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8420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摘要】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他的出人意料的情节铺展与荒诞离奇的场景描写以及冷峻而滑稽的文字,常常流露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才能。卡夫卡的叙事具有耐人寻味的两面性,本文对其小说中的叙事风格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一方面他描绘出黯淡、残酷、荒诞的世界景观,辐射出痛苦、惶恐、焦虑、绝望的情绪;另一方面他的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冷嘲、怪诞和滑稽的情绪。【关键词】 卡夫卡;表达艺术;真实;荒诞 【正文】 卡夫卡作为奥地利作家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 。卡夫卡的犹太血统、不幸的童年、狭窄的视野、深刻的思想影响着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

2、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格,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卡夫卡的作品不从属于任何主义,但他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在后现代主义中可找到他的作品的影子,同时他的作品又具有不确定性,延展性很强,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卡夫卡。 ”卡夫卡写作是把他的哲学意蕴渗入到了作品,而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正好完美的体现了他的意图,独特的叙事风格也加重了作品的深邃,两者相得益彰。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他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把文学创作与人生体验密切结合于一体的少数作家中的一个。可以说,他从来没有把文学当作文学来做,而是把它当作自己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表达方式。这是卡夫卡小说独特的

3、魅力,与卡夫卡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密切相关。卡夫卡文学成就主要是通过自己不断探索的创作实践取得的。他没有,也不想建立什么理论体系,甚至于连一篇像样的有关论文也没有写过。但从他的日记、书信、札记和谈话中可零零散散地见到他的一些想法,虽不系统,但其基本倾向是明显的。那就是弃摹写,重表现。他反对传统的艺术法则,摒弃写实主义的方法,主张通过自我来再造世界。他把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从客观转向主观,从外部转向内心,把创作当作 内在的需要。他觉得心中有个“庞大的世界”急欲“撕裂”,只有创作才能使他一吐为快。他在日记中谈到写作诉讼的时候说“一切出于我表达个人内心生活的愿望” 。他的许多作品也确实都是出自内心,一气

4、呵成的他的作品之所以感人,显然与他“发自内心”有很大关系。卡夫卡小说的独特魅力,还在于他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一个拖沓纷杂的、障碍重重的、滑稽可笑的、荒诞不经的世界,一个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它让我们从惊异到惊醒,让我们深切地体察到人类真实的生存处境。卡夫卡是一位叙而不议的小说家,也是一位用形象思维表达理念的哲学家,他从不采用理论的、逻辑的表达方式,所以他的思想总给人难以捉摸之感。尽管卡夫卡创作的主题是沉重的,气氛是压抑的,基调是灰暗的,但是在他的出人意料的情节铺展与荒诞离奇的场景描写以及冷峻而滑稽的文字中,常常流露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才能。因此,卡

5、夫卡的叙事具有耐人寻味的两面性:一方面他描绘出黯淡、残酷、荒诞的世界景观,辐射出痛苦、惶恐、焦虑、绝望的情绪;另一方面他的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冷嘲、怪诞和滑稽的情绪。(一) 真实的荒诞与神秘的象征人们常常把卡夫卡的作品说成是一个个象征性的寓言。这话不假,象征是卡夫卡使用得最多、也是最成功的手法之一,这种象征是“卡夫卡式”的,它传达的意蕴既非不可理喻、 晦涩难懂,又非意旨鲜明、一目了然,从而给人以一种神秘的印象。在卡夫卡创造的非现实的世界里,人和物尽管被描绘得细腻而平常,但都是抽象化的,或者说是 “物质化” 的抽象概念,失去了固有的本质,成为某种隐喻象征。评论界有人认为城堡里的衙门和审判里的法庭都是

6、奥匈帝国国家机器的写照,是对官僚制度的讽刺。这种解释并不符合卡夫卡创作的本意 ,实际上这些形象只不过是奥匈帝国的现实提供给卡夫卡的“外在标记”而已,仅仅是一定的象征物。作家企图从中挖掘人生状态的普遍意义 ,而完全无意于描绘具体的社会现象。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 ,在现实主义作家那里 ,其外在标记和内在含义 ,即喻体和喻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象征的外在标记又不单纯是某种概念的符号,而是从现实中提炼的完整的艺术形象,除了某种寓意之外,还可以独立地揭示某种现实。而卡夫卡则与现实主义作家不同,对于他来说 ,外在标记仅仅是某种符号,本身并没有意义,因此,跟许多象征派作家一样,他常常泯灭了象征中的外在标记

7、与内在含义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如他想要表现人的孤独感,并不直接描写这种情绪及其种种表现,而是改变主人公的形体 ,使他与外界完全隔绝。比如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以后,遭到家人的厌恶,被所有人唾弃,最后悲惨死去。卡夫卡使人变形,就斩断了他与社会、家庭的一切联系,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孤独感。这个甲虫人只能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象征性符号,象征着一种可怕的孤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活习惯,如随地拉屎等,这一切跟象征的内容毫无关系,只是给人造成一种虚假的“真实感”,是一些“日常生活的附属物”,不仅不表示什么,反而模糊了象征的内容,使它含混不清。扎东斯基在卡夫卡与现代主义一

8、书中,对卡夫卡的象征进行了教为明晰的解释,他认为:“卡夫卡笔下的象征,则完全是另一种性质。当他想要表现人的孤独,那种绝对的、无限的孤独,那种自然界里所不存在的孤独时,他就把主人公变成甲虫甲虫式的人,这就是孤独的纯象征,就是孤独的象形文字 。萨姆沙的全部甲虫式的行动他在洁白的门上留下的可厌的污点啦,他不喜欢喝牛奶啦,他喜欢在天花板或墙壁上消磨时间啦全都和象征的内容没有丝毫关系卡夫卡的象征内容与象征的外部标记之间的这种脱节,就决定了故事内容和叙述手法之间的矛盾。同时,这种象征脱节也增加了卡夫卡象征的多层含义” 。(二)逼真的细节卡夫卡小说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也是与纯粹荒诞派作品的一个基本区别点就是整

9、体框架的荒诞与细节的真实,或者说,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荒诞的,但是烘托、陪衬这中心事件的环境是真实可信的。这里的山水地貌不是幻想的仙境,这里的村落房舍也不是歪歪斜斜的禽兽之窝,包括城堡也不是悬在半空的空中楼阁,这里的人们都识人间烟火,都有七情六欲,总之,他们过的都是“人间世”的生活。小说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 变形记 除了“人变虫”这一中心事件是荒诞的外,其他人的声音笑貌、人情世故或心理逻辑,每一件都是真实的。 城堡 主人公为达到目的可以把城堡主人的情妇勾引来睡觉,但比这也容易得多的事找到那位主人并请求他批准在村子里落个户口对他是主要事情却永远做不到,这是荒诞的。

10、卡夫卡正是以无数细节的真实描写和虚实的对照,以实喻虚的手法,将他所要表达的主体事件或中心意念表现得十分强烈。所以英国评论家埃德温缪尔认为,卡夫卡的写作特点是“现实主义与寓言的交织” 。卡夫卡的这种荒诞的叙事风格是和他所处的年代以及家庭背景密不可分的。20 世纪以前的西方人一直凭藉这种宗教信仰获得心灵的平衡和宁静,可到了 20 世纪末,这种平衡和宁静消失了,因为狂妄的哲学家尼采高呼“上帝死了” 。上帝死了,宁静感丧失了,西方人被别无选择地、不由分说地抛到精神的荒原和信仰的真空之中,一种无所适从的荒诞感象幽灵一般时时困扰着西方人那敏感的神经。卡夫卡恰恰出生于这样的时代氛围之中,时代的荒诞加上父亲无

11、端的申斥、厨娘要向老师告发他的恐吓,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一了荒诞的种子岁月的增长使这粒种子萌芽、生长,终至使他提起笔来将其淋漓尽致地倾诉出来。卡夫卡所描述的人赖以生存的世界,是让人感到处处都是威权和障碍的世界,它时刻威胁着人,限制着人,人又无法离开它。它在人的心目中既可畏又可羡,既不能逃避又无法企及,既令人不可理解又不能理解人。然而,生活于这一世界里的人又都不安于现状,他们总是为了某种目的在执拗地行动变形记 中的格里高尔被全家公认是无用的废物,可他却一直试图用各种办法获得家人的同情和理解诉讼 中的约瑟夫公然向不公正的法庭挑战,为了否定那个莫须有的罪名,他东奔西突,到处奔波。城堡 中的则期待获得一

12、种权利在城堡定居,为此他使用过多种计谋,包括想借夺走对方的情妇来激怒城堡的主人召见他。最后,这些人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挣扎,其结局往往表现出动机与效果的悖反格里高尔在难忍的孤独中悄然死去,约瑟夫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法庭的判决。越是想接近城堡却离那座城堡越远,种种生存的困惑、恐惧、焦虑,生存的不确定和无把握,在作品中处处可见。人物想通过婚姻和工作建立一种稳定的生活,而尝试却总是失败的。年老体弱的父亲,已将公司业务交给儿子管理,正当儿子准备成家的时候,父亲却突然变得高大有力,他判处儿子死刑,儿子也就顺从地跳河自尽了。卡夫卡的全部作品都是写人所生存的世界、人与这一世界的关系、人的行动及后果,这都在叙事中

13、情节的细节上透露出其真实性和可信性。(三)独特的叙述视角卡夫卡独特的叙事风格也与其采取的叙述视角息息相关,卡夫卡不管采取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有其艺术的延展性,这种人称的叙述方式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说卡夫卡选用的叙述视角更好的传达了他所表达的寓意。 “第一人称在小说中既可以单独代表叙述者,也可以代表作为叙述者的叙述者,即与故事同质的叙述者。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称小说只能与故事同质的叙述者的话语 ” 。但是事实上,在任何以第一人称为基本叙述的人称的小说中,该人称绝不可能单独成为任何叙事的基本人称,而只能是个别的存在。卡夫卡的小说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时,一般来说夹杂着对往

14、事的叙述,即叙述者“我” 在经历某事件时,又在回忆过去,这种叙述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 一条狗的研究 中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作者”与主人公“我”是与故事同质的身份。 “我”是孤独的、痛苦的,“离群索居、寂寞孤独,只是做着我的毫无指望,但对我来说不可或缺的小小研究”叙述者以第一称的视角,以个人化的角度,深入“我”的内心,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我”的耳闻目睹 ,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在回忆年轻时期时,“叙述者”就有两种眼光交替,一个为叙述着“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个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 “我”回想起我年时代的一件事,“我当时处在一种快乐之极 ,无法解释的骚动不安的状态中,

15、这种状态大概每一条狗儿时都经历过,我当时还是一条很年轻的狗,一切都令我满意,一切都与我有关联。 ” 在“我”内心对七条音乐狗的剖析中,“我”的视角忽地又落到“但是我却保持了这种孩子的天性并在这期间变成了一条老狗 ,如同我当初没完没了的大声谈论那个已被我大大地看淡了的事件。 ”两种视角的交替,传神的化出了“我”现在的心境, “我”的成长。这种比较视角更能一目了然的使读者进入“我”的内心,了解“我” 。 致某科学院的报告以“我” 的视角道出了当我被人类逮捕后,在模仿人类中寻找着出路,在逐步的进化中获得了人性,但同时失去了自由。同样的,“我”以猴子的角度出发,即个人化的角度讲述着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渗

16、入了“我”的主观思想,但“我”的视角的局限又造成了一种客观真实的效果。卡夫卡小说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将读者的直接引入了叙述着“我”经历事件时的内心世界,这样读者可以更自然的、更直接的接触人物细致、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同样的,第一人称叙述读者往往只看到聚焦人物视野之内的事物,对聚焦人物视野之外的事物只得揣测。 地洞 中“我”不断猜测着外界的干扰声,读者也随着之不知名动物的内心世界,猜测着“我”的猜测。卡夫卡的作品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较多,而第三人称的叙事较其他人称的叙事更具有客观性。在第三人称有限的视角叙述中,叙述者一般采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叙事。当叙述者以第三称讲述时,他不再是一个与故事同质的戏剧化的人称,不再具有个人化的特征,这样他的观察角度就有可能不局限在某个人的观察范围之类,而成为上帝式的全知全能的角度。 变形记 中卡夫卡通过穿插进的不同人物的视角,将格里高尔的处境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这样加重了文章的寓意,即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甭管是亲人之间还是朋友之间,赤裸裸的都是金钱关系,有钱就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