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96769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拔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拔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拔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拔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拔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罐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拔罐法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抽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古代常以筒形的兽角做罐具,且多用燃烧火力排气拔罐,故又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 优点: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适应广泛。罐的种类和特点 1 竹罐 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吸拔力强,耐高温,不易破碎。缺点: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不宜用作刺血拔罐。2 陶瓷罐 优点:吸拔力强,易于高温消毒,适于全身各部。缺点:体较重,易于破碎,且不透明,目前已不常用。 3 玻璃罐 优点: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

2、的罐具之一。 缺点:传热较快,易于破碎。4 橡胶罐 优点:轻便,不易破碎,无点火烫伤之虑。缺点:无温热感,不能高温消毒,易于老化,仅宜拔固定罐,不宜施其他罐法。 拔罐法的分类1、 排气方法分类(1)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2)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去空气。2 、拔罐形式分类(1)单罐:单罐独用。(2)多罐:多罐并用。(3)留罐: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4)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5)走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 3 综合运用分类(1)针罐: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留针罐法,出针罐法,刺络罐法(2)药罐:用药水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盛储药液。排气方法分类根据罐具的种

3、类,目前罐具的吸拔方法(主要指排气方法)已有多种,常用的有火罐法和水罐法。1 、 火罐法: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1)闪火法:适用于各部位,可拔留罐、闪罐、走罐等,临床最常用。 优点:罐内无燃烧物坠落,不易烫伤皮肤。 (2)投火法:适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拔单罐、留罐、排灌等。 (3)贴棉法:适用症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4)架火法:适用于肌肉丰厚而平坦部位,拔留罐、排灌。 优点:不易烫伤皮肤。 2 水罐法:是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根据用水的方式,常有以下两种:(1)水煮法 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留罐、排罐。优点:消毒彻底、温热作用强,且可罐药结合。(2

4、)蒸汽法 适用于身体各部位,拔留罐、排罐。拔罐形式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与疾病性质,有不同的应用方法。(1)单罐法:即一罐独拔。适用症:病变部位明确、范 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症。 (2)多罐法:即多罐并用。适用症:病变部位广泛或选 穴较多的病症。 (3)留罐法 适用症: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以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4)闪罐法 适用症: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 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的病症。(5)走罐法 适用症: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部位。综合运用分类1 针罐法 (1) 留针罐法 适用症:风湿痹症。(2) 出针罐法 (3) 刺络罐法 适用症:热症、实症、实寒症、淤血症即某

5、些皮肤病等。 2 药罐法 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常用的方法有药煮罐法 、药蒸气罐法。启罐方法 1 一般罐的启法: 2 水(药)罐的启法:适应范围和禁忌症 适应范围: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病和五官科。尤其对腰背痛、腰肌劳损、退行性骨关节病、肩周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落枕、软组织劳损等有效。 禁忌症:1 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2 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4 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5 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6 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糜烂部。7 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波动部及静脉曲张部。8 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9 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10 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11 婴幼儿。12 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烦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