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观点积累3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92756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观点积累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申论观点积累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申论观点积累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申论观点积累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申论观点积累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论观点积累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观点积累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申论观点积累申论观点积累 1申论观点积累:哄抢与风气申论观点积累:哄抢与风气近日,济南街头出现让人感动的一幕:一女子过马路时被车撞倒,随身带的两万多元现金散落一地,路过的行人没有哄抢,大家一起将钱捡起后,一分不少地交给了女失主,还有人及时拨打 120,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大家纷纷为这样的“济南好市民”叫好。按常理,这应该是此类事件发生后,行人正常的反应和做法。但在今天,我们还是被这样的情景感动,呼吁这样的“正能量”,是因为很多发生在身边类似的事件并不似这次一般美好。记忆最深的,莫过于今年 2 月份,上海一农民工去存钱的途中,钱被风吹落一地,也有路过的行人捡拾,结果却令人遗憾

2、,部分捡钱的人并未归还。在网络上搜索“哄抢”,你会看到“一个复杂的中国”,在城市道路上因钱“哄抢”,在高速路上“哄抢”柑橘,商家用来促销的商品也引来“哄抢”所以,一次“不哄抢”,成了“正能量”。管仲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具体到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不搞道德要挟,但社会生活中的公序良俗却不容亵渎和践踏。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从小就背过的名言,不应该被遗忘。济南市民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微小但弥足珍贵的善良,它所引发的讨论,让这样的善良放大,影响了更多人,对这样的义举,必须要“点赞”。毋庸讳言,当下的社会过于看重对物质的追求,正因如此,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两

3、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想法:大家都这样了,我也就不要免俗了。其实不然,要知道,你自己觉得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但他所起到的示范效应却不容忽视。发生在济南街头的这一幕,如果有市民捡钱后,不是还给失主,而是揣进自己的口袋离开,很难说其他的市民就不会效仿。但愿有一天,这样“不哄抢”的“正能量”能够成为常态,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不会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申论命题角度:七夕节与传统文化建设申论命题角度:七夕节与传统文化建设8 月 13 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也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节日都已激不起人们的兴趣,但最近几年,由于商家们给七夕节赋予了新的内涵

4、,这个起源于汉代的节日,竟然重新焕发光彩,甚至逐渐成了与西方情人节遥遥呼应的“中国情人节”。七夕节以及众多越来越冷清的传统节日,以前之所以逐渐被人们淡忘,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这些节日原本的符号体系、节日习俗,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期待。比如,七夕节那些穿针引线的“乞巧”活动,如今已显得非常“过时”;而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也基本与吃月饼、吃粽子画上了等号。对绝大多数公众来说,这些节日似乎已经丧失了传承的必要。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流失,看似无伤大雅,实际上却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因为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些节日仪式和节日风俗之中,凝聚着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理

5、念,它们在维护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这些传统节日不再被人们重视,往往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主流价值已面临不小的危机。最明显的例子是,如今中国人把中秋节看得越来越淡,而与此相对应的,恰恰是家庭观念和家庭伦理的异变。从这个意义上讲,七夕节能够在各种“洋节”的冲击中突出重围,重新获得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这对于传统节日如何突围,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给传统节日加入一些现代元素,让传统节日也能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条不错的路径。当人们感慨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失去魅力的时候,不妨转变一下思维,想想如何像七夕一样,将传统节日

6、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如此,既能将传统节日的形态传承下来,又能在与时俱进中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能为商家创造客观的经济收益,何乐而不为?不过,正如一些批评者所指出的那样,重新激活传统节日的魅力,也需要提防一种不良倾向,那就是用无底线的商业炒作将传统节日庸俗化、浅薄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拿捏好分寸,也是非常关键的。申论观点积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五个方面申论观点积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五个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三农”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同时应看到,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城

7、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打破,农业农村农民尚未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可以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应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前提是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应统一制定城乡土地利用等空间战略规划,根据“适度超前、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原则,把城乡社区、城市工业园区和农村农业园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规划,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完善配套设施,努力实现城市与农

8、村发展有机衔接、相互促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突出问题,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着力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衔接的交通、供水、邮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住产业转移机申论观点积累申论观点积累 2遇,推动非农产业在城乡合理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产

9、业结构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加快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着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价值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根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减轻政府负担和运行成本。推进城乡就业一

10、体化。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形成城乡平等的就业环境。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有序转移。提高农民工专业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对农民工实行定向、订单培训。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推进转移农民市民化。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权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申论热点积累:关注申论热点积累:关注“劳务派遣劳务派遣”近日,人社部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规定提出用工单位在辅助性岗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 10%。同时,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发生工伤的,用

11、工单位不仅要协助调查处理,还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8月 8 日京华时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务派遣制被广泛地应用,不仅私营企业充斥着劳务派遣人员,就是一些国有企业,比如电力、银行、电信业等也广泛地使用派遣人员。然而,由于身份的差异,造成了“体制内”与“体制外”两种迥然不同的“落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同工不同酬。干着同样的工作,待遇却是天壤之别,体制内的人员优哉游哉,每每发工资时却是“优越性凸显”,这种巨大的反差,严重地伤害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劳务派遣用工是一种用工补充形式,具有临时性、辅助性的岗位特点,一般不超过 6 个月,可当下社会语境里,劳务派遣已成

12、为用人单位盘剥劳务派遣员工的不二法器。有的尽管在一个单位里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当了单位的“主管”,可由于身份的不同,依然遭受着莫名的“身份歧视”。企业缘何热衷于劳务派遣制?说白了就是为了逃避社会责任,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地使用人力资源。因为劳务派遣人员与用工单位并不签订劳动合同,而是和劳务公司签订合同,一旦出现权益纠纷,用人单位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殊不知,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劳务派遣人员的积极性不说,更引发了社会的不公平。基于这种情况,近下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派遣制员工和单位的正式工一样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这无疑从法律层面强化了劳务派遣人员的权益保障。这次人社部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13、公开征求意见,规定提出用工单位在辅助性岗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 10%。传出这样的“利好消息”无疑值得期许,但是要把这一愿景化为现实,由纸上权利变为现实权利,前景并不乐观。首先从社会层面上解读,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僧多粥少”的局面难以改观,在饭碗和利益的取舍上,恐怕更多的人会选择“要饭碗”,而权益倒在其次。其次,劳资双方的利益博弈决定了派遣员工没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裁量权。资方常常会以“炒鱿鱼”想要挟, “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走人”成为一些企业的“尚方宝剑”,不时地高悬于派遣人员头上。派遣人员虽有苦衷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肚里咽,因为他们实

14、在没有更多的博弈资本。鉴于劳务派遣人员被滥用的现实,这次人社部出台了临时工的占比不得超过企业员工总数 10%的规定,笔者以为,不能出台这个规定之后就万事大吉,必须进行“法律跟进”,也就是说,要用法律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一是对单位的“同工同酬”问题进行跟踪调查,看看是否落实到位;二是对企业的派遣人员占比进行监督,看看是否做到了 10%,如果超出了这个规定,就要祭出法律利器,这个时候,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之手”非常重要,劳动监察部门要守土有责,绝不能走马观花地到企业走一遭就完事,而必须对照名单,实地察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只有这样,用人单位才不敢轻易地造次。总之,劳务派遣被滥用已成为一种社会

15、之痛,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对这个问题必须正视。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只有得到切实保障,才能真正建立一种和谐的劳资关系,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临时工”占比禁超 10%尚需法律给力,舍此没有更好的办法。申论热点积累:垃圾围城困境申论热点积累:垃圾围城困境据国家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 1/3 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 75 万亩。 “垃圾围城”不仅是城市病,而且蔓延到了农村。 “垃圾围城”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显现。地方政府对此责无旁贷,且有不少已于数年前就展开了行动,纷纷寻找解决方案。通过方案对比,基本上明确了以焚烧发电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20

16、12 年 11 月,广东更进一步明确定了政策基调,印发了广东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 , “十二五”期间全省规划建设 36 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理能力约为 4.31 万吨/日,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 23 座、处理规模约为 3.39 万吨/日。展望“十三五”时期,全省规划储备19 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增处理能力约 1.95 万吨/日。规划明确了经济发达地区和土地资源短缺、生活垃圾产生量大、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优先采用成熟安全的焚烧处理技申论观点积累申论观点积累 3术。但这一规划无疑正在面临着现实中的极大困境,很多地方担心垃圾焚烧带来大气污染,焚烧场周边的居民抵触情绪很大。全省一些地方如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在推进垃圾焚烧项目时,均遇到了来自当地居民不同程度的阻力,因为任谁都不愿意项目设在家门口,所以都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反对,导致一些地方甚至无法确定项目的选点。一旦项目中有任何方面出现违规,更会遭到社会的口诛笔伐,后果可能是推倒重来或是取消。假若大部分垃圾处理项目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