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2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93152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2讲 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2讲 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2讲 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2讲 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2讲 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2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2讲 (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第2讲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选官制度。(2017江苏单科,T3)三省六部制高考对对本考点内容的考查查仍将以专专制主义义中央集权权制度的演变为变为 主;但考查查角度新颖颖多变变,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内容:一、从君权权和相权权矛盾的角度理解古代君主专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过程。二、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角度综综合归纳归纳中央集权权制度的发发展历历程,理解其对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大意义义。在复习习中,要善于联联系现实现实 中的民主、法制、

2、改革等时时代热热点,重视视从文明史观视观视角,多角度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及成就。(2016江苏单科,T4)唐宋科举举制的比较较(2015江苏单科,T21)唐代科举举制的特点和作用(2014江苏单科,T21)汉汉武帝削弱相权权的举举措和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转转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废除与内阁阁的出现现;清朝军军机处处的设设置;君主专专制制度的加强对对中国社会发发展的影响。(2014江苏单科,T21)明朝内阁阁的职责职责 及与丞相的比较较(2013江苏单科,T5)清代军军机处处的职责职责及特点3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一 郡国并行制1

3、.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_”的基础上,颁布“_”。3.结果:_得到加强。七国之乱推恩令中央集权4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知识点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_、_和_,尚书省下设六部。2.评价:三省的长官都是_,_分散。三省相互_,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决策审议执行宰相相权牵制和监督5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图解历史】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6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知识点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1.措施(1)中央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_管辖西藏等藏族地区,其余

4、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2)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_节制。(3)实行省、路、府、州、县的行政区划,边远民族地区设_进行管理。2.作用(1)便利了_,加强了_,巩固了_。(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宣政院中央宣慰司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易错易误】 行省制度并非否定郡县制行省制并不是对对郡县县制的否定,而是继继承基础础上的发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进进一步发发展完善。8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知识点四 选官制度1.汉朝:主要实行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时期:采

5、取_,世家大族子弟依靠_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到清末:科举制(1)历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1905年废除。(2)意义: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_,扩大_,提高_;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_,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察举制孝廉九品中正制门第特权垄断官吏人才来源官员文化素质中央集权9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深化理解】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10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考法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典例 (2017扬州调研)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

6、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11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解析 材料文字“外立行中书书省十,以领领天下诸诸路”是说说行省机构的设设置,“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书也用对对等的咨文”是说说行省运行的方法。A、B两项项表述都不符合题题文主旨,不符合题题意,均排除;C项项表述符合题题文主旨,符合题题意,正确;D项项表述不符合题题文主旨,不符合题题意,排除。答案 C12创新设计随堂演练

7、预测考点二考点一【方法突破】明考点 行省制度抓关键 根据“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可知设置机构。定方法 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首先,理解试题提供的文字史料和考试要求;其次,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提取文字类信息时,注意由表及里,探究实质、规律。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所学行省的职责进行突破。13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和特征1.主要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分权权体制中央集权权体制分封制郡县县制行省制实实行时时代西周、汉汉初部分实实行秦朝确立,县县制沿用至今元朝确

8、立,沿用至今地方与中央关系诸诸侯国相对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袭郡、县县受中央控制,郡守和县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长长官受中央节节制作用影响在早期有一定的积积极作用,但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权,维护维护 了国家的统统一14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2.演变趋势和特征(1)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分散或收回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2)特点: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15创新设计

9、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考法2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转典例 (2017江苏单科,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解析 中级级官员员地位上升,尚书书省权权力下降,说说明君权权和相权权的关系有所调调整,C项项正确;三省六部一直存在,并没有废废除,A项错误项错误 ;“政府的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未体现现,B项错误项错误 ;门门下省负责审负责审 核,D项错误项错误 。答

10、案 C16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方法突破】明考点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特点抓关键 根据“尚书省地位下降,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可知加强君权和削弱相权。定方法 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是为了分散相权。尚书省地位下降,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表明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所变化,这两种变化加强了君权,削弱了相权,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17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史论链接】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1)相权三分,相互牵制。(2)职责明确,提高效率。(3)协商政务,集思广益。(4)制度约束,节制君权。18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2.意义(1)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

11、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19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考法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典例 (2016江苏单科,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解析 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说明采用密封考试试形式,有利于考试试的公平公正性,故

12、A项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科举举考试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故B项错误项错误 ;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贵进 士科”是对进对进 士科的重视视,不是尊贵贵,故C项错误项错误 ;材料主要提及科举举考试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涉及录录取人数的变变化,故D项错误项错误 。答案 A20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方法突破】明考点 科举制度抓关键 “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定方法 比较型试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本题属于类比题型,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

13、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21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科举制影响1.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地方推举逐渐发展为由中央组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22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2.科举制影响(1)对中国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4、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价值观,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 (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制。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3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1.宰相制度的废除丞相皇权胡惟庸六部皇帝 丞相24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2.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殿阁大学士 政事 文渊阁 机密事务票拟权内阁25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中央一级

15、内侍26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图解历史】 明代中央官制示意图27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知识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决定。(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2.设立(1)时间:_时。(2)目的:办理西北军务。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28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3.职能(1)接受皇帝召见,_。(2)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4.作用(1)提高了行政效率。(2)君主专制加强,_进一步巩固。跪受笔录中央集权29创新设计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二考点一【知识拓展】 军机处的特点(1)“简简”:指机构人员员十分简单简单 。(2)“勤”:指地近宫宫廷,便于宣召。(3)“速”:指办办事速度快,效率高。(4)“密”:指地处处内廷,外界干扰扰少。30创新设计随堂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