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5899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河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石河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石河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石河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石河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河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河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河子地区石河子地区 20062006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验 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试卷分析此次模拟测验,采用的是乌鲁木齐地区 2006 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验的试题,试 卷落实了现行的教学大纲和 2006 年考试大纲的新精神,题目类型、命题角度遵循大纲和考 纲要求。试卷结构分主观、客观两部分,7 个板块,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运用、科技 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散文阅读和作文。 此次命题,较之一模,试卷的科学性有所增强,从各个角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 度。学生整体水平提高了 5 分左右。 第卷 第卷共 10 个小题,分语文基础知识(

2、14)、科技类小阅读(56)、文言文阅读 (810)三部分,共计 30 分。 统计表(一) 以应届(理科)90 人、(文科)136 人(合计为 226 人)为分析对象, 各题得分情况如下: 一二三 语文基础知识社科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题号12345678910考点字形近义 词辨 析熟语病句理解重 要词语理解文 中重要 句子的 含义筛选并 整合文 中的信 息实词筛选文 中的信 息筛选文 中的信 息正确 人数15156501261152001801769890正确 率67252256528980%78%43%40%统计表(二) 以应届(理科)90 人、(文科)136 人(合计为 226 人)为分析对

3、象,第 卷得分情况如下: 302724211815129630 正确人数09384564243115310 正确率0%4%17%20%28%11%147%1%0.5%0%从两个统计表可以看出,语文基础知识答题中,学生对“近义词”和“熟语”的掌握 不够扎实;科技说明文阅读第一题较差;文言文阅读第二、第三小题较差。客观题 30 分, 得分区间集中在 1224 分。 复习应对:复习应对: 一、现代汉语实词近义词辨析:一、现代汉语实词近义词辨析: 重点、难点1. 现代汉语实词近义词正确释义2. 根据语境选用词语 解题要领实词的填空、释义以及选用,是有途径可求的。大体思路如下: (一)释义1. 从语素辨

4、析。2. 从词义的程度辨析。3. 从词义的范围辨析。4. 从色彩上辨析。感情色彩不同。文体色彩不同。5. 从语法特点来辨析。词性不同。搭配对象不同。6. 从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辨析。(二)选用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选用词语的基本原则是:选用的词语必须切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选用词语的要求是:词语表意确切、清晰、连贯、简练,色彩鲜明,声音和谐。为了准确 恰当地选用词语,在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准确地了解词语的含义。2. 仔细阅读,理解文句。3. 寻找规律,求得启示。第第卷卷 第卷共四个大题。第四题(1113)包括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 共 23 分;第五题(1417)为

5、散文阅读,共 22 分;第六(1820)涉及语言知识的综合 运用,共 15 分;第七题为作文,分值为 60 分。第四题 第 11 题:古文翻译 命题较合理,突出了“两基”,难易度适中。 第(1)题,有四处得分点:两处省略,一处意动,“掾”的解释; 第(2)题,有三处得分点:介宾短语后置,“及”的解释,“诚”的解释。 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基本上可将省略、介宾短语后置、意动用法答好,但对“知” “掾”“诚”“退”解释不好或解释不准。同时,整个句子的表述还欠通顺、流畅。 平均得分情况以一个文科班(共 67 人)为例,得分率如下: 第 11 题得 2 分人数得 3 分人数得 4 分人数得 5 分人数 第

6、(1)题022450 第(2)题521410 平均得分 7.13 分,得分率为 71.3%。 措施:应进一步巩固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同时训练学生抓采分点,训 练直译,还要在句子整体意思的表达通顺上下功夫。 第 12 题:诗歌鉴赏 根据考纲,此次设计的是比较鉴赏形式。选取了一首内容相同,感情不同的宋诗和一 首宋词进行比较。 学生答题情况: 第(1)题,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诗作,稍加考虑,便可发现不同。但有些学生没有认真 审题,缺乏认真、深入地思考,答题出现了偏差。如看到方诗最后一句“贪看飞花忘却愁” 就被迷惑住,将“乡思愁绪”等同于“忘却乡愁,乐观豁达之情”。也有同学对作者抒情 对象的理

7、解出现偏差,错误地理解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对于张词,大多数学生能回 答出是乐观豁达、喜悦之情,但也有不少学生只谈到作者在欣赏美景,未点出其思想感情, 总在打“擦边球”。 第(2)题,问题较多,得分较低,如市一中理科实验班高三(3)班平均仅得 176 分。学生思路太窄,视野不够开阔。答题时不规范,缺少应有的技巧。大部分学生只答出 “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但对其表达效果理解不到位,分析得较为模糊。 有的学生甚至脱离诗作,妄加评论。学生忽略了题目中的“从表现手法看”。有的学生对“表现手法”不理解,不知道“表现手法”指什么,因而“顾左右而言他”;大多数学生 是从思想内容上来评价的。 措

8、施: 1、要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 2、加强诗歌鉴赏方面的复习和指导,尤其是对常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予以明确 和强化。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注意全面性、规范性和条理性。使学生学会 评价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 13 题: 此次名言名句,可以说比较简单,两个题目均为课本涉及到的,属于常见的名句。学 生基本上都能写出来,但错别字较多。如将“丞”写成“承”“臣”或“蜀”;将“祠” 的偏旁写成“衣字旁”;“隔叶”写成“隔夜”;将“隔叶黄鹂空好音”写成“两只黄鹂 空好音”;将“频烦”写成“频繁”;“天下计”写成“天下事”;将“长”写成“常”; 将“盛”写

9、成“胜”;将“骋”写成“聘”;将“冷”的右半边写成“今”;将“无欲” 写成“不欲”;将“刚”写成“钢”。 措施: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2、不仅落实会背,更应落实会写,保证下笔就得分。 3、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 第五大题 (1417 题现代文阅读)出题者把握了 06 年的大纲要求,出的是与高考文 体相同的散文,遵循了稳中求变而不怪,变中求新而不偏的原则,题干的构思与设计都体 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命题难度适不大,选文浅显,便宜 学生整体把握,整体得分率较上次有所提高。 第 14 题出题者是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能力等级虽为 B

10、级,对 “野兽般的生命欲望”学生能理解“为求生的渴望”得分率较高,对“自由”一词的理解 也能采到点,但语言组织不到位,看来驾驭语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 15 题第考点有难度,学生理解偏差,拔得太高。很多学生把“从没见过的这般明亮的光 芒”理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主要是没有遵循句不离段的原则,若看到点蜡是在圣 诞节,学生再理解文中“烛光的火焰越窜越高理解,像利剑般刺破黑暗的牢笼”,就可以回 答到得分点了,此题大部分学生得 3 分。 第 16 题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句子的含义与 15 题相比要容易的 多,大部分学生能得分,所抒发的感情学生回答不出“信念”二字,能回答

11、出“沉痛且欣 慰的情感”,也许标准答案有些牵强。第 17 题考的是写作特点,学生大多可回答出线索作用和象征作用,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则很 少有学生写到,从中可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安排不重视,这与学生平时写作不注意章法 结构有关联。总之从试卷批改中发现学生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运用组织语言能力有待加强。复习建议:1 教学生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2 对一些写作技巧的术语要让学生耳熟能详。3 对 04 年和 05 年的 31 套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要仔细揣摩,以它作美文让学生练 习,让学生从中把握高考动向。 第六大题是语言运用题。题出的活,命题较为客观,有效的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18 小题

12、:考核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既符合考纲要求,又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既考查 了能力又训练了思维。 答题情况:部分学生对题干认识不清,只是就句意做了简单的复述或者说的是句子的表义, 不能透过语意表层意思挖掘深层含义。如把第一句的含义答成:“春天来了,冬天就会到 来”。第三句的含义是“没有雪的冬天,春天一样温暖”。 19 题是提炼关键词。 题型新颖,能较好的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重要信息的水平,但参考答案的关键词 是否能涵盖文本内容,几个关键词范围是否显得小了些,需要思考。 答题情况:学生答题不理想。原因有二:理解能力偏低,不能准确概括主要信息;忽略了 题干要求(“从暴露问题的角度”,“从解决问题

13、的角度”)提取信息。由于两种原因, 考生难以提取“第三”、“主力军”等主要信息。4 分题普遍得 2 分。 20 题:根据会徽的主体部分的构图和色彩,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它的内涵。 此题出的有预测性,有针对性,考查了学生观察、思考、概括能力,覆盖面广。要求学 生会观察,会分析,会表达。注重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学生答题情况:5 分分值,实得分 2.5 分。很多学生忽略了要求,写成了抒情句而不是说 明文字;部分学生看出了会徽的主体是“书”字,或是“十六”。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 着边际,看出几种色彩体现了“新疆”特色的更是寥寥无几。更有甚者不知联系举办书市 的目的答题,把书市会徽的三种色彩含义说成“我们要

14、创建绿色环境”,“世界需要和平” 之类,大大偏题主题。 复习措施: 1.教师要关注 2004、2005 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出现的新题型,有效的指导训练。 2.注意答题技巧的训练。如指导学生说明画面的方法:应全面、准确,保持客观 性;注意顺序,一般由主到次;依据题干的信息思考画面的内在意蕴。第七大题:作文第七大题:作文 一、 作文题目解析 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相比,审题难度增大了,但能比较全面 的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话题作文技高一筹。 1、对作文材料的看法 本次所给材料是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的三句话,这三句话分别出自晏殊蝶恋花、 柳永蝶恋花、辛弃疾青玉案,虽然

15、这三句话非常有名,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比较 陌生,或者只听说过其中的一句话,未形成整体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 此在读材料这一环节上就给卡住了,第一关过得不顺,作文关当然会受影响。 2、材料意旨的分析这三句话最初是写爱情的,本是描写相思的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 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 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从第一句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 不经过三种之境界”就可分析出但凡大事业大学问者都要经过这三种境界。但如果这三种 境界读不懂,作文就会无从下手。于是出题者对这三种境界作了注解,一看就清楚明白。

16、如果说注释是从爱情的角度解释的,而提示语则从爱情引申至治学、创业、做人等方面。 如果学生能全面分析、感悟、理解,就能把握这三种境界。即:选择目标、执著追求、成 功。学生可就其中一点或几点来谈,发挥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另外,王国维把这三句话 由爱情引申到治学,这是一种创新,学生就这点去发挥也未尝不可。二、 学生写作情况分析这次作文与上次作文差不多,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太少,学生作文分数集中在 42-48 分之间。优点优点1、大部分学生审题较好,基本能抓住材料的意旨。2、30%的学生能就治学、创业、做人中的一个方面来写文章,切入点小,发挥好。3、语句通顺,能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4、不少学生运用题记、小标题,比较醒目。问题问题因为部分学生对材料比较陌生,或不太理解,特别是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一 见到作文材料找不到感觉,心里一急,思路受阻,仓促作文,因此就出现了以下情况。1、未分清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和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区别,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可引用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