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99943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大作业题目(内容):1、试述真理及其真理检验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答: 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作为真理本身的两种属性,二 者之间是密切相联的。一方面,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价值性的根本和基础,真理的客观 性决定了真理的价值性。另一方面,真理的价值性又构成了真理客观性的主体条件,对真 理的客观性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是客观的,

2、具有客观性,而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主体对它的认识和 掌握的程度来说,真理又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它有两个 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确定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第二,从认识的 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能力上看。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 质世界的,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就人类的认识能力来 说,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这也是确定的、无条件的因而 是绝

3、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它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 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从静态看,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从动态看,不断从相对真理向绝对 真理转化。绝对真理不等于永恒真理、终极真理、最后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 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

4、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着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 实践是检验着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唯一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这里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就 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 点。 (二) 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点是确定不移的,是绝对的。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5、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即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 性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要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实践只能检验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真理性问题。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因而这种检验的标准, 不能在主观认识领域内寻找,思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是认识的对象,也不能直接回答认识是否与其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必须是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 。实践且只有实践才能满足这一条件。2、结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的新提法分析价

6、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在党的文件中是首次提出的, 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定 决心,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新的突破,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 “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 , “两个字”的变化,是对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实践 经验和理论创新的科学总结,反映了世界各国在谋求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必将 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7、经济体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 是构建经济体制时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有效市 场”和“有效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轮子,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缺一不 可。只有“双轮驱动” ,才是完善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8、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自发 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 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 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要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从宏观上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要给 企业自主经营权,由市场调节价格,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从微观上 说,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注重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理论上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有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市场借助价格信号传递复杂 的经济信息,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作出理性选择,促使生产要素不断优化配置;市场具有强 大的激励功能,能够“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 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市场具有“涓滴效应” ,通过动员各类要素,创造就业岗位, 使劳动者获得增加收入的机会,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市场借助竞争机制,优胜劣 汰,促进创新,诱导结构变迁,促进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