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8152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 张先明张先明 浦东教育论坛文集07.12 发表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正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过 去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 、偏重知识传授的“坚冰”开始融化,教师的 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学生的个性 得以张扬。课堂教学的重心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化为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 学习方式的完善,过去的比较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正向自主、合作、探究式 的多元化的学

2、习方式转变,课堂教学面貌大为改观。但由于对新课程的学习和 理解的不够深入,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走进了一些不容忽视的 误区: 1、出现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教师还是习惯于教学中的强势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预 设干预的太多,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难以真正地大胆假设,自由思 考,自主探究,缺乏真实的活动体验。另一个倾向是,完全抛弃了教师的引导 作用,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放任自流的学 习,探究效率低下。 2、选择探究的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 探究的问题应具有新颖性, 有一定的梯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是经 过教师

3、精心设计的有探究的价值问题。但当前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 随意, 教师信口发问,学生不需要探究的过程就可回答,探究式教学变成了贴 标签。3、探究过程形式化。 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的积极合作、群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 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 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忽视学生的既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组织一些 不必要的小组讨论充斥学习过程,热闹的形式下掩盖的是空洞的内容,费时多, 收效差。 4、评价只注重认知一个维度。 探究式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实践与思考探索的过程,既重视学生认知水平的 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探究兴趣、态度、情感、创新思维的

4、培养。而实践中依然 难以走出注重知识一个纬度的单一评价模式。 上述误区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教学有效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包括直接体 验和对间接经验的学习,而且所学的课程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因此,接受式学 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的、非常有效的途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创新,但是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因此,对传统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弃之如敝屣,还要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并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增加教学的有效性。二、整合的原则二、整合的原则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整合强调有机性,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 学生的发展,整合的过程中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三维目标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课堂

5、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各元素之间既不可机 械硬套,缺一不可,又无法割裂。笔者发现,我们的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概念化、格式化的倾向很突出,表述缺乏课题的个性,课堂上的落实没有可操 作性,达成度大打折扣。教师在掌握目标的陈述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主 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 ,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 的、可观察的;行为的结果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应该是可操作、 可评价的。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要综合考虑、三者兼顾、有轻有重。他们之 间的关系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并充分 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之中。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合

6、的角 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学习的目标是三 维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应该是一维的,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整 合就是为了实现学生接受和体验知识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2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学生的发展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教学知识 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 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 临的学习材料。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要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要加速促进 学生的发展,就要寻找“最近发展区”。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整合,有助于我们寻找学生的“最

7、近发展区” 。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 的优秀经验,实践证明,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只 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 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 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不断从“现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新的发展水平” ,逐步实现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 有效达成。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 关注学生主动发展,不是降低或推卸了教师的作用和责任,相反,教师的 作用增加大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 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8、,诸因素相互之间犹如一条“生态链”。这样就构 成了一个生态的和谐的“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 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4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通过课堂教 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 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 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 不懂

9、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 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高效的教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整合策略三、整合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 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智慧,陶治性情,活动愉快地学习。如音乐 渲染提供美的情境, ;联系生活,获取现实情境;巧妙提问,创设氛围情境;精 美

10、导语,融入诗化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形象情境。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 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达到淘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 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2注重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总是围绕问题进行。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 义的是问号。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巧妙设问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 维,增强学习的指向性和主动性,从而出现“话”学生自己说、 “情”学生自己抒、 “题”学生自己解、 “法”学生自己探的局面,使学生在“误”中悟、 “错” 中磋、 “探”中叹、 “情”中信,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研究学

11、 生的认知程度,应该有思考的价值,应该能提供多种角度的思考,不能一眼就 被看穿。有的开放性问题不一定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调动学生应用学习、经 历过的相关知识,引发发散思维。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注重精讲精炼,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精讲精练,就是“讲”的设计要“精” ,扩大教学容量,保证教学质量,提 高学习效率;“练”的设计要“精” ,甚至把课外作业放在课内完成,用较少的 时间和精力,取得较多的收益。现代课堂教学,要坚持“突出重点,追根究底,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策略,精心筛选、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剔除教学内 容中的冗赘成分和教学方法中的不科学做法

12、,保证讲和练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使课堂教学省时、省力、高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单 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关注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在学习实践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全面、健康、 和谐地发展。 4、倡导指导性探究,提高探究的质量 当前,探究性学习大都属于非指导性探究,但从实践的效果看,学生的探 究必须是有指导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 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 式。这种学习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各种性质的探究性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

13、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 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实施新课程 标准的教师,要仔细地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 学习。 四、共同思考的几个问题四、共同思考的几个问题 1知识的呈现方式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 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我们要探讨的不是讲不讲的问题,而是如何讲的问题。传 统教学方式的问题在于教师将知识完整、系统地“喂”给学生,学生要做的是 “吃”和“消化” 。而新课程理念更关注如何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14、有些教师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原有的知识基础等实际情 况,随意拔高要求,不引导学生了解“是什么” ,就急于发动学生讨论“为什么” 。在讨论“为什么”时,即使发现学生乱猜、胡扯也不及时调整,而端出自己 预设好的“答案”来体现自身的水平。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基础知识的 掌握为前提,离开了“是什么”的基础知识,所有的能力培养、方法引导,所 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堂教学要给学 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并不是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也不是说每节课的所有知识都必须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前人的科学知识都靠学生主动探究、自 我构建是不现实的。接受学习运用得好,也可以让学生学得主

15、动有效。 2隐性互动问题。不少教师在设计活动中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 主体性,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课堂里的互动有两 种互动,一种是显性的互动,如学生观察、阅读、交流、体验、做练习做实验 等,这是容易量化评价的;一种是隐性的互动,如学生的思维活动,专注、共 鸣甚至眼神等情感的交流,这是一种很重要但有时被忽视的活动。 3信息技术的运用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出现了一些偏向,有 的只注重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的运用过度,课堂围 着教师预制的课件转,以课件代讲、代写。实际上,教师的讲述和板书,形成 了动态的、生成的知识演绎或归纳过程,比程式化的课件演示更能提高教学效 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