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96766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 评课发言评课发言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评课发言,欢迎阅读。这次我们举行的重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主题是:1、把语文课上得朴实、扎实、真实。2、克服非语文化、泛语文化倾向。3、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重庆市小语会搭建的平台上,各位参赛教师用自己的课堂教学,回顾了我们走过的课程改革幸福而艰

2、辛的历程,展示了小学语文教师特有的风采,品味了我们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的成功的喜悦,闪烁了我们扎实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智慧火花。主要表现为,许多参赛课努力克服课改之前重视工具性忽略人文性和课改之后重视人文性忽略工具性的倾向。克服摇摆现象,避免在摇摆中失去平衡。具体表现在:1、关注文本,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一方面,在对话中培育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对话中引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在训练掌握知识的工程中揭示规律方法,从而整合三维目标。2、注重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只有明确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导航。1、年段特点明确。比如:低段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在阅读中随文识字,

3、在读书中随文晓义。中段注重句群和语段的训练。2、紧扣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说:紧扣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并让自己的教学始终瞄准目标的教师,是聪明的教师。因为, 课程标准的要求,年段特点的体现,都浓缩于课文后面的练习中。这次的多数参赛课,在这方面下了功夫。1、真实,自不必说,这次只让参赛教师课前只同学生接触 10 分钟,就是要努力追求真实。2、朴实,表现在以下方面之一:多数课件使用得体,为教学服务,不哗众取宠。之二:课堂教学简约,教学板块简洁,因而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师教风朴实,致力与教学的有效性,在有效的基础上追求高效。这些举措,避免了把课文教臃肿了的现象。3、扎实,主要有这样几点值得称

4、道读的训练,有数量,有层次,也有质量。词句理解到位,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强化揭示,为学生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打下了基础。东坡居士有曰:“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传世名句感慨于人的聚散。 “教有成败得失,此事同样古难全。”有感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学的进步贵在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贵在反思,大赛只是途径、只是手段。通过大赛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的课不紧扣课后练习制订教学目标,自然年段特点不明,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突出。即缺乏对教材的深入钻研。表现之一:由于缺乏对教材钻研不够,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点,课堂教学走“偏” 。表现之一:由于缺乏对教材钻

5、研不够,就不能做到简约,一篇简单的课文弄得很复杂,教学思路不明,做了许多无效劳动,教学效率不高。比如:不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视角把握文本,不注重在联系中,而是孤立地研讨某个段落;不是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而是孤立地指导朗读某个句、段。出现肢解文本的现象。三维目标能实现吗?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能有机统一吗?肯定不行。课程改革无论怎样改,语文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操作原则不能改;“语言思想语言” 、“事物思想文字”走两个来回的基本操作原则不能改。比如:想学哪里就学哪里,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学习本来就是艰辛的劳动,有的学生哪儿也不想学怎么办?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方法极其有

6、限,他不知道怎么学又怎么办?课程改革无论怎样改,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不能改。甚至包括必要的讲解。首先是关注全体不够。有的学生多次回答问题,而不少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陪客。这是极不公平的。第二是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关注不够。学生的语病不纠正,可以顺势而导的极好训练时机不跟进,不深化。这是十分可惜的。1、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 、从“不会”到“会” 、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语文课要留下鲜明的形象,留下鲜活的语言,留下至诚的情感,留下至真的感悟。2、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淡淡教语文;朴朴实实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

7、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第一,追求语文学科三维目标的达成。知识和技能是外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内隐的,依托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即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是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第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潜心文本:做文本作者的知音。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未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许多教学中的偏差与失误无不与此关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在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抛开这些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反复诵读,

8、读得琅琅上口,读懂文章内容,读出文章情感,细察深思,形成自己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课本仍是教学的首要凭借,文本文本,教学之本。所以,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2、目标明确:为有效学习导航。“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一篇课文或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蜻蜓点水似的教学要好得多。一篇课文的教学、一堂课的教学,不要承载太多的使命。以课后练习为基本目标。“面面俱到,等于不到” ;“与其伤敌十人,不如毙其一个”3、主线分明:架设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结构,其运行的轨

9、迹应是始于目标而又归于目标,综合推进,整体滚动,有机地将诸方面的学科素养培育巧妙地串连融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滚动的轨迹就是课前预设时的理想教学主线。主线应做到清晰分明。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的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那么教学主线应生长于教学目标,并且忠实地指向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主线必须一以贯之教材是座富矿。如果学生是矿工,教师课堂上的言行都应是矿灯。教学训练点是一颗颗珠子,教师要用引导、小结等语言将其串联。主线预设“三步曲”第一步:“提炼” 。从课文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核心信息(最具教学价值),它可以是一个字词、一个句段、一个技能点、

10、一个情感点等等。第二步:”串联” 。用一条主线串联若干个最本质的教学信息起来。 “线”可以是文章的结构、线索,也可以是教者的教学创意,更可以是师生课堂互动的理想预设。第三步:“重组” 。越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信息,就越具有灵动可变性。每一条预设的教学主线打上的始终应是一个“活结” ,在课堂生成时,能视学情及时地进行分解,重组主线。4、板块简洁:保证教学从容推进“教学板块” ,是指是比较集中而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必由若干教学板块组成。在语文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板块不宜过多,要简洁。使之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柔性。简洁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所有“高手”的共同

11、特点。教学目标简明:解决好一两个真问题,留给学生真东西教学内容简约:用好有限的学习时间、精力,选择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 。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教学环节简化:不必设那么多的学习环节、学习障碍、陷阱让学生去钻。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追根究底,学生感到恐惧,丧失探究精神。 “勤师培养了懒学生”教学方法简便: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教学媒介简单:教学可以去掉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 。不扼杀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用语简要: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5、教学细节:让课堂血肉丰满一棵树最能体现其生命活力的是它那繁茂的绿叶。一堂课最能焕发其灵性的是它生动的细节。因此,在预设中怎样丰满教学板块中的教学细节,至关重要。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教学实施中教师的捉襟见肘,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密切。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在实践中苦练内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