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499922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下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八下期末总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文言阅读。 (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 净:消散 B、互相轩邈 轩:向高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

2、 戾:鸣叫 D、窥欲忘反 反:通“返” ,返回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和例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例: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A、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下列句子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 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抓住了水的特点,写出了水晶莹清澈的静态美。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动静结合,写出了山势之奇。 D、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从色的角度写出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急湍甚箭,猛浪若

3、奔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 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第二段写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水晶莹清澈的静态美,然后以比喻夸 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 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C、第三段写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再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然 后从色的角度写出林中有日无光之奇。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D、本文情

4、景交融,既写出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又 表达了作者不满于现实的消极遁世之情。 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 终。 赞曰:“黔娄之

5、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B、亲旧知其如此 旧:老朋友 C、造饮辄尽 尽:喝完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觞:酒杯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其真不知马也 B、因以为号焉 余因得遍观群书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D、以中有足乐者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列句子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 ,反映了出他内心的沉静,是对?。B

6、、五柳先生既“闲静少言” ,又“常著文章自娱” ,表明他志趣高雅,不交往俗人,期 待文章流芳后世。 C、文末的“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流露出作者希望人民生活安定,社会风 气淳朴的愿望。 D、本文概括介绍了五柳先生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大志趣,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 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4、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表露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B、作者在赞语中引用古人之言,认为五柳先生与黔娄是同一类人,他们的共同特点都 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追求荣华富贵。 C、文章赞美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 D、五柳先生“好读书”却“

7、不求甚解” ,这是导致他不能考取功名入仕做官的重要原 因。 5、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译: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 (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

8、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故:所以 B、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吃完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犹、尚且 D、执策而临之 策:鞭打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B、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无马邪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作者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论断,突出了“常有”和 “不常有”之间的尖锐矛盾,说明千里马被埋没几乎是必然的。 B、第二段中,作者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9、食不饱,力不足” 。 C、第三段中,作者对“食马者” “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 D、全文托物寓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 愤懑。 4、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 (四)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

10、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穿

11、 B、主人日再食 再:第二次 C、以中有足乐者 足:值得 D、尝趋百里外 尝:常常、经常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中有足乐者 近岸,卷石底以出 B、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虽有名马 D、久而乃和 去后乃至 3、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全文通过叙事、议论阐明一个道理:学业的成就和道德修养,主要是靠自己的主观 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条件。 B、全文是在围绕“勉励后学”这个中心来写的,寓道理于事实中。 C、全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在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无硕师名人与游” 。 D、全文第二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

12、出了作者苦读精神的可贵。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语和脸色 C、援疑质理 质:询问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游玩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足肤皲裂而不知 A、学而不思则罔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或置酒而招之 D、久而乃和 6、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决定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不是学习条件,而是自己的勤奋努力。 B、作者对后生晚辈不像自己的老师那样“未尝稍降辞色” ,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是难能可贵的。 C、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要表达对同舍生的

13、鄙夷。 D、作者自述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就是要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五)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14、是( ) A、负箧曳屣 负:背(着) B、持汤沃灌 汤:汤汁 C、右备容臭 臭:香气 D、腰白玉之环 腰:腰上佩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衾拥覆 不以物喜 B、当余之从师也 马之千里者 C、烨然若神人 尘气莽莽然 D、足肤皲裂而不知 往来而不绝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辛情况。 B、文中作者连用几个动词,着力写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光彩艳丽的形 象,以进一步突出作者“緼袍敝衣”的寒酸相。 C、文中作者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讲述自己从师求学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读来使人感 到情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