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与创新(定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7547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破与创新(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突破与创新(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突破与创新(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突破与创新(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突破与创新(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破与创新(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破与创新(定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突 破 与 创 新浅析苏词之贡献内容摘要 苏轼继柳咏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他“以诗为词” ,扩大词的题材、突破词的音律、创新词的体制,改变了婉约一体笼罩词坛的局面,使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为词这种文体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正因为他的这种改革和创新,给词坛带来了震荡,历代文人对苏词的评价都是言人人殊、褒贬不一的。本文着重论述苏轼对词史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即对词体、词风的突破和创新,同时也对历代文人对苏词的评价作简要介绍。关键词: 评 苏轼 词 一提起宋词,不能不让人想到苏轼。苏轼仕途坎坷曲折,一生颠沛流离,文学创作却是多采多姿,尤其是他把诗文创新的精神贯穿到词的创作中, “以诗为词”

2、 ,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境界,突破了词的形式格律的限制,摆脱了词为音乐附属品的地位,提高了词的品位,创新词的体制,扩大词的表现能力,改变了婉约一体笼罩词坛的局面,使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一改其婉约之风,避免了一味的倚红偎翠、浅酌低唱,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开豪放词派之先河,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为词这种文体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二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是宋代最有影响的作家,其诗、文、词均有很高的造诣。今存词三百五十首,数量虽比不上诗文,

3、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个性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感情为他的词作增添了不少色彩,汇成一2曲千古不衰的绝唱,是古代词苑中珍贵的艺术遗产。尤其是就各类文体各自的发展历史看,苏词创作较之诗文有更大的突破性、更强的创新意识。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狭小格局,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新词境。清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 ”所谓应歌,是说词人在绣幌绮筵上创作歌词交给倚红偎翠的歌儿舞女演唱,其目的既是“聊佐清欢” ,其内容就不是应景,便是应酬;不仅空虚,而且单调。不外写男女之情,抒离别之恨,格局逼仄,气魄狭小,不仅很难表现作者自我的感情和志趣,甚至难于传达作者自我的声音往往是以歌会舞女的身

4、份、用歌伎舞女的口吻而作,所谓“代言”是也。柳词虽大受欢迎,然内容无非是“浅斟低唱”的依红偎翠,或者以“晓风残月”写羁旅行役,格调是不高的;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魄力及其他原因,柳永未能为宋词开出一条宽广的革新之路。苏词则有了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框,将写景、记游、说理、咏史、言志、抒怀、悼亡、送别、乡恋、友情、田家、国事、咏物、谐谑等等内容纳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苏轼使词跟诗一样,具备了言志抒怀的功能,解除了词在内

5、容和形式上的束缚,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情达意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其“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当然多少有些夸张,却正反映出苏词内容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充实。在这些丰富而充实的内容中,词人完成了多方面自我形象的塑造、自我情志的抒发,完成了词史上由模拟歌伎舞女声口的“代言”向直抒胸臆的“立言”的转变,完成了由情感内涵的“共性化”向“个性化”的转变。这其中虽然也存在“应歌”乃至“应社” (同上周济语,指在文人聚会时作词以记一时雅兴)的成份,但总体上确实是出以个人的真情实感,亦归于个人的真情实感。金代文学家兼文学批评3家

6、元好问这样说:“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 ” (新轩乐府引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六)清人陈廷焯也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 ” (白雨斋词话卷一)都是一语中的的确评。苏轼既写男女恋情,离合悲欢之类的传统内容,又突破艳词的狭隘范围,将通常只在诗中出现的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等内容移入词中,并充分利用词的体式上的特点,取得诗歌所难以具有的艺术效果。而最能反映苏轼在词的题材方面的开拓的有二类:一类是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写了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雄心,作者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为自己勾勒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无论出猎,还是请战,场面热烈,壮志豪情,跃然纸上。所选用的词调恰好地配合了这种情绪。另一类是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如苏轼贬官密州后,在一年中秋佳节为怀念分别多年的弟弟苏辙所填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

8、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怀念兄弟的情怀并未被写得优柔寡断,而是用“把酒问青天”这种潇潇洒洒的大器风范来代替。虽未说出一个念字,但在月圆之夜看到的朱阁、圆月,想到的月宫境况,都充分的说明了作者的思念之情。而作者在最后,又给予自己以安慰,此处是最见他的大手笔之处。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排遣4了思念之情和离别的苦闷,告诉世人天下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只要能够同在一片天下,彼此心相连共同欣赏这同一轮圆月,就足已了。多么旷达豪迈的胸怀呀!第二、不拘

9、形式,突破词的音律,力创新调。苏词在今天读来自具另一种顿挫错落的节奏感和往复回旋的情感美,但从音律上来看,为了更方便地拓展题材,充分表达意境,更自由地表达思想,苏词突破了音律上的束缚,创制新调。我们在苏词中偶能看到乐句与文句不合处,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咏杨花词末三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按律当作五、四、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按律当作四、五。这些可看成他主文不主声,对词的音律进行突破和创新的尝试。但却引起了许多观念狭隘、保守的词人的反对。皇甫牧认为苏轼不会唱曲子, “词虽工而多不入腔”(历代诗余引) ;李清照也不认同苏词,说他“句读不葺之诗” (词论 )

10、;甚至他的弟子陈师道也批评苏词“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后山诗话 ) 。这些意见都是用传统规范的词风、词律来看待苏词,不仅陈腐、片面,而且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关于这一点,还属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的评价精辟:“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可见,东坡作词并非不讲音律,苏词也并非不能歌唱,只是“不喜剪裁以就声律” ,也就是说决不因守音律形式而损害内容。因为他把词当成与诗相同的言志抒情的工具,为表达内容的需要,宁可突破现成的音

11、律形式而予以创新,而不愿让自由奔放的风格受到束缚。苏轼在文学创作中是反对雷同一律的,这“不喜剪裁以就声律” ,不是不要声律,而是在重内容、重艺术表达的情况下,对原有格律有所突破,使内容和声律更加协调。这实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完全符合原有声律规范,但这一突破就成了新的声律5规范,后人就奉他的词为格律,取其词句,将词牌改为大江东去 、 酹江月 、赤壁谣 。第三、创新词的体制,扩大词的表现能力。体制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发生变化,体制亦必随之。苏轼对词的语言加以改革,为内容的革新与开拓所决定。苏词的语言一改“花间”词人径小质轻、镂金错采的面目,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前人

12、诗句入词,以口语、佛语、成典、四部语等入词,大大扩展了语言使用的范围,使词作语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他的许多词在章法上不合上景下情的成规,句法上笔力雄劲,戛戛独造, “寓以诗人句法” (借用宋汤衡张紫微雅词序评“元祐诸公”语, 于湖先生长短句 , 武进陶氏涉园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本) 。他开始大量使用词题词序,这是因为他的词反映面广,远非唐末五代缘调而赋或宋初人的内容单一可比,必须加上短题长序,与正文相互补充说明。他还将集句这种诗歌中的形式用于词中,又发明隐括词,将前人或诗或文略加改动而为词作,如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隐括韩愈听颖师弹琴 , 哨遍 (为米折腰)隐括渊

13、明归去来兮辞。苏轼也是第一个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的词人,使词在表现手法上多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这都是将词当作诗文之一体来自由发挥的表现。第四、改变此前婉约一体笼罩词坛的局面,风格呈现多种多样的面貌。词在发展初期,风格不只是婉约,甚至不以婉约为主。但自晚唐、五代开始,出现了以“花间” 、 “南唐”为代表的高峰,形成了“侧艳”的内容和“婉约”的词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词坛都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因而被看作“正宗” 。婉约是能够充分体现词体“要妙宜修”特质的一种风格,但如果画地为牢,限于婉约的藩篱而裹足不前,就不利于词这种文体的发展。在婉约词风盛行的时代,一直有不少作家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创新,到了苏轼

14、,这种创新达到了更高的程度,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这主要指他创立了与婉约相对立的豪放词风。风格不是一个实体,是题材、情感、语言、声律、体制综合而成的整体效6果。正因苏轼在上述诸方面的开拓创新,其风格必然迥异乎传统本色当行词的婉约一路。这种风格,前人多以“横放” 、 “豪放”称之(见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八引黄庭坚、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浓义父乐府指迷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人张綎的一段话:按词体大约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明游元泾校刊增正诗余图谱凡例后所附按语)。说“词体大约有二” ,说明词之体(风格)

15、不止于婉约和豪放,这是完全正确的;说“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却有些问题。豪放是相对于婉约而言的,并无一定的尺度,但拿一般标准来衡量,东坡词称得上豪放的,在他全部词作中实在只是少数。那么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被称为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代表者呢?这是因为他的豪放词数量虽然不多,却最具度越恒流的鲜明个性和高度成熟的艺术风格,是它们在后世的影响最大。试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注解:也作强虏,音相近,意则可相通)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16、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词中尽显凛然正气和百折不挠的英雄主题,使人为其“大江东去”的豪气所吸引。他所抒发的情感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和憧憬,而不单单是对现实的抱怨。他在展现豪迈的情感时,用的手法也很特别,大多选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文中并没用多么沧桑的言辞,只运用了怀想昔日三国时期周公谨赤壁之战时的盛况,来赞颂今朝的英雄豪杰。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巧妙的把大河之水的汹涌和英雄豪气逼人的风姿相联系,其效果则不言而喻了。另外,他的词作中还有与豪放不尽相同,与婉约又迥乎相异的一派,就是王鹏运所说的“清雄” (半塘手稿:“苏文忠公之清雄, 乎轶尘绝亦,令7人无从步趋。 ” )或王国维所说的“超旷” (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称其: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东坡词称:词自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