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96244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生培养方案一、一、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能独立进行经济 学研究、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具有较好的继续深造的潜力与就业前景。具 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 2.掌握与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基本理论,能独立进行经济学理论的研究,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能为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 决策提供服务。二、二、 研究

2、方向研究方向数理经济三、三、 学习年限学习年限实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四、四、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五、 应修满的学分总数应修满的学分总数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 26 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 ,其中,全 校公共必修课(6 学分)、学科通开课(8 学分)和专业方向必修课(4 学分),选修课(包括系列 专题讲座,8 学分)。非本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 3 门课程,并记录成绩,补修课不 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六、六、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1.中期考核合格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论文的写作阶段。 2.学位论文选题须属本专业范畴,应具有

3、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对我国的经济实践有实 际应用价值。 3.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并向导师提交写作计划后,要在第四学期向有关教师(至少三 人)作开题报告,其内容包括:选题的理由与意义,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写作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报告要接收教师的评议。 4.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实际的经济模型研究,亦可以是实际经济问题的对策研究,但须有独到有见解或内容。 5.学位论文应在毕业年度的指定时间完成,由指导导师与评审专家评审符合要求后 再进行答辩。七、七、 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其他学习项目安排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践,如协助教师为本科生或成人教育学生讲授

4、一门专业课程或者其他课程。科研实践主要采取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的方法,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需要自选课题,撰写论文(或书稿) 。社会实践主要在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部门进行。要求研究生在社会实践告一段落后,写出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并取得实习单位的鉴定。实习实践活动计 1 学分(作为毕业必要条件,但不计入 26 个总学分内) 。八、八、 培养方式培养方式13 学期主要为现代经济基本理论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上课为主,第 4 学期主要为专业课的学习,以上课加讨论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现代经济学文献 以了解前沿性的研究热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 业的课

5、程,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摄取中国文化的精萃,学习中国历史、哲学思想及中国 古典文学知识。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数理经济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 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学时开课 学期教学 方式考核 方式备 注0000A0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361讲授考试0000A000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362讲授考试必 修 课 公 共0000A0004第一外国语2721讲授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2541讲授考试0201B0101高级宏观经济学2541讲授考试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2541讲授考试学科通开课 (8 学分)0201B0104高级计量经济学2

6、541讲授考试0201B0102一般均衡理论2361讲授考试学 位 课 程研 究 方 向 必 修 课(4 学分)0201B0103高级金融理论2362讲授考试0201C0102泛函分析2361讲授考试0201C0103高等概率论2362讲授考试0201C0104微分拓扑2362讲授考试0201C0101测度与积分2361讲授考试0201D0203激励理论专题2362讲授考试选 修 课 (8 学分)0201D0204货币政策专题2362讲授考试市场与均衡理论3541讲授考试生产与消费理论3541讲授考试补 修 课计量经济学3541讲授考试不少 于 3 门, 不计 学分数理金融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

7、)攻读硕士学位数理金融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能独立进行经 济学研究、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具有较好的继续深造的潜力与就业前景。 具体要求为: a)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良 好的职业道德。 b)掌握与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基本理论,能独立进行经济学理论的研 究,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c)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能为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 经济决策提供服务。二、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数理金融三、三、学习

8、年限学习年限实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四、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应修满的学分总数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 26 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 ,其中, 全校公共必修课(6 学分)、学科通开课(8 学分)和专业方向必修课(4 学分),选修课(包括系 列专题讲座,8 学分)。非本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 3 门课程,并记录成绩,补修 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六、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a)中期考核合格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论文的写作阶段。 b)学位论文选题须属本专业范畴,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对我国的经济实践 有实际

9、应用价值。 c)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并向导师提交写作计划后,要在第四学期向有关教师(至 少三人)作开题报告,其内容包括:选题的理由与意义,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 趋势,写作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报告要接收教师的评议。 d)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实际的经济模型研究,亦可以是实际经济问题的对策研究,但须有独到有见解或内容。 e)学位论文应在毕业年度的指定时间完成,由指导导师与评审专家评审符合要 求后再进行答辩。七、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其他学习项目安排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践,如协助教师为本科生或成人教育学生讲授一门专业课程或者其他课程。科研实践主要采取

10、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的方法,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需要自选课题,撰写论文(或书稿) 。社会实践主要在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部门进行。要求研究生在社会实践告一段落后,写出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并取得实习单位的鉴定。实习实践活动计 1 学分(作为毕业必要条件,但不计入 26 个总学分内) 。八、八、培养方式培养方式13 学期主要为现代经济基本理论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上课为主,第 4 学期主要为专业课的学习,以上课加讨论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现代经济学 文献以了解前沿性的研究热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修 其他专业的课程,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摄取中国文化的精萃,

11、学习中国历史、哲学思 想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数理金融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数理金融学方向(高级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 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学时开课 学期教学 方式考核 方式备 注0000A0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361讲授考试0000A000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362讲授考试必 修 课 公 共0000A0004第一外国语2721讲授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2541讲授考试0201B0101高级宏观经济学2541讲授考试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2541讲授考试学科通开课 (8 学分)0201B0104高级计量经济学2541讲授考试0201B0102一般均衡理论2361讲授考试学 位 课 程研 究 方 向 必 修 课(4 学分)0201B0103高级金融理论2362讲授考试0201C0102泛函分析2361讲授考试0201C0103高等概率论2362讲授考试0201C0104微分拓扑2362讲授考试0201C0101测度与积分2361讲授考试0201D0203激励理论专题2362讲授考试选 修 课 (8 学分)0201D0204货币政策专题2362讲授考试市场与均衡理论3541讲授考试生产与消费理论3541讲授考试补 修 课计量经济学3541讲授考试不少 于 3 门, 不计 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