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柏林gsw总部自然采光的简要分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00889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德国柏林gsw总部自然采光的简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德国柏林gsw总部自然采光的简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德国柏林gsw总部自然采光的简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德国柏林gsw总部自然采光的简要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德国柏林gsw总部自然采光的简要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德国柏林gsw总部自然采光的简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德国柏林gsw总部自然采光的简要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 / 7对德国柏林对德国柏林 GSWGSW 总部总部自然采光的分析自然采光的分析摘要:GSW 房地产公司柏林总部不仅提供了一个被动式节能的高层建筑范例,而且 同时重新定义了建筑中感知空间价值性的 再评估。本文精心详细地描述及重点分析 了它运用多种的采光方式来引导观者及以 此形成各种不同居栖性质的空间形态。优 化的自然采光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它不但 使空间组织清晰化,而且还为节能型建筑 提供了高质量的舒适度。关键词:渗透,穿孔遮阳板,最大化采光穿越,半透明,字面上的和现象上的透明, 两极间的运动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G S W 公司 柏林总部坐落在柏林城的中心,非常靠近 原

2、先的东西柏林墙线和查里边防检查站的 地方,在旧时的柏林报业区里边。基地原 先占据有一栋 17 层高的办公楼连同 3 层高 的裙楼。19901991 年,公司决定为新办 公楼的扩建举行一次竞赛,绍尔布鲁赫与 胡特恩联合建筑事务所赢得了竞赛。其他 6 个被邀请的事务所的提案大多是多层低矮 的塔楼提案,但绍尔布鲁赫与胡特恩联合 建筑事务所大胆地提出一个新的进深窄、 22 层的高层方案连接已有的塔楼;其最重 要的因素是它特有的生态节能系统,其中 一关键部分是它西立面双层表皮作为“热 能烟囱”的特殊作法。方案于 1999 年 9 月 实现,并在次年获得柏林建筑奖,还被评 为北欧最好的 5 个建筑之一而入

3、选欧洲建 筑界最高奖密斯凡德罗 2001 年度 大奖名单。坚实封闭的外表印象GSW 公司总部由 5 个各具性格的体量组成: 一个低矮水平向的接待大厅;一个两层 10m 高的炭灰深褐色白鸽特楼和西南角另 一个与其相似的白鸽特白鸽特尼裙楼; 一个引人注目、眩目多彩的弧线 22 层塔楼; 一个耀眼的黄蓝斑马纹状的圆桶形“碉堡” 强调了基地街尾的拐角处;加上一个基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 / 7原有的 17 层方形塔楼组成。 由于其彩料 的运用,从东边远望整个塔楼组合时尤如 儿童拼的彩色积木房子,立在街中给人较 为沉重封闭的印象。仅仅当你从西边查里 边防检查站望去时,一个壮观绚丽的景象 才映入眼帘:一个仿

4、佛悬浮在空中的由大 量色彩缤纷的遮阳板组成的 “瀑布幕帘” ,像电影“黑客帝国”中消解的电子信息 一样,只不过这里绿色调被暖红的色调所 代替了。这些不断变换的遮阳板带来十分 丰富的视觉景象并丰富了周围的城市景观, 这时你才感受到它一点点的透明性。当你 一进入建筑时,这种外表坚实封闭的感觉 便会逐渐地消失。入口和白鸽特楼如果你从北边来,从科赫大街看到的是褐 色贴面瓷砖向里退缩形成弯月形的两层白 鸽特楼;这使得人行道得到加宽,在最宽 处形成北入口并使得临近的公共汽车候车 站有更宽裕的空间给候车人士。但在底层 有一向里反方向的弧线墙,自然地,你便 不由自主地被引导进弧线中的北入口。随 着你沿着弧线走

5、进入口,光线开始逐渐变 暗。因为这个对角斜线的倾向,在入口处 你会被它右边 1.5m3m 高的“橱窗式” 大玻璃吸引。透过它,你可以清晰地看到 一个狭窄的花岗岩石铺地的长廊过厅连接 着一个单跑楼梯到二层的白鸽特楼办公室 空间。在你面前是两扇自动玻璃门夹杂着 街面的反光和室内隐约的光线。在你进入建筑时,你会突然感觉头顶一丝的光亮掠 过。因为这光线仅是稍微的亮些,如果你 不向上望将不会意识到头顶上有一块玻璃,自然光线从白鸽特楼的天 花板上洒泄下来。正是这光线减少了通常 室内与室外明暗的强烈对比,如果从室内 向外看,光线与阴影交织在一起会产生一 个柔和晃动的影像。如果你要去白鸽特楼 的办公室,向右转

6、要通过先前描述的花岗 岩铺地的长廊大厅与单跑楼梯间。这里, 一个自然采光的走廊连接两旁的办公室显 示着它的公共性质。这个中庭是一个长 100m、宽 6m 的狭窄槽,弯月形空间与外 边的弧线平行。它是根据两种空间性质叠 加设想的:夜间,两旁连续不断的多个封 闭的办公室被壁灯照亮着,光线洒在抛光 的素混泥土上;白天则由一道 2m 宽的天 窗照亮。这样光线从 75m 长的天窗洒泄下 来一直到首层,整个通道显得十分的和谐 宁静。在走廊的尽头一端,有一个狭窄垂 直的玻璃镜面使更多的反射光进入室内。 如前所述,有一块加固夹层玻璃在北入口 处上方,即在这槽形廊厅的中央处 。这样 便形成这长廊公共空间的焦点,

7、通过观察 进进出出的人流你将会感受到那窥视的愉 乐,也为这略显枯燥的静瑟长廊增加了趣 味点。而且繁忙的来往进出人流与走廊室上海应用技术学院3 / 7内休闲聊天的工作人员将会是十分有趣的 对比。在西边走廊开端,你还会清晰地看 到那彩色的塔楼板块高层悬浮在天窗上以 及它投射下的清晰阴影。在空间定位上,你马上得到一个水平向性向垂直性空间转 换的暗示,一种层化的意识: 不同性质的 空间互相交错及相遇的透明现象。最大化 光线的穿透及通风、采光控制系统现在, 回过头看接待大厅。大厅有着最复杂的采 光类型。设计师的想法是把它视为“一个 被覆盖的街道” ,作为街面的延伸。将柏林 典型的鹅卵石街面材料延续进入室

8、内大厅, 使你有种亲近的感觉;不知不觉地便已自 处柔和的室内。大厅大概有 800m2 且仅有 2.8m 的高度。它强烈的水平性与垂直的塔 楼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你有一种先抑后扬 的心理感受。如果你从西边的入口进来, 这强烈的水平向性加上室内铺地的延续, 会使你感觉如同来到大洋海底深处,被不 远处一个发光的、由夹层玻璃经过特殊喷 涂的、蓝色条纹的接待台吸引,它尤如海 底一撮优美的水草点缀着这空旷的大厅。 北边屋面像一块掀起的地毯漂浮在空中, 让光线从开口的曲面缓缓地透射进大厅。 接待台右前边是个供展览用途的多功能区, 右后边是休息厅,面向着室外油绿的“熊 掌花园” 。这种从明亮的室外到低暗压抑的

9、前厅的不适应感在休息厅得到了缓解,犹 如在教堂中忐忑不安地通过昏暗的通道到 尽头明亮的圣像前心灵的释放。通往高层 的电梯间的路上,你会经过一个圆锥形的 天窗开口,这自然采光连同人造采光 与其平行的两个圆形天花吊顶照亮着休息 区。这种经过精心组合、调和室内采光的 方式使得穿行在室内像漫步在多云晴朗的 户外一样。当你进入落地玻璃的电梯间俯 瞰整个柏林全景时,之前压抑的水平张力 才得到完全彻底的释放。GSW 大楼办公楼上海应用技术学院4 / 7平面进深最宽是 11m,通过东西两边离地 60cm、水平 连续的大玻璃采光,这给予了办公空间特 别好的日光照明,因为至少有一面采光可 利用,而同时减少了许多人

10、工照明的需要。 东面是可开启的夹有百叶帘遮阳装置在中 间的双层玻璃;西面全景玻璃幕墙由 3 层 组成:外层是单层玻璃幕墙系统;中间夹 层在 1m 进深的空间内安装上许多 2.9m 高0.6m 宽、1.5mm 打孔的铝制遮阳板,每 层还有一层格栅铁网给安装及修理用;里 层同样是离地 60cm 的连续可开启的双层玻 璃窗。遮阳板会根据室内采光条件由中央 遮阳自控系统整体调节它的旋转角度,同 时也可以因个人的舒适度局部控制。当光 线通过遮阳板渗透进室内时,原先向阳强 烈的桔红色实体遮阳板完全地消失了,由 于占有 18%整体幕墙的穿孔十分密集而细 小,这时你感觉它突然间变成了一层半透 明的薄纱;而且窗

11、外柏林都市全景仍然清 晰可见。室内光线惊人的和谐均匀,同时 冬天又不会减少热能的获取,犹如休息在 树荫下。夏天穿堂风将经过两边落地玻璃 的顶部开启调节室内温度的舒适度,冬天 暖气由区域暖气系统藏在楼板底的暖气管 和两侧幕墙低矮部的暖管提供,这时西立 面幕墙的 1m 间空便成了很有效的热阻缓 冲区。当室内光线充足时,灯光控制系统 会自动关闭人工照明;但同时用户也可局 部控制。如果仅仅从街道外遥望它的外观, 你实在是不可想像室内会是这样的舒适。 它让我想起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阿拉伯 研究中心,在那里他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类 似相机镜头快门的遮阳装置;但由于其光 孔较大,它带来更多的是光线的戏剧性效 果及

12、阿拉伯宗教文化中的几何性象征意义。 而 GSW 的遮阳板给人十分细腻的感受和温 度舒适的工作环境。这里,我们所体会到 的是一种字面上的物质透明性。柏林的气 候是大陆性气候,夏天和冬天都比英国及 其他欧洲国家炎热和寒冷,冬天可以到 25,夏天可以达到 35。使用在此设 计中的温度是1432之间。西面的 夹层遮阳板处理手法在这里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使建筑全年 70%的时间能够完全地 自然通风;在低风量条件时这 1m 的双层 表皮作为一隔离的热能烟道使气流排放到 楼顶的帆布张拉帐篷“风帆” ;由建筑监控 系统 BSM 控制顶部及底部的阀门开启来达 到通风控制,并且在窗棂上显示红绿信号 灯来建议用户选择

13、自然或机械通风。此建 筑是没有制冷系统的,仅有些局部的喷雾 冷机室外温度在 32的夏季,室内温度可 控制在 27。所有系统使用者都可以根据 其喜好局部调节驾驭整体的自动控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5 / 7两极间的运动“建筑不仅仅包含有三维的表象,更应是 四维的;这涉及到它的时空变化。当我们 逐渐地在其内运动观察时,通过所观察景 象的比较及叠和,最终才能逐步得到它的 整体感受。 ”直到现在,你逐渐体会到这种 综合精致的透明性,不管它是字面上的或是 现象上的。我们已知道有两个主要的使用 交通流线,一个是从西到东,另一个是由 北向南到高层的办公室。如果我们假设通 过大厅的运动是一个在保罗克利的水彩 画“

14、夜间的间隔”中两极间的运动,我们 可以捕捉到他所描述的在自然秩序中光的 形态 :“无组织的渐明或渐暗以及在黑与 白之间的无数且微妙的过渡色调” 。从北向 南到高层办公室的流线,经过了许多忽明 忽暗间的起伏,不管是人工或自然照明,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6 / 7两极间的变化常常融合在一起。相反地, 由西到东的运动更像他的水彩画,光线色 调从明到暗过渡。这被描述在他阐释的人 造秩序中:“解析的次间隔色调使光与暗 可以度量。在明暗两极间运动、有规律变 化的次间隔色调是一种妥协后中和物 波浪式屋面给予的宁静平和的性质。 ”他更 进一步描述到:从底部上升到顶部的光源, 我们感受到这两极间不平行的强度与阔度

15、的增长。实践上的可能方式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混合运用使它定形在一定的数值 范围内。那么从建筑方面,我们是不可以 这么说通过对室内光线色调的精心调控达 到其空间阅读上的清晰性;结果自然它也 能达到另一层次的现象透明性。结论一般的办公大楼,许多室内空间是由完全 封闭的走廊连接;由于没有相应的对照物, 当你在建筑中很容易便会消失了开始的方 向感。但在 GSW 中,你可以体验许多空间 转换的交接点。因为这种“视觉上无阻碍 的交互渗透” , 你十分清楚地意识到空间 平面上的重迭交错以及两个不同空间性质 的同时存在;伴随着温度和其他感官上的 舒适,你开始意识到一种由现象透明性所 带来的暧昧情感宛如森林中畅

16、通无阻 自由飞翔的小鸟。在这个方案中,空间层 化系统的清晰性被光线穿透的可能性所定上海应用技术学院7 / 7义。现在许多大体量的建筑没有最大化自 然采光的穿越,并且还有许多不舒服的日 照过度。GSW 清晰验证了这种采光的综合 运用,它不但使空间清晰地层化,还提供 了一种高层次的采光质量并到生态节能的 要求;这是一座优雅完美的高层生态建筑。 最大化采光的穿越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之一。它似乎在暗示着一个新的方向,一 种将彩料与采光形式及其空间组织与生态 节能巧妙地综合使用的方法;它重新很好 地阐释了科林罗描述在现代建筑中的透 明性现象。现在我开始赞同伊恩里奇在Lightbook中写的前言:我相信建筑的 历史是一部光如何进入建筑物和揭示其空 间组成及形式的历史。我相信灯光设计师 应该总是用自然光线的“笔”作为任何采 光组合的基本。这听起来有些荒谬,现在越 来越多的灯光设计师让自然采光决定人工 照明的场景,如果我们在任何尺度中都把自 然环境作为设计的工具,那么我们的设计 将会更加具有智慧并给予我们更多的感受。 天空在日夜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