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0887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蔓 mn 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暴躁: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蔑 mi视:轻视,小看。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面面相觑 q”: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不说话。淅 x淅沥 l 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呆滞 zh:迟钝,不活动。疲惫 bi:非常疲乏。狂风骤 zhu 雨:猛烈的风,急速的雨。二、相关背景:1、关

2、于作者: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写作。1901 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

3、写作。欧亨利一生写了 300 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一一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语言丰富又朴实含蓄,这些特点使他的许多作品,列入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近百年来一直拥有广大的读者。他本人也为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美国于 1918 年开始设立“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并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对短篇小说的创作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

4、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2、相关知识:欧亨利式结尾: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式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下面以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文中主人公苏比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六次惹是生非,故意犯罪,结果皆未得逞,后来他在宗教力量(姑且不论宗教力量如何)感化下,准备悬崖勒马,改邪归正,读者在这时也许屏住呼吸,抱以新的希望,可就在这

5、时,苏比被捕了。这种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意味深长地突出了苏比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现实,使读者更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本质。正如前苏联作家苏曼诺夫说的:“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这很有点像“卒章显志”的写法。这种文章让人读后荡气回肠,不得不掩卷沉思【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最后一片藤叶感伤气氛浓厚。作者满怀深情地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相漏以沫”的友谊,突出地刻划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画家的形象。二、写作方法1、丰富的细节描写。在最后一片叶子中,欧

6、亨利是以异常生动而丰富的细节,来描绘艺术村里的穷困画家苏和琼西,怎样努力为了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而苦苦地挣扎;失败的老贝尔门怎样的贫穷潦倒和失魂落魄,字里行间浸透着作家对社会底层人不幸遭遇的无限同情。小说中,欧?亨利特意选取了琼西“倒数藤叶”这一典型的悲剧细节,以哀婉、忧郁而惆怅的笔调,来描绘琼西在病中的孤寂与绝望,同时,也反衬出贝尔门杰作之伟大:一个患有重病的穷困而绝望的年轻女画家琼西,不停地咳嗽,有气无力地躺在油漆铁床上;三天来,一直凝望着窗外纠缠在另一面灰砖房墙上的长青藤,低声地数着越落越少,愈落愈快的枯黄藤叶;用虚弱的声音轻轻地倒数着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十二、十一、十六、五”。由于秋风的

7、肆虐,藤上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默默地想着自己生命之树的叶片,不也正在愈来愈快地落下吗?“又掉了一片,只剩下五片了”、“只剩下四片了”奄奄一息的琼西数着萎缩的落叶,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作家向读者展现了怎样的一幅悲凉而凄切的画面?2、在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性格。有伟人曾经说过:“细节的真实就是生活的真实,就是作品关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时间与空间关系的描写真实。”那么,最后一片叶子就是围绕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物自身内心矛盾,这样三种矛盾冲突扭结交错,来展开故事情节和铺陈讲述的。人与人的冲突即苏与琼西的冲突,琼西因病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而苏却竭尽全力给予她继续生活的信心;人与自然现象的冲突

8、即琼西与疾病的冲突,她有去画那不勒斯海湾的美好憧憬,却没有勇气去战胜疾病;人物自身的内心矛盾即琼西心中滋生出来的古怪念头与死的绝望,那些都是复杂而新鲜的矛盾冲突。四、重难点导析在最后一片叶子中,作品的主人公,即典型人物是贝尔曼。他一生潦倒,加之性格怪僻。终日借酒浇愁,然而却有一片善良而温情的内心。作者是用侧面交代的方式来刻画老画家贝尔曼去“画青叶子”的动态和心理形象。苏给琼西告诉贝尔门的死讯时说:“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楼下自己那房间里痛得动弹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部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

9、一架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作家这段精彩细致的描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浮想联翩。由于整夜画叶子而遭受风寒的袭击,老画家贝尔曼后来被肺炎夺去了可怜的生命,一辈子默默无闻,最后悄然地与世长辞。可是,奄奄一息的琼西却被这片永不凋落的藤叶给拯救活了。琼西悲切而激动地说:“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确实,这是一片浸透了老画家贝尔曼的血与汗的叶子,是充满真情与爱心的不朽的藤叶。一片充满了无限生命精神活力的常青叶。【类文品读】诺言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

10、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稀少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时玩打仗游戏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说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了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

11、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一个有分量的诺言,犹如一座有高度的山。可悲可叹的是,我们许多人不时被困在山下。1你对文中孩子的举动有何看法?2“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句中用“柔和”和“肃穆”来表现神情是否矛盾?为什么?3第段的排比句与文题“诺言”有何关系?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4你对文中第段是如何理解的?5请概括出本文的大意。(参考答案:1例 1:这个孩子遵守诺言,坚守岗位,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例 2:这个孩子不知变通,天真幼稚,竟把游戏当真事,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只要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2不矛

12、盾。理由是:“柔和”表现出军官被孩子的做法所感动,“肃穆”是因为他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使命有种神圣感。 3该段在排比中套用了三个比喻句,旨在激发读者对“诺言”的种种联想,同时给人以文学艺术上的优美感受。 4遵守诺言犹如攀登高山;作者对于不信守诺言的人表示婉惜,激励我们敬重并信守诺言。(此题属主观题,只要言之成理、语言通顺、意思正确即可) 5本文通过写三个人对诺言的态度,赞美了信守诺言的可贵精神。)二同步练测一、基础知识1、读下面的词语,用线标出注音有错的字,在后边括号里写上正确的拼音。触摸(c”m)( ) 忧郁(yuy)( ) 愚蠢(yc“n)( )蔑视(mshsh)( )2、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

13、组是( )A、账款 昵称 苔藓 错综复杂B、倾泻 嘲弄 愚蠢 提心吊胆C、一幢 暴燥 窗槛 唠唠叨叨D、纳闷 疲倦 颤抖 面面相觑3、文章中的“最后一片藤叶”指的是什么?它与文章中的琼西、贝尔曼先生有什么关系?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4、把题目最后一片藤叶换成最后的常春藤叶好不好?为什么?5、“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的“透”你觉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6、贝尔曼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有什么美好的品质?二、同步解读“有五成希望,“医生一面说,一面把苏细瘦的颤抖的手握在自己的手里,“好好护理,你会成功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

14、病人。他的名字叫贝尔门-听说也是个画家。也是肺炎。他上年纪了,身体又弱,病得很重。他是治不好的了;今天要把他送到医院里,让他舒服一点。“第二天,医生对苏说:“她已经脱离危险了,你成功了。现在只剩下营养和护理了。“下午苏跑到琼西的床前,琼西正靠在那儿,安详地编织着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毛线披肩。苏用一只胳臂连枕头带人一把抱住了她。“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小家伙,“她说,“贝尔门先生今天在医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楼下自己那间房里痛得动弹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搞不清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

15、动过地方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了那里。“7、从选段中你能体会苏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8、假如你是苏,你会这样照顾琼西吗?9、“亲爱的,那是贝尔门的杰作,他在最后一片叶子掉落的晚上画的。”你怎么理解?10、人们怎么知道这幅画是贝尔门画的呢?请从最后一个自然段里找出有关的句子。11、看到这幅特别的画,你想对琼西说点什么吗?12、在你身边,你曾遇到过或认识过像贝尔门这样的人吗?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三、美文赏读最后一壶水这是爷爷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他们所在排的三十来人,艰难地行走在一片 yo( )无人烟的沙漠中。国民党上司要他们横穿沙漠,秘密地将一名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奉另外一座城市。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国民党在一次扫荡中,他为了掩护战友们撤退,受伤被捕了。爷爷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铮铮铁骨的硬汉子,在国民党的许多严刑逼供中,他始终紧咬牙关,在严刑拷打中一声未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