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7692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摘要:如何建立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制度分析视角对高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如何建立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了文化共享、制度激励、育人为本等策略。关键词:制度分析;长效机制;文化共享;育人为本;制度激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多年来,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部门及高等学校进行了许多改革,但成效不明显。笔者认为,改革的重点应是建立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什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如何构建这一机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不多。笔者认为对教学工作长效机制的研究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视角,机制研究属于组

2、织制度层面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基于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的视角对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一、制度分析视角下高校教学工作的问题分析在社会学里,制度被理解为包含规制、规范与文化认知三个方面的要素。制度分析理论不仅以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还构成了一种研究方法与范式。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认为,组织的制度化过程是组织的自然适应过程。如组织社会学早期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塞尔兹尼克认为,组织经过制度化的过程之后就变成 了制度化的组织,制度化意味着价值内化于结构的过程。迈耶通过对美国各州教育体制非常相似这种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组织中的制度趋同命题,认为组织结构本质上反映的是制度化的规则内容。为了能够解

3、释这一现象,迈耶又提出了合法性机制(legitimacy)这个重要的分析概念,它主要强调的是在社会认可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权威关系,即合法性机制可以在无形中迫使组织接受特定制度环境中所要求的具有合法性的行为模式。基于制度分析理论中制度逻辑、组织趋同和合法性机制等基本观点,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存在以下问题:教育教学思想变更缓慢;教育教学改革急功近利;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创新等。为什么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存在上述问题?基于制度分析理论,笔者提出如下解释:1制度逻辑导致教学观念变革缓慢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先导。我国从 20 世纪 90年代起就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但这近 20 年的改

4、革成效并不显著。实际上,由于思想观念变革的困难,加之没有配套政策的支持,许多改革无法突破当前的制度框架,改革其实很难有成效。为什么教育思想观念变革总是缓慢?依据制度分析理论,制度逻辑(institutional logic)是指一套控制着特定组织域中各种行为的信念系统,是组织域中的各方经过不断的交往和妥协而形成的, 它是集体行为的结果。任何深层次的学校变革必然对制度逻辑提出变革要求,但制度逻辑一旦形成,就极具稳定性,制度逻辑的稳定性导致学校变革的困难。制度逻辑赋予学校以特定的身份,不仅仅是学校与制度逻辑之间的“一对一”关系,而是涉及学校与其他各方以及其他各方之间的“一对多” 、 “多对多”关系

5、。如果学校变革威胁到制度逻辑,那么这种改革行为就会被组织域中的各方视为“单方面毁约”行为,组织域的已有生态系统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排异反应” 。这时,改革的学校也就会立刻感受到有一个类似韦伯所说的“铁笼”(iron cage)一样的东西在笼罩着它,它会极力把学校拉回原有的位置。因此,除非由社会和公众再来对学校教育的职责和身份进行重新深入、公开的大讨论,否则真正的学校变革难以实现,即使偶尔出现,也不能持续。综上所述,制度逻辑导致大学教学思想观念变革的缓慢。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不只是某个教育部门的自觉自醒,更不只是教育专家精英的自觉自醒,而应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

6、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自醒。高校要想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从而使教育教学改革成为高校每位工作者的自觉自醒,从而长效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2制度环境导致高校教学改革急功近利如何推进教学改革工作?这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 问题。为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国务院于 1994 年颁发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教育部在 1997 年开展了“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在 1998 年就下发了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 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2001 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7、,等等。应该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总体效果不显著。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所处的制度环境所致,教学管理行政化导致高校教学改革急功近利。从上述改革工作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特殊的制度环境,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机制主要是行政驱动,表现为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主要领导作报告的方式,并非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原始动力。由于教学管理的行政化,行政管理追求的是政绩,如以获得教学成果奖数量为衡量教学改革成败的标准,而并非从人才培养质量出发而评价教学改革的成败。管理部门为了快速出成果,从而就导致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急功近利、缺乏应有的连续性

8、和持续性。正如熊丙奇在博客中所说:政府部门主导教育政策的制订,同时不愿意放权,除了留下“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的所谓改革政绩之外,很难对现实的教育发展有真正意义的促进作用;受教育者、办学者除了被这种“改革”折腾之外,并不能从中受益:而教育的问题,在这样的“改革”中,日益严 重。如何让教育教学改革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不成为“半吊子工程” 、 “烂尾楼” ,就必须建立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机制,赋予受教育者、办学者在教育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教学改革急功近利。3制度模仿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创新我国高校教学工作模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度上的模

9、仿。如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及院系的行政设置几乎基本一样,高校的领导体制采取的是和政府部门相同的行政设置,韦伯的科层制在我国高校中实施得淋漓尽致。在内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加之各高校办学历史较短,对高等教育的规律又研究不够深入,进行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时常常是参照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因而教学管理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趋同现象。二是在教学设计上的模仿。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办学历史不长,因而办学经验不丰富。同时,各高校生长在中国传统的官本位大环境中,教学管理行政化现象十分普遍。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教学设计是一种学术性很强的工作,面对经验不足而又管理行

10、政化的问题,为减少人才培养工作的不确定性,制度模仿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必然策略,从而导致我国高校教学设计的内涵粗浅和趋同,包括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严 重的趋同现象。由于上述的粗浅和趋同,因而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创新,也就难以长效地开展好人才培养工作。二、建立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的策略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是指能够长期保证教学工作制度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如何建立高校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基于上述对教学工作问题的制度分析,笔者认为:一是应从制度环境到理性神话,塑造大学文化;二是教学工作模式由中心工作模式向制度保障模式转变;三是要坚持育人为本,

11、构建教学工作“合法性”基础,进行教学工作制度的创新。具体内容如下:1文化共享:从制度环境到理性神话,塑造良好的大学文化制度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化观念,这些文化观念常常不是以人为凿刻的形式表现,而是形成一种被神化的东西,即从制度环境到理性神话,使大家不得不接受。针对上述教育教学思想变更的困难,高校应努力加强大学文化的建设,包括大学教学文化的建设。大学文化影响教育体制改革,大学文化影响高等教育目标实现,大学文化影响学生自身成长。通过建立“文化共享”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教学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大学文化是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是大学人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

12、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大学文化的内涵结构应主要包括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维度,制度层面的大学文化的功能主要是特定生 活方式的养成,大学文化的形成主要靠制度。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规范性、组织性,如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培养目标、校规校纪等,其一旦经校园主体认同并成为内心接受,就会形成为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的无需强制便能发生教育影响的精神要求。例如,英国爱丁堡大学设有一项宣誓制度,凡新生入学都要签如下誓约:我,爱丁堡大学学生,真诚郑重地承诺,我将永远尽责,勤勉地做学问;我愿意接受学院评议会任何有关教学、法规的裁决。我同时了解,如果诸位委员对我的研究和行为表现有任何不尽满意之处,有权开除我的学籍

13、;作为一个校友,我也应允,在任何场合,都将竭尽全力,回报我的感激之情,至死不渝。正是这一鞭策学生努力向上并警醒学生终生不使学校蒙羞的宣誓制度所表达的教育思想、价值理念逐渐为历届学生的内心接受,从而使之已经凝固为无须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并以非制度文化形式发生作用的学校制度文化传统。因此,要建立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必须着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建立“文化共享”的制度环境,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规范与理念。2制度激励:教学管理由中心工作模式向制度保障模式转变依据制度理论,制度可通过影响资源分配或激励方式来影响人的行为,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是鼓励人们去采纳那些社会上认可的做法,这就

14、是制度的激励机制。从这一视角,要建立教学 工作长效机制,高校教学管理应由中心工作模式向制度保障模式转变。在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工作中,有一种常见的工作模式,笔者归纳为中心工作模式。即: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迅速解决问题,通常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将采取一些超常规的办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一些“专项整治”活动,如许多学校开展的“质量管理月” 、 “教学建设年” 、 “质量工程”等活动。采取这种工作模式,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相对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工作方法,也比较容易集中相关力量。另一方面,这是一种能够较快地产生显性效果的方法,比较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与肯定。毫无疑问,上述工作对改进教学工作会产生一些短期的、局部的效果,也得到了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但要建立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的工作模式就必须向制度保障模式转变。制度保障模式理论认为,只有当相关措施变成了一项有效的制度,这才会产生一种长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