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七单元教案_表格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5760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_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_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_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_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_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_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第七单元教案_表格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重 难 点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 时 3二次备课区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

2、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教学过程一、了解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

3、读书。2解题:“中华”在这里指中国, “崛起”就是兴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3教师范读课文。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教学

4、过程:一、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说说课文写了哪三件事。二、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2)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围观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的。(2)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互相交流。(3)思考:课文在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3

5、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利用教室的环境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3)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3(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写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全文,深入思考(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2)课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三、积累词语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第三课时课时目标:2.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

6、人是怎样成长的。教学过程:一、拓展阅读,理解诗句1教师出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2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3教师提供“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注释,请学生试着说说诗意。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二、自主习作,小组交流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材料想到的写下来。2把自己写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三、布置综合性学习1我们已经了解总理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成长的故事吧。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说说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示你了解的故事。作业批改: 4课 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1会认 7 个

7、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 难 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课 时 2二次备课区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8、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 融洽 5黄昏 客厅 余晖 蕴含 摇曳 莫名其妙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2组织朗读比赛

9、,要读得正确、流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难点: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突出重点1读读、想想、画画。边默读边想边画: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2读读、说说。(1)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2)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及温暖( 做人与作文) 。(3)指导朗读:表达出对叶老的崇敬之情读书。3议议、记记。(1)分组议议:通

10、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2)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动笔在笔记本上记方法。二、深读课文,突破难点1通过比较,体会内涵。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的 6不同点进行对比,体会描写爬山虎是为了表达“我”当时的心情。2感悟词句,升华感情。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叶老的感情。相机指导朗读进行评价。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朗读、背诵这些语句。三、通读课文,回归整体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问。

11、四、布置综合性学习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 她) 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 ,以表达自己的谢意。作业批改:课 题 27* 乌 塔教学目标1认读 6 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重 难 点 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 时 1二次备课区 7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

12、欧洲地图。2有一位 14 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三、自读课文,深入体会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2读读议议:(1)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

13、迫?(2)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3)分角色朗读 “我 ”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四、了解主题,展开讨论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五、布置作业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8课 题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目标1认读 8 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14、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3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 难 点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课 时二次备课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结合生活,理解课题1教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学生体会,模仿举例,理解课题。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生字词:柯岩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诫受益匪浅年逾古稀3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三、深读课文,质疑归纳1读读议议。(1)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2)国强的问题还

15、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2读读悟悟。(1)朗读课文。(2)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真诚、耐心。(3)读读想想。3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4.合作交流,教师小结。四、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辩论会: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9课 题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重

16、 难 点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课 时 4二次备课区课时目标: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1)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2) “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