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93142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市西城区 2014 年初三二模试卷 化 学 2014.6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 8 页,共四道大题,34 道小题,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 个小题,每小题1 分,共25 分。)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铜 B镁 C铁

2、D银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氧分子的是 ACO2 B2O CO2 DO2- 5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CO BCa(OH)2 CNa2CO3 DH2SO4 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8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方便运输 9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火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10在公园内能闻到花香,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3、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分裂成原子 1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213用下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14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 8 个质子和 10 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8 B10 C8 D2 15下列物质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Mg BFe2O3 CNaOH DCaCO3 16pH 是水质

4、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ApH1.3 的工业废水 BpH4.5 的雨水 CpH7.0 的蒸馏水 DpH7.3 的矿泉水 17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A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1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盐作调味品 B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C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D甲醛用于浸泡食用的海产品 19区别下列物质选用的试剂或进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水 B稀盐酸和食盐水无色酚酞溶液 C浓盐酸和水闻气味 D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观察颜色 20下列关于醋酸(C2H4O2)的说法中,不

5、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由 8 个原子构成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21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气体选项广口瓶内盛放的药品用途A来源:学|科|网浓硫酸干燥氧气B水收集氧气C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H2中混有的 CO2气体D石灰水检验 CO2气体22适当提高蔬菜大棚内 CO2的浓度,可增大农作物中葡萄糖(C6H12O6)的含量。这一过程可表示为: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下列关于该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B葡萄糖属于糖类C适当提高 CO2浓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

6、互转化 2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光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B40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45 g 甲、乙,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将 10%的甲溶液降温至 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4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2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锌中 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 钠溶液中滴加稀盐 酸D将水通电 一段时间25欲测量久置在空气中的 NaOH 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取

7、a g 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 mL 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 m1 g C与足量 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m2 g 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 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 g 二、填空题(共 5 个小题,共 31 分。) 26(5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序号,下同)。加钙牛奶中 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分子”),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8、。(2)塑料滑板主要由塑料、钢、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其中属于有 机合成材料的是 。(3)乙醇汽油是将乙醇与汽油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27(6 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1)在水、铜和氯化钠 3 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2)“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其中碘的化合价是 。 (3)在一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示意图如下所示: 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9、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元素种类 B原子质量 C分子种类 D分子个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28(6 分)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得到的生铁可炼成钢。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说法正 确的是 (填序号)。A都属于铁的合金 B都属于混合物 C都属于金属材料 (3)目前世界上有 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图是从海水提取镁并获得氯气(Cl2) 的示意图: I中加入的试剂甲可能是 。 II中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中的 反应。 IV 中

1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7 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 。 (2)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淡化膜渗透法”淡化海水,淡化膜能使水分 子通过,其他离子不能通过。这一淡化过 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将一包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和泥沙的混合物,通过如下操作可得到氯化钠。 【资料: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操作 I 的名称是 ,加入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若用溶液 B 配制 100 g16%的氯化钠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需再加入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是 、 )、称量、量取、 、装

11、瓶贴标签。 30 (7 分)初中常见的 6 种物质 AF,由 H、C、O、Na、S、Ca、Fe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常温下,固体 A 与液体 B 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固体 C 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 CO2。则 C 的溶液的 pH 7(填“”或“” ) ,CO2不能用固 体 C 干燥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将固体 D 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E 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4)向 F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AE 中的一种,实验

12、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来源:学&科&网 Z&X&X&Ka变化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bF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F 可能是 Ca(OH)2,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Na2CO3 d向上述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三、实验题(共3 个小题,共 19 分。) 31(6 分)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5(1)仪器 a 的名称是 ,A 中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2)B 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2(6 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实验步

13、骤实验现象向外拉注射器 1气球 1 微微鼓起, 注射器 1 中溶液变浑浊将注射器 2 中的液 体推入瓶中气球 1 继续微微鼓起,打开 K,将气球 2 中的固体氢氧化钠 倒入瓶中后, 关闭K气球 1 继续变大,(1)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补全步骤中的现象: 。 (3)补全步骤中的现象: ,其中“气球 1 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 (4)通过本实验能验证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 33 (7 分)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 实验实验 I、II 中均观 察到:白色固体逐 渐减少,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O3和 NaHCO3都能与盐 酸反应产生 CO2;NaHCO3与盐 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