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3098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专题五: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一、选择题我国古代手工业曾经历辉煌的发展时期。据此我国古代手工业曾经历辉煌的发展时期。据此 回答回答 14 题:题:1西周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A生产作坊基本集中在王都 B产生了金银错等新技术C日用器具增多且工艺先进 D制造出莲鹤方壶等珍品2我国北方创制出白瓷是在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唐时期的丝织业 ( )培育出八辈之蚕 融入外来风格 主要集中在黄河上游 品种繁多A B C D4明清时期手_丁业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 )使用新式的纱绸机 双色套印技术得到广泛传播一天可出铁六七

2、千斤 出现“织造尚松江”现象A B C D手工业专著体现了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据此手工业专著体现了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据此 回答回答 56 题:题:5记载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考工记 ( )A反映了西周手工业的水平 B记述了一些工种的制造工艺C被称为当时的“百科全书” D出现在春秋的吴越争霸时期6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 ( )A早于欧洲同类著作两个世纪 B总结了明代手工业生产技术C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 D被誉为“17 世纪东方医药巨典 ”以工业化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据此回答以工业化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重

3、要内容据此回答 7 10 题:题:7最先在中国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是 ( )A地主 B政府 C外商 D买办819 世纪 60 年代,同时有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民族 资本主义企业的城市是 ( ) A北京 B上海 C 武汉 D 重庆9导致近代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大量赔款使清政府缺乏资金 B清政府目光短浅,不愿引进外资和 技术C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优势 D列强取得采矿权,中国的矿藏 资源遭掠夺10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解决了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问题 B工业中心由沿海向内地扩展C体现了中国社会经济明显的半殖民地性 D“

4、经济繁荣”属于昙花一 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工业化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工业化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回答。回答 ll14 题:题:11明确提出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人民政府认为要实现工业化应该 ( )A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 B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C允许农民土地所有制存在 D壮大了私人手工业的规模13在工业化建设中,中共八大和十三大都 ( )A提出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B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C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提出团结一切力量

5、建设社会主 义14工业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农村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C乡镇企业的比重逐渐增大 D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工业化进程。据此回答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工业化进程。据此回答 1517 题:题:15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结果导致( )A工场手工业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C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D 世界开始走向一体化16美国在工业革命中机器制造业飞速发展,这主要僻益于 ( )A高水平地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 B大量技术劳动力的涌入C拥有创建机器工厂的雄厚资本 D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明和推 广 1

6、7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开始 ( ) A由农业向工业转移 B由商业向工业转移 C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移 D由工业向信息业转移 苏联苏联(苏俄苏俄)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据此回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据此回答 1820 题:题: 18标志着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是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制定出新宪法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完成“一五”计划19为加快苏联的工业化进程,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 ( )A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B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以政治领域为核心 D打 破了斯大林模式201985 年,

7、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 ( )A始终维护苏共的领导地位 B开始裁减军备C 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立即进行政治改革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最 终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 重的变化表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22.4%70% 官督商办企业77.6%30%材料三 19521996 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表1952 年1956 年1978 年1996 年 公有制经济12.3%92.9%100%76% 私有制经济78.7%7.1%02

8、4%材料四 经济结构调整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当前,我国做出了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危机。1945 年 12 月,英国被迫同美国谈判,被迫批准了“布 雷顿森林协定”。材料三 1958 年 1 月,由荷、法、西德、意、比、卢六国组成的西欧共同市场正 式运作,并显示了巨大的优势。1986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1 年美国和西欧共同市场的经济增长率工业生产出口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85.3%140.9%10.2% 欧共体111.2%372.8%31.49%材料四 1971 年 8 月 15 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 1 0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使共同市场对美国的

9、出口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了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 10的进口 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 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现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美、英、欧洲共同市场的经济地位。(不得用表中 数字表示)(2)材料二和材料四反映了美英、美国和共同市场之间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问 题的结局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3)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什么发展规律?三、问答题23实现工业化是工业革命后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基本任务,也是近代以来我 国历史发展

10、的根本要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述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背景和主要特征。(2)过渡时期,为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结合史 实说明当时工业化的重大成就。 (3)分析这两次工业化建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24实现工业化是民族国家独立后的主要建设目标。概括韩国和新加坡在 20 世 纪 70、80 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分析导致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80 年代以来,中国和马来西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共同措施?这些共同措施导 致了哪些共同结果?第五专题1C 2D 3B 4D 5B 6B 7C 8B 9D10A l 1D l 2B l 3A 14C l 5C l 6D17

11、C l 8C l 9B 20B 21(1)作图(略)。(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原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 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l 952 年私有制经济占较大优势;1 956 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私有制经济骤减。原因:三大改造即将完成。1 956l 978 年,单一一的公有 制经济。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l 9781 996 年,私有制经济从无到有, 稳步上升;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主要地位。原因:改革开放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推进。自然环境和地理优越;人口众多,销售市

12、场大;交通、通讯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劳动力优势和侨乡的优势;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集 中的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制定特殊优惠政策。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国家政权和 社会主义制度。22(1)材料一表明美国的经济地位自 l 938 年至 1957 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在资本主义世界占绝对优势;英国经济地位在同一时期则日益下降。材料三表明 1 97 1 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欧洲共同市场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美国经济的世界比重 下降,欧洲共同市场所占比重上升。(2)美国、英

13、国和西欧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摩擦及控制与反控制斗争。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英国又须得到美国的支援,英国被迫承认美 国的经济领导地位。20 世纪 70 年代,西欧国家在美欧贸易战中取得胜利。主 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地位下降,欧洲共同市场的经济地位增强、西欧国家联合反 对美国。(3)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始终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经济实力决 定经济斗争的结局。23(1)背景:列强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国内 阶级矛盾尖锐,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为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进 行洋务运动。特征:政府在外力压迫下被迫启动工业化进程;顽固派和历史悠 久的封建制度构成了工业化进程的强大阻力;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逐渐向民 用企业发展;没有实现富强中国的既定目标。(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为国营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统一财经和平抑物价 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开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 ”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实 现工业化和改革生产关 系;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完成“一五 “计划的指标,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