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茂奇瓶盖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498381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茂奇瓶盖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赵茂奇瓶盖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赵茂奇瓶盖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赵茂奇瓶盖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赵茂奇瓶盖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茂奇瓶盖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茂奇瓶盖理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茂奇瓶盖理论第 1 页 (共 9 页)瓶盖理论瓶盖理论- Caps theory 瓶盖理论,又称对应理论,是由赵茂奇(Zhao Maoqi)在 2013 年提出。赵茂奇从研究脑 思维的秩序问题发觉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瓶盖理论是指想找到 一只瓶子的适用瓶盖,必须尝试对应。如果不对应就是不合适,即使找到的瓶盖很精美, 仍然是无效劳动。是说为了实现目标效益,并不取决于你的劳动是什么,而是取决于你的 劳动是否有针对性。是指凡事必须对应,不对应则视为无效。 根据赵茂奇的瓶盖理论,教师或者家长在给予学生各种愿望的时候,必须以实际教学 作为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瓶

2、盖理论就是基于这种现实需要而提 出的战略性研究自命题。当学生掌握了瓶盖理论,就可以轻松实现跳出问题看问题,不需 要纠缠在完成大量练习题从而坠入题海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学校和老师也就跳出了“应试 教育”的魔咒,真正实现“人本教育” ;而当学生未能很好的应用或者根本不懂得瓶盖理论 的时候,其在学业抑或将来在事业上的思维上的紊乱和茫然,也就不应该受到我们的责罚。1、内容:、内容: 要盖住瓶子就需要给瓶子找到合适的瓶盖,是否真正盖住瓶子也是由这个瓶盖是否真 正合适决定的。若找到的瓶盖很精美华贵,但盖在瓶子上并不合适,该活动就成为一次无 效的活动。若要实现目标效益,必须找到合适的瓶盖。 要给一个瓶子要找到

3、盖子,必须考虑合适和对应,否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功夫。 2、特征:、特征: 在心理学上, “瓶盖理论”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客观试验”的作用。客观试验的意识 是,当有一个目标需要为之实现的时候,你可以制定相关的几套甚至更多的实施方案,不 管你准备采用哪种方案,都需要进行假设或者实践性的尝试对应。怎样判断其是否对应的 关键是:你将准备使用的方案是什么?而你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又是什么?这样进行对应, 就有利于提高你的目标行动的实效性和对应性。 3、提出者:、提出者: 赵茂奇。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荣誉上百次。第十一届中国国 际教育品牌创新峰会称他为“2012 中国最具争议教育人物”

4、 。吕梁市委、市政府授予赵茂 奇“社会主义事业一等功”勋章。 4、产生:、产生: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能 力和选拔优秀人才的二难困局,赵茂奇在国内首倡“打破模式化教学,还给孩子真实个性” 的口号,在当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行“xx 模式” ,区域性一刀切学“xx”的教育大 跃进的情况下,赵茂奇提出的口号无疑是引起了渲染大波,对赵茂奇的评价争议由此而起。2012 年,赵茂奇提出了“瓶盖理论” ,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学校中加强解题方法解题思 路教育,开发学生大脑思维问题。在此之后,赵茂奇先后通过网络、媒体、亲自接触等方 式数千名专家、学者、

5、家长、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实验,赵茂奇还建立了专项研 究跟踪管理笔记,以观察研究对象通过瓶盖理论的学习后的智能和大脑思维变化以及学业 成绩、解题能力的提升情况,瓶盖理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进而完成的重要 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分析整理,赵茂奇提出了自己对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的独特理 论观点。基于多年来对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大量实验研究,赵茂奇在 2013 年 5 月首次提出 并着重论述了他的瓶盖理论的基本结构,并认为支撑瓶盖理论的是个体的理解能力、情感 上认知与欣赏、行动上力求贯通、以及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相联系的综合,这些为瓶盖理论 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先决条件。赵茂奇瓶盖理论第 2

6、页 (共 9 页)5、学习:、学习: 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中均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引导的真正开发,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运 用“瓶盖理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出现学生对“瓶盖理论”理论上很赞同,实际解题 实践中不愿意落实的现象。赵茂奇协同许多一线教师深入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其中最主 要的原因是:老师和学生在应用“瓶盖理论”的时候,往往出乎急功近利式的想法,分明 体会到“瓶盖理论”在解题实践中的神奇作用,却不能很好的应用,原因就是瓶盖理论需 要一系列的分析和逐一对应,而这需要时间,所以在他们看来,还不如直接凭感觉答题即 可,殊不知凭感觉带来的隐患不但是解题的茫然,而且是能力的萎缩,甚而形成惰性,影 响人生

7、的发展。赵茂奇对瓶盖理论进行了重新的检验,又于 2013 年对瓶盖理论在实际运用 中提出和增加了新解,给人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育 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教育改革和选拔人才、大部分教师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提升、大部分学 生对于能力和分数颇感困惑之时,赵茂奇的瓶盖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良多启示。 6、要求:、要求: 瓶盖理论的核心要求是逐一对应。赵茂奇认为过去对“对应”的定义过于宽泛,未能 准确提升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赵茂奇认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开放学生大脑的智 能和思维,这个思维和智能能力应该是一个量度学生的解题能力(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b

8、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赵茂奇提出,对瓶盖理论的理解至少要从以下八个要求 去理解: (1)归纳(Induce) (2)分类 (Classification) (3)对应 (Corresponding) (4)主干 (Trunk) (5)辩证 (Dialectical) (6)角度 (Angle) (7)提炼 (Refine) (8)分值 (Score) 另外,赵茂奇还从“对应”分拆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实战思路。这八个要求的内容解释如下: 归纳(Induce) 这种能力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将所用的答案在实际解题过程 中进行概括。 分类 (Classi

9、fication) 对应要解决的问题或选项,首先进行分类,是政治方面还是人文方面的?是精神方面 还是法律方面的?在选项中寻找不同的归属的过程,从而发现逻辑关系,实现准备解答。 对应 (Corresponding) 材料现象和书本理论应该实现对应,首先是点对点,即:一个材料现象可以对应一个 知识点,一个材料现象可以对应几个知识点,多个材料可以对应一个知识点,多个材料可 以对应多个知识点。其次是主体对应,即:材料问题中所要求的主体是谁?你的思考对象 就是谁,不能宽泛的认为都应涉及,不能生硬的套搬。再次是知识范围的对应,即:材料 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属于哪方面的?你所思考的答案的范围先应该在这个范围

10、去考虑, 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对于材料现象和知识点的对应往往出现“对不上”的困惑,就是因 为没有确定知识范围,思维就信马由缰,解题就很困惑很茫然,糊里糊涂的答,糊里糊涂 的错。另外还有题型的对应、答题方向的对应等。赵茂奇瓶盖理论第 3 页 (共 9 页)主干 (Trunk) 赵茂奇对于材料长短做了界定并要求阅读材料要有效,阅读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能快速 准确的找准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哪些词句是关键词呢?赵茂奇教育引导学生要重点关注首 尾句、名词、动词、特别是名词+动词,还有材料中的数据、夸张变形的地方、对比的材料 必然有两种倾向,一是相对的材料、二是相关的材料。这些都是显性的,大多数学生能够 找到的

11、词,所以这些基本不代表你和别人的能力差距的,赵茂奇认为造成人与人之间能力 差距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提取了材料中的隐性关键信息。这就要运用赵茂奇归纳出的提 取句子主干的公式,即:谁+干什么+怎么样。运用这个公式进行逐一对应,就很容易实现 对材料主干的提取,即使是很隐性的关键信息或者常人很难想象得到的信息,在这样的方 法应用过程中,也会轻松应对。 辩证 (Dialectical) 瓶盖理论要求在审题和思考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对应材料中生活中的“做” ,必须用辩 证思维进行思考,也就是考虑任何事物都要从其正面和反面两方面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同 样要求树立辩证思维,谈原因考虑主观客观等,谈做法考虑这样做带

12、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消极影响又是什么。从而实现答题和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 角度 (Angle) 善于运用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是瓶盖理论从动态的方向去构建答题思路的有效探索。 在这里赵茂奇创造性地提出“蹭分法” ,就是说在答题过程中,即使我们的大脑处于绝对的 混乱状态,但是只要我们能确认该材料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采用相关确定点子的办法, 仍然能够获得不错的分数。 提炼 (Refine) 瓶盖理论要求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启发点,学生常常在解 题的过程中无所适从,感觉“难” ,就是由于“不懂得命题人的言” 。赵茂奇认为要明确命 题人的言就要学会提炼句子,从而洞悉命

13、题人要求的指向,是从哪些方面解题还是从哪个 方面解答,是要求我们从不同角度解答还是从某个角度解答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首先 明确的问题。 分值 (Score) 瓶盖理论对应的答案点数是要与该问题所给的分值相关的,要不就是正比关系,要不就是 倍数关系,所以我们在构建知识的时候,是要充分考虑到分值的要求,从而实现点数与分 值的对应。 7、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的应用: (1)瓶盖理论拒绝公开表演秀,提倡课堂生成情境。)瓶盖理论拒绝公开表演秀,提倡课堂生成情境。 瓶盖理论的提出,几乎引发的了教育界一场革命,要运用瓶盖理论首先要革教师的命,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在教育观上,瓶盖理论认为几乎每个学

14、生都是个性化的,老师的 教学也应该是个性化的教学,在你的眼里真正的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 的差异,这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理念。赵茂奇的瓶盖理论认为,要实现人文教育理念的贯 彻,就要把课前预设教育教学情境和课堂生成教育教学情境结合起来,这其中主导的应该 是课堂生成情境,而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把自己 当成演员,把学生当作听众,我们很多的评教赛讲活动的潜规则就是所谓的“课堂结构合 理,体现小组合作等等” ,表面看是很不错的评价标准,实际上是把评教的基点放在教师的 表演上,而不是学生在该课堂上真正的收获的多少上,所以赵茂奇认为这就是教育界的公 开表演秀,谁

15、都知道这是作秀,但是大家似乎都在默认这种虚假的优秀,这是造成教育力 缺乏生命力、我们的教育无法早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因素。 (2)瓶盖理论要求解放学习力,提高教育力,重新定位教学观。)瓶盖理论要求解放学习力,提高教育力,重新定位教学观。赵茂奇瓶盖理论第 4 页 (共 9 页)在教学方法上,瓶盖理论强调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最适合学生 个体的教育教学方法。瓶盖理论对解放学习力的解释是:学习方式一定要适应学生学习能 力的提升,否则,所规定的任何形而上学的学习方式都是作秀,例如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一些教师为了体现自己的课堂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就刻意在课堂安排了学生小组合作讨 论的

16、方式,却根本不考虑让学生讨论合作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一些教师刻意把学生 的课桌摆放成餐桌面对面式的,却根本不考虑有的学生一天天都在背对着黑板怎么和教师 的教融合;这些所谓的课程改革非但不能解放学习力,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提升,教学结果可想而知。其根本失误恰好就是这个所谓的“课改” 。所以赵茂奇的瓶盖理 论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观,即:你的教学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如果是 为了教师展示风采,那么你的课堂要么被边缘化,要么被理想化,这种“面子工程”最终 只能束缚学生的学习力。 (3)瓶盖理论要求教师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瓶盖理论要求教师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瓶盖理论要求我们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表面上提高 了教学成绩,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发展潜力,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等方面去考虑问题。 8、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1)瓶盖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瓶盖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