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分享.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95491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分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分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分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分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分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分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分享.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善洲林善洲林场场心得体会分享心得体会分享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12月12日,我校24名党员在腾冲县曲石镇中心学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善洲林场,并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同事们被杨善洲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感动。杨善洲同志出身寒苦、一生坎坷,他做过石匠,饱尝了一个老百姓的所有艰辛。但他有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所以在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的扎进了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在弥留之际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当天,我们先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善洲老先生的墓地,为老人家献花。在老先生墓前重

2、温了入党誓词。接着参观了位于墓地右下方的碑林:前面的几块墓碑上赫然刻着各级领导人对善洲老人的高度评价;后面几块墓碑上的小故事则镌刻着老人家一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看到老先生留给老伴的“遗产”仅仅是区区四万元时,我流泪了,因为从那四万元里,我读到了老先生对家人的“抠门”,而更多的是读懂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接着,我们在导游的解说中瞻仰了老先生的宿舍及办公区,领略到了一个不平凡老人的平民化的生活:古董一样的马鞍、床铺以及那简陋的窝棚似乎在向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最后,我们进入了善洲博物馆,一件件老先生生前用过的东西映入眼帘:破旧的衣服、破旧的劳动工具、破旧的布鞋、破旧的

3、帆布袋?所有的东西都破烂不堪,但陈列馆里有一样永不褪色的东西弥漫在哪里那就是善洲精神!面对一望无际的青葱林木,心里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不由得问自己:是什么力量促就了我们老党员默默耕耘、奉献的一生?回来的路上,经过多番思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爱国爱党的力量!而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也应该坚定不移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一是学习他忠诚于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几十年,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二是学习他坚持树立“一

4、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自己人生事业的至高点,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三是学习他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

5、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四是学习他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精神。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五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

6、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我将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爱学生做起,从细小的奉献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赤诚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为学生办实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

7、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杨菊梅绿,孕育着成功,孕育着希望,而善洲林场的绿孕育的是伟大的精神,是党和中华民族新的希望。怀着对杨老书记的崇敬之情,在公司党政办公室党小组的带领下,我们于XX年6月22日前往施甸县大亮山林场参观学习,深刻缅怀杨老书记。清晨,淡淡的云雾遮住了夏日的太阳,清新的空气中透着一股闷闷的热气,带着好奇而又向往的心,我们踏上了通往大亮山的路。一路上,伴随着激情昂扬的司歌,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电影里杨老书记那些感人的情节,眼前出现了一位身披蓑衣、头戴草帽拄着拐杖在集市上捡果核的老人、一个佝偻着身躯在大山上忙碌的身影?他一贫如洗,却为国家贡献了价

8、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他一生清贫,一直和女儿挤在地委九十年代老宿舍,“别以为我是地委书记就有钱,我家的房子,不能比周围群众的好。”“要跟群众比,我有工资生活就可以了,房子不漏雨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语总回荡在耳边。杨善洲同志没有给家人孩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然而却给当地留下了丰厚的自然资源,更是给社会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给我们共产党员留下了做人、做事和做官的先进模范。想念着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构想了善洲林场的模样,我们的车驶入了石铺的山间林道,两旁是一棵棵笔直的、生机盎然的松树,就这样我们顺利到达了杨善洲的墓地。在林场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杨善洲林场,首先来到杨善洲老书记墓碑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

9、杨善洲老书记三鞠躬深切缅怀杨善洲同志,然后依然次观看了记载着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碑林,参观了老书记生前曾工作和生活了近10年的简陋住房,看着杨善洲老书记曾经住过的油毛毡房和使用过的陈旧生活用具;看着四处漏风漏雨的栅栏;看着几根木头搭成的矮床上一床薄被?一股浓浓的酸味涌上心头,眼睛也不觉湿润起来。随后又参观了纪念馆,纪念馆里摆放有老书记生前的布鞋、拐棍、蓑衣、草帽、马灯、锄头、水壶,还有一张张泛黄的珍贵照片等等,让我感受到老书记朴实为民、清正廉洁、情系大山、开荒种树、无私奉献的感人的一生。一句句类似“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样的口头禅一次又一次受深深的触动了我心底

10、的崇敬与惭愧。通过这次实地参观学习,我被杨善洲老书记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思想又一次受到教育,灵魂再一次得到洗礼。他用一生的实践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和优秀,作为新一代共产党员的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谨记他的公仆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服务精神和自律精神,在工作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努力学习,立足本职,不断创新,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项工作,努力争做一名合格有用的好党员。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3月14日马站乡教育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3月21全体党员有组织地到善洲

11、林场参观。在此之前我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有所了解,但不是很详细,通过身临其境参观了解后感触十分深刻。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那天,天下小雨,天气很冷。我们坐车到达善洲林场后,同志们在领导的指有顺序的参观?首先,沿着石板路走了一会,看见玻璃房,走进往里面一看简陋、矮小的油毛毡窝棚,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抬头能见天空已经千疮百孔四处漏雨的油毛毡屋顶、环视四处灌风的树桩篱笆墙,大家凝视着树桩篱笆墙上悬挂着杨善洲老书记的植树造林的“三大法宝” 蓑衣、砍刀和煤油灯,注视着熏得漆黑的茶壶、白瓷脱落的口缸、碳灰堆成的火塘、抚摸着龙胆草铺垫的简易四脚木床?大家仿佛又看见老书记20余年如一日

12、坚守大亮山植树造林的身影,随后参观了杨善洲事迹展览室,一幅幅画面呈现了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工作时的情景,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然后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杨善洲墓地走去,大家一起伫立瞻仰老书记的陵墓,向杨老书记的雕像默哀,然后所有党员在陵墓前重温入党誓词;最后,大家一起参观了书写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杨老书记的题词和记载了杨书记一生为官为人生动感人事迹的“碑林”,参观完“碑林”。通过参观学习,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灵受到了洗礼,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而杨善洲一生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为我们描绘了

13、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事业首先必须先做好人,端正心态,具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其次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加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随时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60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

14、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从方方面面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立足自己岗位,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质工作。我们要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去

15、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要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我们要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在学校我们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

16、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作为教师要习惯寂寞,习惯清贫,或许一路没有那么多的鲜花和掌声,作为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之际,马站乡教育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之际,我能亲自瞻仰到老革命、老党员的光辉事迹,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将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作为一名党员的形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教好书。参观善洲林场后的心得体会云华中学杨天海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