能产生电流,故 A 错误;B、NaHCO3比 Na2CO3的热稳定性差,可以将碳酸钠放在外边的试管中,让其接触较高的温度,看其是否分解,所以用装置乙比较 NaHCO3和 Na2CO3的热稳定性时,应该将两种固体调换,故 B 错误;C、配制 1L0.010molL1的纯碱溶液时用精度为 0.1g 的天平秤取大约 1

15、.1gNa2CO3,用精度为 0.1g 的天平不能秤取 1.06gNa2CO3,故 C 错误;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是否含有蒸馏水,不会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根据实验原理,锥形瓶中是否含有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涉及盐桥原电池的构成、物质性质的检验实验设计、溶液的配置以及中和滴定实验的误差分析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纯碱溶液溶解苯酚:CO32+C6H5OHC6H5O+HCO3B用强碱溶液吸收工业制取硝酸尾气:NO+NO2+2OH2NO3+H2O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MNO2+4HCl(浓)Mn2+2Cl+Cl2+2H2OD向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碳酸钠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B原子个数不守恒;C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应拆成离子形式;D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解答】解:A用纯碱溶液溶解苯酚,离子方程式:CO32+C6H5OHC6H5O+HCO3,故A 正确;B用强碱溶液吸收工业制取硝酸尾气,离子方程式:NO+NO2+2OHNaNO2+H2O,故 B 错误;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2Cl+Cl2+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