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化学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00890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化学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化学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仿真卷理理科科综综合合能能力力测测试试(十十)第第卷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 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 NOx的催化

2、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解析】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答案】C8.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molL1的 Na2CO3溶液中 CO32的数目小于NAB常温常压下,1.7g NH3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0.4NAC向含 0.1mol 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沉淀完全溶解,消耗的 OH数目为 0.4NAD标准状况下,4.48L N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解析】A溶液体积未知,只知道浓度无法计算微粒个数,故 A 错误;B常温常压下,1.7g NH3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原子物质的量

3、为 0.4mol,所含的原子数为 0.4NA,故 B 正确;C含 0.1mol 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 NaOH,消耗的 OH数目为 0.4NA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一水合氨和硫酸钠,此时沉淀未溶解,故 C 错误;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3NO2+H2O2HNO3+NO,消耗 3mol 二氧化氮,转移 2mol 电子,则标准状况下,4.48L NO2物质的量为 0.2mol,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 D 错误;故选:B。【答案】B9.下列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苯中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过滤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把混合气体通入酸性

4、高锰酸钾溶液中C除去丁醇中的乙醚,用蒸馏法D提纯蛋白质时可先加入(CH3COO)2Pb 溶液,过滤后再加水重新溶解【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离提纯。A 项,苯酚加入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沉淀,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溶于苯,不能除去杂质;故 A 错误;B 项,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得到纯净的乙烷,应该用溴水除杂,溴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油状液体,故 B 错误;C 项,丁醇和乙醚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 C 正确;D 项,重金属盐、醋酸铅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加入蒸馏水蛋白质不溶解,故 D 错误;答案选 C。【答案】C10. 下列说法操

5、作不正确的是( )A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易引起爆炸B达到滴定终点后,静置 12min 再读数,主要是为了防止管壁有液体残留引起误差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一般采取下列实验措施: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准确读取反应前后温度、取 23 次的实验平均值D某溶液可能含有 SO42和 Cl-,可先加足量的硝酸钡,取上层清液再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来检验其中的 Cl【解析】A强氧化剂研磨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气体导致爆炸,则 KClO3、KMnO4等强氧化剂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故 A 正确;B达到滴定终点后,管壁有液体残留时,混合溶

6、液中标准液体积偏小,会导致测定溶液浓度偏低,所以达到滴定终点后,静置 12min 再读数,主要是为了防止管壁有液体残留引起误差,故 B 正确;C读取混合溶液温度应该是最高温度,最高温度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不是任何温度,故 C 错误;DSO42用氯化钡溶液鉴别,如果原来溶液中不含亚硫酸根离子或硫离子等可以用硝酸钡溶液检验;银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故 D 正确;故选 C。【答案】C11.如图甲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H2NCONH2,氮元素显-3 价)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生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的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透过质子交换膜

7、由左向右移动B铜电极应与 Y 相连接CM 电极反应式:H2NCONH2H2O6e-CO2N26H+D当 N 电极消耗 0.25 mol 气体时,则铁电极增重 16g【解析】由图甲 O2生成 H2O ,可知 N 为正极,M 为负极。A 项,H+应移向正极,由左向右移动,正确,B项,铜电极失电子,与电源正极相连,正确, C 项,尿素失电子生成 CO2和 N2,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1 mol 尿素失去 6mol 电子,正确,D 项,N 电极消耗 0.25 mol 氧气时,转移 1 mol,则铁电极析出 0.5 mol 铜,质量应为 32g。【答案】D12.25 时,向 100mL 1molL1 H

8、2SO3溶液中逐渐滴入 1molL-1的 NaOH 溶液,含硫物质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质的浓度与各物质浓度之和的比)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Ks=lgK,25时,H2SO3的 pKa1=1.85,pKa2=7.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1.85 时,c(H2SO3)=c(HSO3)BpH=6 时,c(Na+)c(HSO3)c(SO32)CpH=7.19 时,c(Na+)+c(H+)=c(HSO3)+2c(SO3)+c(OH)D加入 150mLNaOH 溶液时,3c(Na+)=2c(H2SO3)+2c(HSO3)+2c(SO32)【解析】A含硫酸物质的分布分数 为 0.5

9、0 时 c(H2SO3)=c(HSO3),pH=1.85,故 A 正确;BPH=6 时溶液中主要的离子是 HSO3和少量 SO32-,溶液显酸性,c(Na+)c(HSO3-)c(SO32-),故 B 正确;CpH=7.19时溶液中为 Na2SO3和 HNaHSO3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c(HSO3)+2c(SO3)+c(OH),故 C 正确;D加入 150mL NaOH 溶液时溶液中为 Na2SO3和 NaOH 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分析可知 3c(Na+)2c(H2SO3)+2c(HSO3)+2c(SO32),故 D 错误;故选 D。【答案】D13

10、.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A、B、C、D、E 五种前 20 号的主族元素,其中 A 和 C、B 和 D 分别在同一主族,且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0。已知 A 的氧化物能引起温室效应,E 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且同主族中存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 D 的氢化物要高,原因是 B 的非金属性强B比较 A、C 元素形成的常见氧化物,它们的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C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 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D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测 E 在氧气中燃烧时可能生成 E2O2、EO2等物质【解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A、B、C、D、E 五种

11、前 20 号的主族元素,已知 A 的氧化物能引起温室效应,A 为 C 元素;E 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且同主族中存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则 E 为 Na 或 K,其中 A 和C、B 和 D 分别在同一主族,则 C 为 Si,可知 E 只能为 K,由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0,设 B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x,则 42+x2=20,解得 x=6,则 B 为 O,D 为 S。AB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 D 的氢化物要高,与水中含氢键有关,与 O 的非金属性强无关,故 A 错误;B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中化学键相同,晶体类型分别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故 B 错误;C非金属性 D 大于C,则 C 的最高价氧化

12、物的水化物酸性比 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故 C 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律,K 的金属性大于 Na,则推测 E 在氧气中燃烧时可能生成 E2O2、EO2等物质,故 D 正确;故选 D。【答案】D第第 I II I 卷卷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一)必考题(共 129 分)分)26.(14 分)为了探究镁粉在 NO2中的燃烧产物,某化学兴趣小组

13、通过如图装置来验证产物中存在 N2(夹持装置已略去,部分仪器可以重复使用)。已知:Mg3N2+6H203Mg(OH)2+2NH3;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醋酸溶液显中性。(1)仪器 a 的名称是 。(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3)装置 B 中盛放的试剂为 ,装置 B 的作用为 。(4)确定产物中有 N2生成的实验现象为 。(5)设计实验证明:镁粉与 NO2反应的产物中有 Mg3N2存在: 。MgO 能溶于铵盐是因为 MgO 与 NH4+直接反应了,而不是 MgO 与 NH4+水解产生的氢离子反应: 。【解析】(1)依据仪

14、器形状和作用分析,仪器 a 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装置 A 铜和浓硝酸制取二氧化氮,Mg 能在 NO2中燃烧,产物为 Mg3N2、Mg0 和 N2,装置 A 中 Cu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 NO2,用装置 B 干燥剂干燥,通入硬质玻璃管 C 与镁粉发生反应,然后再干燥气体,用E 装置除去多余的 NO2,装置 D 排水法收集 N2,故连接装置的顺序为:ABCBED,故答案为:ABCBED;(3)用装置 B 干燥剂干燥,通入硬质玻璃管 C 与镁粉发生反应,然后再干燥气体,装置 B 中的作用是在 C的两侧防止水蒸气进入 C 中与产物 Mg3N2反应,所以 B 中干燥剂可以是无

15、水氯化钙,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用 E 装置除去多余的 NO2及其可能混有的 NO,故答案为:无水氯化钙;在 C 的两侧防止水蒸气进入 C 中与产物 Mg3N2反应;吸收未反应完的 NO2及其可能混有的 NO;(4)氮气不溶于水,如果有氮气,则能通过排水法收集到气体,所以确定产物中有 N2生成的实验现象为 D中试剂瓶中的水被气体压入烧杯中,故答案为:D 中试剂瓶中的水被气体压入集气瓶中;(5)取 C 中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加入到水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证明产物中存在 Mg3N2,故答案为:取 C 中少量反应产物,加入到水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H2O 的电离常数与 CH3COOH 电离常数相等,均为 1.75105,所以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将中加水后的溶液加热,赶走 NH3后,再加入过量的 CH3COONH4溶液,固体溶解,说明 MgO 和 Mg(OH)2溶于铵盐溶液是与 NH4+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