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j-1530-459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1572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mj-1530-459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zmj-1530-459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zmj-1530-459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zmj-1530-459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zmj-1530-459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mj-1530-459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mj-1530-459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 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 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一一. .修辞方法及作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 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2、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二.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 类型 1 三、写作手法及作用?三、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

3、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 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 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 扬

4、,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 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2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5、。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 类型 2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 XX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 XX 主题,渲染气氛。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

6、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引起读者兴趣 题目的理解:以 XX 为线索,体现了作者 XX 的思想感情,表达了 XX,反映 XX 主题(情感) 首段作用 : (1)环境(背景)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背景,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物: 是一种象征,一个线索,围绕中心,体现 XX 主题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 、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

7、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 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 、理解特点: 形散: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3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 、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 、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

8、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 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 、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 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 、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 、整体感知 考点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 2.

9、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 1:2006 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 1 题: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 的母 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10、,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 2 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 ,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

11、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4(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 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 3 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 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

12、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 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 4 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 ,你的 要像 一样 。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 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 、根

13、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 4 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 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 、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 探讨疑难问题。 ”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

14、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 、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 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 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 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十) 、感悟拓展 语文课

15、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 例 1、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 5 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 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 2、 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 一说。 ”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

16、.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 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 准确性 2 平实和生动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 (2)定性。如:“比较” “几乎” “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 “可能” “左 右”等 表估计, “多” “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