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2952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邪两赋”:曹雪芹的自我定位文/朱崇剑红楼梦虽只一小说,然作者半世精力倾注其中,自有其非凡过人之处。我们普通读者不欲作考据、探佚、索隐等烦琐研究,但每当把玩阅读,还是应各有心解,方不负作者苦心。此书前五回是总纲,如何读法呢?第一回,需着眼“作者自云”及好了歌解。第二回着眼雨村论气。第三回单看两首西江月判词。第四回着眼“护官符”。第五回就看“意淫”二字。本文试以第二回为例来看看这里面有什么玄机。这个世界人口众多,如恒河沙数。身在这芸芸众生当中, “我”处于什么位置?“我”希望处于什么位置?这是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那么,曹雪芹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我们恰能从雨村论气这段得到答案。雨村说:天

2、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然后论大仁、大恶之各有所秉,无非是些素所常闻的惯话。但雨村论气不止于此,他步步深入,终于引出一篇“正邪两赋”的奇谈怪论来。因这段话的重要性,故先摘录于此: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

3、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莺、朝云之流,此则异地则同之人也。这一段写“正邪两赋”之人,淋漓尽致,文气滔滔然一笔直下。 “正邪两赋”之人,其所秉之“正”气,赋予他补天之志,希望在现实社会上立一番普济天下的大作为,故断不至为大凶大恶;其所秉之“邪”气,又令他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为世所不容,终致其济天之志破灭,成不了仁人君子;其聪俊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绝不甘心做“余者皆无大异”之庸人。石头感慨: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岂真“无才”耶?为其“邪”气所滞也。他们属于这个世界的少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不大合外人的式”,故

4、众人皆目之为怪物、呆子或疯子。他是清醒的,然而又是孤独的。他的理想、心思、情感,无人能解;他的性情、行为、言论,无人能恕。似此真有“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世所同嫌,诸路不通”之苦衷,这正是“正邪两赋”之人的命运悲剧。曹雪芹家世显赫,但至他而败落。鲁迅曾说,有谁从小康之家沦落的么,在这变动中,大概他能看到这人世的凄凉,人情的冷暖。而曹雪芹的落差感比鲁迅更其强烈,他从公侯富贵之家沦为清贫寂寥,他体会到的个人命运、家族悲剧、乃至天下兴衰,他的忧愤,当更加深广。他付出半世精力作此红楼梦一部大书,是以消其胸中块垒也。看雨村列举的今古名士,用今天的话讲,都是个性张扬、成就辉煌的文学家、艺术家,是上等才子才女

5、。即此“正邪两赋”的情痴情种、逸士高人、上等才子,便是曹雪芹的自我定位。他用以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表达方式,就是文学创作,就是这部天下第一奇书-红楼梦 。2006-04-28“脂批”所谓“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的话。那就是说,曹雪芹所创风月宝鉴一书,实际上是红楼梦的前身。 “红楼”作者,是根据他这本旧书,改创成了红楼梦 。所以, “脂批”批者才会把棠村为风月宝鉴所作的序,沿用到红楼梦里来。由此,在这种情况下,曹雪芹冒认红楼梦就是他写的,人们就会深信不疑。这种情况,也就能够合理解释到前引周老所析的那两方面铁铮铮的证据。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

6、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这是经典论题了。从上世纪初胡适写“新红学”开山之作红楼梦考证确定雪芹的作者地位,到六十年代初围绕雪芹二百年忌日所展开的雪芹卒年大讨论,再到七十年代末戴不凡掀起的又一轮对雪芹著作权的挑战,直到上世纪末商业大潮推动下的红楼作者新论,可谓大观。而这百家争鸣的背后便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红楼梦作者是否曹雪芹,没有铁证!但是,如果我们相信红楼梦原文所明示的“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句话,那么最起码我们应该承认曹雪芹是石头记的最后编定者。我认为,这应该是判断雪芹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所占地位的最起码也是最有直接证据的底线基调。从这个

7、意义上讲,首先,恕我小人之心推测哈,阳子若企图把雪芹从“最后编定者”的位置上拉开,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丝毫证据逾越红楼梦的这句原文明示。其次,至于说你想给雪芹加上风月宝鉴作者的地位,我不反对,但是这牵扯对脂批所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的理解。“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可以按照你的理解为“雪芹旧(著)有风月宝鉴之书” ,也就是说,雪芹是风月宝鉴的作者。但是,这句脂批也可以被理解为“雪芹旧(藏)有风月宝鉴之书” ,也就是说,雪芹并不是风月宝鉴的作者而只是收藏有这样一本小说。我个人倾向于和阳子相同的前种解释。但是,请注意,雪芹是风月宝鉴的作者,并不妨碍他同时又是石头记的最后编定者。有以上认识之

8、后,这个问题就转化为“石头记最后编定者”和“石头记作者”的概念关系了。从目前所知的红楼梦文本、批语、和相关清人笔记,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雪芹是在一部(比如风月宝鉴 )甚至多部小说或故事的基础上展开他的艺术创作的,而且在这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了与曹寅家相关的历史素材。更重要地,我们至今都没有发现另外一部可以被认为和雪芹编定的石头记文本故事相类似的前身小说或故事。这都说明,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工作,名为在其它前身作品基础上编定,其实是在从事“原创性的工作” 。其实,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判定上从来没有过问题。比如, 三国演义 、 水浒都是在前人的故事或传说的基础上由罗贯中、施耐庵收集、整理、最后编定的。但是,我们从来不怀疑他们从事的是“原创性工作” ,我们从不质疑他们的作者地位。所以,在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上,如果没有更加强有力的新材料出现,曹雪芹的“最后编定者” (也即“作者” )的地位不会动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