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499881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初中物理导学案基本理论的构建一、导学案的理论基础一、导学案的理论基础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在学习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的研究,归纳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理论为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提供了可行性支撑。(一)国家(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

2、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是教育薄弱地区(如)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大胆践行和主动探索,目的试图改变传统落后教学思想和相对陈旧教学方式。(二)建构主义理论(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可以较好说明人类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以及概念如何形成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简单信息输入、复制和提取,而是学生新旧知识之间或学生与环境之间的反复的、双向作用的意义建构。这种意义

3、建构是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对知识意义的再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完成是别人不能替代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可知,我们教师“满堂灌”试图把知识系统地、快速地传递给学生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导学案是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建构的行动指南,也是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观念更新的助推器。依据建构主义的原理,在导学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1)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诱发学习者思考,使其在认知上达到不平衡,并利用这种不平衡来刺激学习活动,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2)在

4、导学案设计中,应提供机会并帮助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对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认知结构从平衡经过不平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2(三)学习金字塔理论(三)学习金字塔理论 美国教育家 M希尔伯曼在积极学习一书中论证了课堂中学生相互学习的意义。“对于我学习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 M希尔伯曼进一步在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

5、率(24 小时后检测)为:导学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并通过设计系列活动(讨论、实 践、展示等)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而教师的作用则定位在“组织者、合 作者、引领者、激励者。 ”。(四四)活活动动教教学学法法 活动教学法在思想上的第一次突破归功于苏格拉底。他主张在教学中通 过与学生的问答、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活动 教学法经由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努力,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 古代的荀子也提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 若行之”,也体现活动教学的思想。 在导学案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 “活动案”,它是依据具 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6、通过设计相应活动使生生、师生间达到高度的互动。(五五)系系统统论论的的基基本本原原理理我国学者查有梁提出系统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 体原理。反馈原理:整个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注重反馈(了解学情,依 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依据反馈的真实情况决定师生下一步行为) ; 有序原理:就要求内容排列要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要求, 强调要有内在的逻辑性;整体原理:整个导学案使用完毕就应该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完整3地实现教学目标。此外,导学案教学还借鉴了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中的目标设计及“发现学习理论” 、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共

7、同作用理论”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谐教学法中的纲要信号对知识网络的处理等相关理论。 二、导学案的特点及价值追求二、导学案的特点及价值追求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完整系统编制的。使用导学案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假设为:学生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并依托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激励者。我们所倡导的导学案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 。具体体现在“目标引领、方式引导、问题切入、科学训练、关注差

8、异、促进发展” 。目标引领是前提。即编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终点” 。方式引导是核心。对于到达“终点”的每一步应该怎么走,导学案上必须明确给出。学生或通过阅读思考,或通过演算论证,或通过实验探究,或通过应用实践,或通过活动体验;或独立,或合作或教师引导来走好每一步。问题切入是关键。问题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是激发学生开展相应活动的前提,也就是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将问题尽可能设计成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解决,特别是探究活动。科学训练是助力器。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在反复训练中形成的,但训练一定要科学,要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量适度设置,

9、要为学生的每一步行走增力而不是减力。关注差异是必然。由于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因素的差异,学习过程中不能“整齐划一”的去要求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实现学生的异步发展是导学案的基本功能之一。促进发展是落脚点。即实现本节课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达到学生自己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终点” ,同时为后续学习奠定好基础,为后续的旅程起好步。它体现了以下价值追求:1、导学案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2、导学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略或取消教师的主

10、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盲目的无序学习。导学案教学,从研4制导学案开始,教师就已进入了指导角色,因为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确立,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体现,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控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不断的变化随时给与帮助、点拨、激励,利用相应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激励者。3、导学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用导学案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进

11、入预习状态,在预习过程中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堂中,学生在导学案和教师的动态点拨引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实验探究等,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生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4、导学案重视了学生异步发展。导学案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大屏幕上幻灯片过眼云烟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生手头有导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教师的主要

12、精力集中在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的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案虽然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但它绝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线路图,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因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5、导学案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自我规划、自我实施、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导学案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导学,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示方法活动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反思收

13、获巩固训练。这样的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逐步形成。6、导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导学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导学案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时时吸引着学生,精力自然集中。由于导学案中问题是文本呈现的(不像老师口头提问转瞬即逝也不像电教的即时转换) ,既减少了5教学的随意性,又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学生能真正集

14、中起精力去思考、去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7、导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导学案教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了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课上。老师的负担重了,而学生的负担轻了,导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导学案教学使老师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前,学生的学习也提前,使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相关度更高。三、导学案编写的原则三、导学案编写的原则导学案编写的过程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导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是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下面依据我们的研究从这二个阶段来阐

15、述编写导学案是要遵循的一些原则。(一)导学案编写准备工作中应遵守的原则(一)导学案编写准备工作中应遵守的原则1、全面了解学生的原则要充分地了解知识基础、认知心理、学习态度、可接受程度等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因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预设与生成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2、教材重构原则要使导学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必须对教材进行重构。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要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要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要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

16、实现“因材施教”、 “差异教育”;四是要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二)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二)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1、课时化原则。按教材章节设计导学案,做到每课时一案。遇到必须由多课时完成的章节必须有机地将其拆分为多个课时,这样便于控制导学案的知识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地实现目标,同时还需要关注同章节内不同课时导学案之间的联系,使每一课时的导学案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中的一部分。2、问题化原则。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导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调控学生6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导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决定着导学案导学的成败。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进而实现“问题切入” 。3、主体性原则。优化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