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99879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承天寺夜游中考题题导语:以下是相关内容的中考题,希望大家喜欢!(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3-5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念无与为乐者念:相与步于中庭步: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

2、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答:答案:3、1念:考虑、想到步:散步、漫步(每空分)4、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5、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3、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念无与为乐者念:相与步于中庭步: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答案:4、苏轼,

4、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6、盖/竹柏影也7、考虑,想到散步(或漫步、走、行走)8、(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二)(11分)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遂至承

5、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答:答案:19、遂:于是,就寝:睡觉但:只3分,每题1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二)阅读

6、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18.翻译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答:答案:17.高兴地想形容水的澄澈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解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

7、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17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18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

8、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答案:8、门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

9、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0、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

11、承天寺夜游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怀民亦未寝寝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12.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答案:10.门睡觉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

12、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

13、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12.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案:9.消散(或“消歇”“散去”)门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分)?10.B(2分)1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

14、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12.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分)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分)?以上共8分?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

15、之列。(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念无与为乐者念:相与步于中庭步: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答案: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6、盖/竹柏影也7、考虑,想到散步(或漫步、走、行走)8、(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

16、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