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4934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市 2004 年中考语文学科评价报告福州教育学院 语文科今年福州市中考语文命题工作,参照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4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指导”的意见,遵循“三个有利”的原则,即: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本届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高级中等学校择优录取提供依据。评卷结束后,我们召集 16 场评卷教师座谈,并根据电脑提供的“大样本”数据,组织评卷骨干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数理(定量定性)分析,形成如下评价报告。一、试题评价一、试题评价1体现课

2、标精神,突出“素养”检测试题的命制正在从“知识技能”立意转向“综合素养”立意,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和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一体的要求,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检测。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天地,开辟创新思维的空间。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检测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命题注意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积累与素养的关系,思维过程中求同与求异的关系,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检测和语言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语文。例如第1 题,既检测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又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第 3 题的(3)

3、 (4)小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具体情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和语言实践中运用古诗文。尤其是第(4)小题创设的语境很有新意,让学生从多角度选用古诗文诠释生命的意义,领悟生命的价值,让古典诗文焕发时代的思想光华。2稳中求变创新,题目新颖灵活考后师生普遍反映,今年的语文试卷出现了一些新颖灵活的题目,但新而不偏,活而不难,既不觉得有什么震荡和颠簸,又能够检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第 4 题的“补写对联”设计巧妙,把对偶知识、课外名著阅读、语文实践活动、语言实际运用等考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容量大、题型新,学生做题兴趣高,具有“一石三鸟”之效。第 10

4、 题的“展开想象” ,是对文本的拓展伸延,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而在想象的同时又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一命题形式的尝试,将给文言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给文言文命题开辟新的天地。第 25 题的“摘录点评” ,不仅形式新颖,充分尊重阅读主体,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掌握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读书方法。3面向多数学生,兼具两考功能试题充分考虑六区八县(市)考生的学情,70%的基本题面向多数学生,体现毕业考试的性质,30%的提高题设置一定的难度,体现升学选拔的功能。考后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及格不难,高分不易。例如,第1、2、3、6、7、8、9、13、14、15、16、17、

5、19、21 等题,根据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大纲的基本要求;第 4、5、10、20、23、24 等题,给学业优秀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发挥潜能的天地。作文题既让全体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写出符合话题的合格作文;又让一批作文尖子自由驰骋,脱颖而出,写出十分精彩的考场作文。4精选试题素材,注重人文内涵现代文阅读的文章全部选自课外,选文文质兼美,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及教育功能,同时也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阅读兴趣。说明文选自科学世界 (2004 第 5 期) ,短文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负氧离子产生、消亡、作用三个方面的知识,考生在完成三个小题的同时,也增强了科学发展

6、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成功一文出自国学大师季羡林之手,文章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厚,学生阅读本文,就像与智慧的长者对话。著名学者刘再复的散文榕树,生命进行曲 ,是一篇语言文字优美、形象意蕴丰厚、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文章,学生在感悟、体验和审美的过程中,将油然而生热爱家乡的情感。5试卷结构简约,试题难易适中全卷由“语言积累和运用” 、 “阅读” 、 “作文”三大板块组成,总文字量5200 左右,共有 26 小题。其中客观题(选择题、填充题、标识题)占 23%,主观题(简答题、表述题、作文题)占 77%。试卷结构简约,题量适中,留给学生较充裕的思考和答题时间。考后数据分析统计表明,试题信度

7、效度良好,难度梯度合理。6主观开放试题,评分误差较大试卷中主观性、开放性题目的增多,影响了评分的公正性和统一性。如何使主观性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合理且易于操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二、答卷分析二、答卷分析(一)总体数据统计1总体成绩统计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高分率标准差最高分最低分1024578991826%327%236614502各大题成绩统计表题 序一语 言 积 累 运 用二文言文阅读三说明文阅读四议论文阅读五散文阅读六作文得分率61%63%748%668%521%775%(二) “语言积累和运用”答题分析第 1 题,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随机抽样统计的得分率

8、(下面各小题的得分率均为随机抽样统计的数据)为 80%。字词均选自教材,大部分学生对教材要求掌握的字词能够过关,少数学生“烁”字不会写, “煦”字注音为“x” 、 “一唱一和”的“和”注音为“h” 。由此可见,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量这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只能加强,不可忽视。第 2 题,考查成语积累并渗透历史知识。得分率仅 56.17%。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错别字多。如“破斧沉舟” 、 “完壁归赵”等。二是张冠李戴,成语与历史人物不相关。例如:张飞单刀赴会、项羽望梅止渴等。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浓缩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第 3 题,

9、古诗文背诵默写。得分率为 68.8%。主要失分在(3) 、 (4)两题。可见古诗文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而切忌死记硬背。古诗文积累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的重点要求,而不到 70%的得分率显然偏低,平时的教学应予足够的重视。第 4 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分率仅 40%。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既要了解对联(对偶)的基本常识,又要阅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部名著,还要具备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缺一不可。有的学生因不知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何人,写出“溅出一朵朵火红的钢花”等与名人无关的内容;有的学生因不了解对联知识,写出“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等与上联不对称的内容。第 5

10、 题,以修改报道稿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生活面与词汇量。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准确而富有变化地运用词语,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本题得分率为71%,词汇贫乏的学生只能用“击败” 、 “打赢”等同义词替代“战胜” ,而无法根据不同的比分选用恰当的同义词语,多数学生能写对 23 个同义词语,好的学生能全部写对,梯度明显。本题对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好语文具有积极的导向。(三) “文言文”答题简析第 6 题,考查文言语句朗读的句中语意停顿,得分率 62%。句逗分明地朗读文言文,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无法熟练准确地朗读。准确朗读与理解句意是相辅相成的,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加强诵读训练。第 7、8

11、两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得分率分别为 65%和 82%,成绩较正常,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望文生义,把“是”解释为“这是” ;把“食”解释为“吃” 。文言文字词的疏通是理解文意的基础,而理解字词又必须结合语境,不能死记硬背,更不能胡乱猜想。第 9 题,考查对文意写法的理解,得分率 75.8%,一些考生因不理解“托物寓意” ,出现伯乐喻指“知己” 、 “作者” 、 “相马人”等错误。第 10 题,是对课文理解的拓展延伸,得分率 60%。本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和故事内容,展开想象,但有些学生或没有展开想象,引用原文的语句回答,或想象力贫乏,只简单地写“谢谢你” 、 “你为什么不早些来呢”等。第 11、1

12、2 两道翻译题,得分率 49.6%,多数学生因不理解“汲汲” 、 “戚戚”、 “援疑质理”的意思而失分。还有一些学生翻译的句子或句意不明,表述不清;或遗漏重要信息,改变原句意思。不到 50%的得分率,暴露出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四) “现代文阅读”答题简析第 1315 题属说明文阅读,三道小题跳出机械考查学生掌握文体知识的窠臼,着重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 13 题考查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思路的能力,得分率 85.3%,少数失分的学生无法从文中捕捉关键的词语答题,自己又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概括,例如,把负氧离子的“作用”概括为“优点” 、 “利益”等。

13、第 14 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得分率为 81.4%。多数学生能用第 5 段的中心句(首句)来作答,因此得分比较容易;而少数学生因大段地照抄第 5 段的内容而失分。本题已经直接告诉学生“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要求学生概括这一说明方法所说明的内容,不考名词术语的识记,而考文章内容的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达,这是现代文阅读命题的重要导向。第 15 题,看似超越文本,其实并没有离开文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或生活经验作答,也可以筛选文中相关的信息作答,但这道题的得分率仅55.5%,多数学生只能答出“植树种草” ,少数学生能答出“修建喷泉” ,还有一些学生因缺乏生活经验,提出“把学校

14、迁到海边” 、 “引入小河” 、 “制造闪电”等无法实施的办法;极少数学生还出现“退耕还林” 、 “提高环保意识”等与题目毫不相关的答案。第 1620 题,属议论文阅读。围绕本文论述的中心,从不同角度设计了题型多样、梯度明显的 5 道题。第 16 题,从整体把握文章的角度,要求学生认真速读全文,瞻前顾后,上下联系,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得分率高达 89.2%。第 17 题,仍然要求学生综观全文,把握文章论述的重点,学生在概括文章论述重点的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填空的题型,学生能更快捷准确地作答,因此本题的得分率也高达 86.8%。第 18 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与作用

15、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 “理解” (领悟)和“表达” (评价)是阅读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但由于题干铺垫充分,导引明确,得分率也达到 72.5%。失分的学生主要是不根据题目的要求照抄原文。第 19 题,既检测学生把握文章论述重点的能力,又检测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的水平,还检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分率为 60.2%。失分的主要类型有:一是阅读面狭窄,常识性错误,如“毛泽东蘸着墨汁吃烧饼” ;二是所写事例与“勤奋”无关,如“周处悔过自新,成为忠臣孝子” ;三是所举事例空泛,欠具体,如“爱迪生勤奋钻研” 、 “张海迪刻苦自学”等,阅读面狭窄,生活积累匮乏,将很难与优秀的作品产生心灵的共振,获

16、得理想的阅读效果。第 20 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谈谈对“天资”或“机遇”与“成功”的关系,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启示”这一理念。此题不仅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检测学生辨证思维的素质和创新的精神。此题开放度大,综合性强,得分率为 42.9%。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平庸、肤浅,论述空泛、片面。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认识深刻、见解独特、论述缜密的好答案。如:“机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如果坐等其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拭亮眼睛去寻找机遇,发现机遇,才能把握机遇,创造辉煌。 ”“强者制造良机,弱者坐失良机 ,我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少年,只有敢于拼搏,敢于创新,才能获得良机,而不能守株待兔,坐等良机。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有为者不能只是等待机遇的垂青,而应当争取机遇,创造机遇,提升自我、展示自我,因为机遇只青睐那些头脑充实,才华出众的人才。 ”第 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