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名著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97495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名著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水浒传——名著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水浒传——名著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水浒传——名著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水浒传——名著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浒传——名著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传——名著解读(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u宋江起义史实北宋末年宋徽宗宣和年间 (1119-1125) 东都事略侯蒙传:“江 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 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又据宋史徽宗本纪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 ,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 北,入楚、海州界,命知 州张叔夜招降之。” u水浒故事的流传 1.宋入元的宫廷画家龚开(字圣与),曾为宋 江等三十六人画像,还写了宋江三十六 人传赞 。“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 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 见黜。” 2.宋元说书和杂剧中水浒故事更为流行 ,并逐渐形成了“水浒”故事中的单个段 落,最后由艺人将这些单个的故事串在一 起,就有了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这 样

2、的保存了大量“水浒”故事的话本。 3. 水浒正式成书以前梁山泊聚义本末记录 了最完整的水浒故事,包括杀惜,智取生辰纲, 张叔夜招降等情节,虽然很简单,但是水浒故事 的大概已经可以看出 ,它就是后来水浒的写 作大纲,为水浒的最后成书奠定了基础。 4.宋末元初学者童瓮天瓮天脞语记录了一条假 托宋江写的念奴娇词“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在 ,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买来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 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 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 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认识。闲愁万钟,醉乡 一夜白头。” u水浒的作者 1.施罗合作说:水浒的

3、最早刻本出现在明 嘉庆年间,一般认为明人高儒在其私人藏 书目录百川书志中说:“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比较可靠 。 2.罗贯中作,王圻在俗文献通考卷一百 七十七种指出:“水浒传罗贯中著” ,还有很多文史学家也持这种观点,比如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3.施耐庵一人所作,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 丛卷四十一:“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 浒传特为盛行,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 三国。” 4.当代学术界认为施耐庵 。我们还是采用离成书年代较近的高儒 的说法,定为施耐庵所作,或施耐庵作又 经过罗贯中的加工 。水浒传的版本u繁本:又称为文繁事简本,特点就是文繁 事简。文字细腻,但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主要的版本有:一百回本,

4、一百二十回本 ,和七十回本。 1.一百回本,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年间武定 侯郭勋的家刻本忠义水浒传,共二十 卷 2.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百回本是万历十七年署 名“天都外臣” 作序的忠义水浒传一 百回,题为“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这个本子中增加了聚义以后征辽,征方 腊的情节。今天比较流行的是稍后万历三 十八年的容与堂刊本,题为李卓吾先生 批评忠义水浒传。 3.繁本中的120回本,增加了征田虎,王庆的 情节,即袁无涯刊行的本子,题为李卓 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或新镌李 氏藏本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全传 本。 4.七十回本,大约在崇祯十四年左右(1641) ,金圣叹对120回水浒作了一次大手术 ,

5、把宋江受招安之后(七十一回之后)的 全部故事删去,把第一回改称楔子,第七 十回卢俊义惊噩梦,梁山人全部为张叔夜 所获作为结尾。并且加上了评语,交给贯 华堂刊刻,名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 传也就是著名的“金圣叹腰斩水浒传 ”。金圣叹的评点本语言细腻洗练,保 存了水浒原有的精髓所在,因此从清 初以来,七十回本压倒其他,独占鳌头, 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u简本:文简事繁本,它的特点是文字简略 ,故事情节多,包括了水浒全部的故事, 从排座次以后,到招安,征辽,征方腊, 征田虎王庆,到最后宋江被毒死。但是这 个版本文字功夫差,细节描写少。主要的 版本有:明代万历年间余象斗的双峰堂120 回刻本,京本增补

6、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 评林。水浒传的思想内容u水浒的情节分为四个大的部分: 众人上梁山,招安,征辽,征方腊。 u征辽表现的是梁山义军保家卫国的思 想,是元末民族矛盾的反应,而大聚 义反映的则是国内阶级矛盾 。u水浒的思想内容 : 1.忠义说 2.歌颂农民起义说: A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 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B成功塑造了很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 C细致描写了起义如何由零散复仇发展 到燎原之势的过程; D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揭示了起义 失败的内在原因。 3.宣扬投向主义说 A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问题。 B关于水浒招安问题的认识 4.反映市民思想说 :近年来学术界对水浒 是农民起义

7、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主要集 中在对起义性质问题的争论上: A历史上宋江三十六人起义是否真的是农民起 义? B水浒中官逼民反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但 “民”指的不是农民而是市民 C起义者打出的是“替天行道”的旗帜 ,并不是专门代表农民利益的起义宣 言。 D梁山好汉所进行的战争根本不是农民 战争。 水浒思想主题这一问题的新观点: (1)市民起义;(2)平民起义 ,是下层人 民发动的暴力斗争;(3)是统治阶级内部 的进步与腐朽的阶层斗争;(4)是地主阶 级革新派与农民组成的统一战线与地主阶 级腐朽势力的斗争。 水浒的艺术成就 u表现手法水浒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众多 英雄形象,这是水浒最突出的艺术成 就。“

8、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 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 八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 人性格,直是一百八样,若另一部书,人 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 宋江(与李逵相比较) :水浒精心塑造 的一个理想的忠义之 士,是起义军中最有 诚信的领袖 。 宋江是忠义化身 宋江最能团结兄弟, 网罗人才 宋江多谋善断,有军 事组织才能。u林冲:他是水 浒中描写得极 好的转变人物形 象。“林冲自然是上上 人物,写得只是太狠 。看他算得到,熬得 住,把得牢,做得彻 ,都使人怕。这般人 在世上,定做得事业 来,然琢削元气也不 少。”u鲁智深 :他是中 国人心中见义勇 为,豪侠仗义的 形象,豪侠是他

9、 性格的主要方面 ;u武松 A武松是勇士的典型 B复仇的使者 C刚正不阿的义士 “武松者,天人也 。武松天人者,固具 有鲁达之阔,林冲之 毒,杨志之正,柴进 之良,阮七之快,李 逵之真,吴用之捷, 花荣之雅,卢俊义之 大,石秀之警者也。” u李逵 :水浒 中最具戏剧性的 人物,他淳朴, 粗鲁,富有反抗 性和同情心,是 生活在社会最底 层的游民典型u六种水浒塑造人物的方法 : .用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作者自己 不执一辞。 .根据人物身份、遭遇与社会关系来刻画人 物性格。 .运用对比与陪衬手法刻画人物。 4 .运用反常手法刻画人物。 5.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人物。 6.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

10、。 u水浒的结构特点王进-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晁 盖,吴用智取生辰纲-晁盖等八人上山- 火并王伦-“梁山小聚义”-宋江-武 松 u语言风格:“通俗明快,简洁传神。” 1.人物语言个性化,且前后一贯。 2.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情景中,情绪不同, 那么他说话的方式、神态就不同,但水 浒可以通过不同的话语来表现相同的口 吻特征,反映出人物的性格。3.水浒的叙述语言精彩传神,特别是景 色描写极具神韵。 4.比喻新鲜而巧妙,是水浒语言具有文 学情趣的重要原因。 水浒的影响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u唐代真人真事的传 说阶段:玄奘 ,世 称唐三藏,俗姓陈 ,河南陈留人,生 于隋文帝仁寿二年 (602),圆寂

11、于唐高 宗麟德元年(664)。 唐太宗贞观三年 (629),自长安出发 去印度取经,时年 玄奘二十八岁。 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 俗以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 闻,由玄奘口述,门徒笔记写成大 唐西域记十二卷 ;玄奘死后,他的 两位门徒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u宋元话本的讲述阶 段 1. 在取经故事向西 游记的演变过程 中,最重要的是猴 行者形象的出现。 2.关于猴行者最早的 文献资料见于南宋 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共十七章, 现存十六章 。从大唐三藏取 经诗话开始,猴 行者成为了西游故 事的主角。并且还 出现了深沙神的形 象,也就是之后沙 僧形象。大唐三 藏取经诗话标志 着玄奘取经故

12、事由 历史真实向佛教神 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 u金元戏曲的搬演阶 段 1.二郎神索齐天大 圣的戏剧,刻画 了一个与天地同生 ,日月同长,胆大 包天,极具反抗性 的孙悟空形象,比 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当中的猴行者 形象更为丰满。 2.西游记出现以 前,完整演出西游 故事的是元末明初 杨讷(杨景贤)的 西游记杂剧。 从唐僧的父亲陈光 瑞上任写起,是最 早确立西游故事的 情节体系的杂剧, 一师三徒一马的形 式也在这里被确立 了下来。 u元明小说的描述阶段 : 1.根据专家研究,与杨讷 杂剧同时,应该存在 一部西游记平话 ,它体现了民间说书 艺人的创造性智慧, 对西游记的成书 有重大影响 。朝鲜的 朴通

13、事谚解和 永乐大典当中都有 记载,他们证实了在 小说西游记之前 确实有西游记平 话的存在。 西游故事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唐初一个舍身求法的真实故事,经 过八百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充 满浪漫色彩的小说巨著,融合了八百 年间无数僧俗群众的共同创造,寄托 了古代人民对生活的共同愿望,直到 最后发展成了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 。吴承恩生平 u吴承恩(1500?-1582?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山阳人,出身于一 个世代书香而败落为小商 人的家庭 。西游记就 是他在晚年写成的作品, 也有人认为是中年时期的 作品。他一生写作很多, 诗词文的数量都不少,去 世后大多散失,后经人搜 索编辑成射阳先

14、生存稿 四卷。 u1592年,吴承恩死后十年西游记由南 京私人书商世德堂刊印出版,这时已经没 有人知道作者是谁了,而有清人认为是邱 处机所作,直到新文化运动时经过鲁迅的 研究才确认是吴承恩所著。 u确定了吴承恩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 地位,吴承恩的西游记吸取了民间传 说的精华,也体现了他的个人创作天才, 吴承恩的西游记对之前的西游故事的 再创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了主题:吴承恩利用传统题材表现了自 己对现实生活的感觉,表达了普通群众的 斗争精神和对生活的美好理想,经过吴承 恩的再创作,西游记成了一部具有现 实生活内容和鲜明的民族倾向和时代特征 的神话小说。 2.突出了孙悟空的形象:

15、经过吴承恩的再创 作,孙悟空变成了理想中的英雄形象,成 了故事的主角,唐僧反而退居其次,再某 些方面还成了被批判的对象。3.突出了大闹天宫的情节。并把这样的情节 放在开头,突出了孙悟空的反抗性和斗争 精神。 4.儒释道三教合一,吴承恩将民间流传的,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神话传说融为一炉 ,所以西游记中既有佛教故事也有儒 道故事,不仅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 把普通群众的创造力提到了新的高度,淡 化了原来取经故事的宗教色彩。5.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取经故事, 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游记 小说中无论是作者的叙述,还是人 物语言都具有幽默讽刺的特点。西游记的版本u最早的刻本是万历二十年(1592)南京唐 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 十卷,一百回,华阳洞天主人校,有秣陵 陈元之的序,题为长春真人作。 u万历三十一年(1603)的书林杨闽斋刊本 ,再后有明崇祯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 游记100回 。u清代又有多个版本,比如西游证道书 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等等。 u早期的百回本都没有叙述玄奘出身的专门 章节,清初的西游证道书才有玄奘出 身的故事。 u我们把世德堂刻本称为“吴本”,明朝的 刻本很多,比如朱鼎臣刻本唐三藏西游 释厄传称为“朱本”,杨志和西游记 传称为“杨本”。 西游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