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孝善凝合力共扶贫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92644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8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倡孝善凝合力共扶贫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倡孝善凝合力共扶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倡孝善凝合力共扶贫(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晓申 王小会7月31日, 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史 岗村新奥针织公司的扶贫车间里机器 轰鸣。从山区搬迁下来的贫困户刘瑞 娟正在巡查着她所管理的几台电脑羊 毛衫织机。 “自从我们把扶贫车间建到村里后, 解决了贫困户就地就业问题, 也解决了 我们用工难的问题。按件记工资用工时 间灵活, 一个人一个月平均能挣两千元左 右。 ” 新奥针织公司副总经理仵子厚说。 去年以来, 镇平县创新产业扶贫布 局, 在对83个贫困村实现光伏产业全覆 盖的基础上, 依托玉雕、 金鱼、 蔬菜、 苗 木花卉、 林果、 食用菌、 休闲农业、 汽车 配件等特色主导产业给贫困村寻找脱 贫致富途径, 同时该县还主推县内龙头企业 (合

2、作社) +扶贫基地+贫困户+金 融+党支部 “五+” 模式, 建设 “两园五区 一车间” , 形成了 “千企帮千村” 共走致 富路的良好局面。 如今, 在镇平全县共有产业扶贫基 地 222 家, 带动 4490 户 16350 人脱贫。 县内各类企业已建成扶贫车间70个, 年 底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为增强产业扶贫能力和效果, 该县 财政拿出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 注入 县农信联社、 邮储银行、 农发行等银信 机构, 按照1 8比例放大, 向有发展意 愿、 有发展潜质、 有资金需求、 有还款来 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 3 年以下免抵押、 免担保的信用贷款, 由 贫困户自愿选择 (

3、企业) 专业合作社入股 或分红。去年以来, 按照 “四位一体” 模 式向带贫企业发放扶贫贷款1.41亿元。镇平: 扶贫推行 “千企帮千村”刘杰华 李长青 本报记者 杨娟火热的7月,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 自治县新厂镇炮团村, 乡邮员王露平每 天驾驶着崭新的绿色 “邮三轮” 来去一 阵风, 将老乡们网购的生活用品送进 来, 又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寄出去。 为支撑邮政 “寄递翼” 和农村电子商 务发展, 靖州县邮政分公司于今年3月 初推行农村投递模式改革, 实施 “私车公 助” 方案, 促进农村投递工具向机动车化 转变。投递员自愿申报购买车辆用于投 递生产, 车辆产权归属投递员个人, 使用 权归邮政企

4、业, 邮政企业按照相应的标 准分3年全额返还购车款。经资格审 查, 全县有7个乡镇的乡邮员符合申请 “邮三轮”“私车公助” 条件。日前, 靖州 县邮政分公司举行了邮递三轮车辆发放仪式, 首批7台 “邮三轮” 正式交付, 投入 到靖州县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当中。 “鸟枪换炮, 速度飞快! ” 王露平刚 刚参加工作半年, 就幸运地成为首批驾 驶机动车投递的乡邮员之一, 心里非常 高兴。在一天时间内, 他就把全镇十几 个村跑了个遍。他说:“以前5天的工作 量, 有了 邮三轮 一天就干完了。 ” 靖州县目前有电子商务个体户 1000多家, 电子商务从业人数1.6万余 人, 为构建 “工业品下乡, 农产品进

5、城” 快速双向通道, 打通农村电子商务 “最 后一公里” , 该县利用邮政 “点多、 线长、 面广” 的特点, 通过改造和升级邮政现 有资源, 融合交通运输、 商贸流通、 农 业、 供销、 电商、 快递等各单位, 逐步完 善县、 乡、 村三级物流网络, 计划两年内 覆盖全县240个行政村。靖州:“邮三轮” 入村, 农产品进城我军新颁授的 “八一勋章” 获得者 参观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杨雅雯) 8 位我军新颁授的 “八一勋章” 获得者7月 31日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参 观 “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 展览” 。 展厅内,

6、麦贤得、 冷鹏飞坐着轮椅, 李中华、 王忠心、 景海鹏、 韦昌进、 王刚、 印春荣紧随其后。在周围观众的簇拥 下, 他们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解说, 仔细 观看每一件展品, 并不时相互交流。 “不能忘了我们的历史。 ” 缉毒英雄 印春荣并非首次来军事博物馆, 但他说 这次的感受尤为深刻,“冷鹏飞、 麦贤 得、 韦昌进经历过战争, 听着他们在相 应展区回顾自己的真实经历, 我感觉自 己也受到了一次教育。 ” “通过展览又一次回顾了我军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 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在不断提升, 装备也在不断更新。 ” 看完 展览后, 王忠心说,“我们不仅要在装备 上不断改进, 训练也要注重贴近实战 化,

7、这样才能真正锻造一支有战斗力的 军队。 ” 在战斗英雄韦昌进看来, 武器先进 固然重要, 但一支没有献身精神的军队 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未来战争中, 必 须要让武器和人有机结合, 才能让武器 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 先后完成57个一类风险课目、 飞出 歼-10战机 6 个第一的试飞英雄李中 华, 在看完展览后更是深受鼓舞。“空 天一体和以信息化为引领必将是未来 战争的发展方向。 ” 指着悬挂在装备模 型展示大厅上方的20架飞机模型, 李 中华说。平度唱响中国乡村诗歌本报讯 (记者 于洪光 杨瑞雪) 7月28-29日, 第二届 “诗探索 春泥诗歌奖” 颁奖典礼暨第二届 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活动

8、在山东省平度市举 行。本次活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 青岛市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 平度市人民政府等主办。 “诗探索 春泥诗歌奖” 的宗旨是推动当代诗 歌发展, 增加平度文化积淀, 打造 “春泥诗社” 和 “中国诗歌之乡” 品牌。在此次颁奖活动中, 黑龙 江的赵亚东、 河南的黄小培、 山东高密的徐晓获 得第二届 “诗探索 春泥诗歌奖” , 马东旭等15位 诗人获得第二届 “诗探索 春泥诗歌奖” 提名奖。 据了解, 平度市是全国首批、 山东省唯一的 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 近年来在推动文 化繁荣提升方面成绩显著。平度按照 “文化产业 抓发展, 文化遗产抓保护, 文化市场抓管理, 公共 文化抓服

9、务” 的理念, 建设文化平度, 争创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 打造中国书画之乡, 建设胶东文化 高地, 以文化引领助力平度经济文化共同发展。近年来,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以特色葡萄等为主的观光农业, 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小镇, 构建一条以生态为主 题的休闲观光产业链。目前, 该区大圩镇仅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 涵盖30多个早中晚优新品种, 产量达到2.5万吨, 年产值近2.6亿 元。图为在中国 合肥第十五届萄萄文化旅游节期间, 市民在大圩葡萄园内采摘葡萄。李多庆 本报记者 杨丹丹 摄3编辑: 李国龙校对: 毛萍新闻热线: 01084395092E-mail: 2017年8月1

10、日星期二综合新闻两学一做 榜样新华社记者 屠国玺阙卫平是个 “裁缝” , 但他要量尺划 线进行裁剪的, 不是在柔软的布匹上, 而是在一块块坚硬的钢板上。过去30 多年, 阙卫平用高超的技术和十足的耐 心创造了一个奇迹, 没有划错一道线。 阙卫平是甘肃省兰石集团有限公 司冷作工首席操作师。从1981年技校 毕业进入兰石集团工作, 阙卫平一直从 事冷作划线。 在兰石集团的车间里, 记者看到, 一 个机械原件, 有近百个附件, 需要人工画 出数百条切割和焊接线。阙卫平说, 如果 其中出错, 不仅浪费材料, 更存在巨大安 全隐患, 可以说是 “一线之差, 全盘皆输” 。 干了30多年, 阙卫平先后参与

11、完成 了500余台加氢反应器、 四合一连续重 整反应器、 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等国内 重大型石化装备产品的划线、 下料工 作, 产品主体合格率达100%。 奇迹, 是通过日复一日的钻研和创新 实现的。他说自己 “把每一个工件当作艺 术品来对待, 把一件事重复成千上万遍” 。 上世纪80年代, 为了提高划线准确 率, 通常的做法是拿铁皮先做个一比一的 模型样板。但阙卫平经过仔细研究发现, 可以通过严格计算达到100%的准确率, 于是就大胆尝试去掉铁皮样板步骤, 成功 后, 人力、 物力和工期都省了一大半。 更让业内赞叹的是他发明的 “U型 管五点定位法” 。U型管是机械行业中 最常用的连接件之一。

12、在传统的工艺 里, 一个弯管的焊接, 都是采用三个焊 缝连接的方式, 但这种工法存在管头误 差大的难题。经过数年的琢磨和计算后, 阙卫平提出通过五点定位的方法, 把三道焊缝改成两道焊缝, 工期缩短了 一半, 节约了大量成本和工时。 兰石集团进行过统计, 经阙卫平设 计的下料方案, 板材利用率达到95%, 为公司年节约钢材30余吨, 节约材料成 本以百万元计。 尽管已经拥有全国劳动模范、 国家 级技能大师、 甘肃省首届 “陇原工匠” 等 诸多荣誉, 但阙卫平仍然坚持工作在一 线。今年, 阙卫平又有了一项新改进, 他尝试把红外线仪应用到冷作划线当 中, 改变了传统 “放地样” 的工法, 在一 些小

13、型零部件的划线过程中, 工时只需 要原来的三分之一。 阙卫平说:“我热爱和喜欢这份工 作, 我愿意每天都花时间去研究。 ” 熟悉 他的同事告诉记者,“阙卫平和大家聊 天, 不出三句话就会说到工法上去。 ” 现在, 兰石集团为阙卫平设立了 “技 能大师工作室” , 这个工作室除了进行专 项技术创新之外, 更重要的就是方便他 “带徒弟” 。过去5年里, 他通过 “培、 练、 赛” 和 “传、 帮、 带” 培养了数百名青年员 工, 有的成了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在工厂里, 阙卫平有多种称呼, 有 人称他为 “主任” , 也有人叫他 “大师” , 但他最喜欢的称呼是 “师傅” 。他说, 他 将把自己掌

14、握的关键技术和技艺经验 传授给年轻人,“师道传承, 毫无保留” 。 “我们国家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 强国迈进, 但高水平的技工仍然不够。 ” 阙卫平说, 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帮助更多年轻人培养 “精益求精、 追求 卓越” 的工匠精神。 新华社兰州7月31日电“铁裁缝” 创造30载 “零失误”倡孝善 凝合力 共扶贫山东省高唐县打造 “孝善扶贫” 模式朱桂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鳏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孝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如今, 孝善正作为精神纽带, 将政府、 家庭、 社会的力量凝结起来, 为打赢脱贫 攻坚战注入一股时代力量。 老年贫困人口为数不少, 他们或丧失 劳动能力, 或膝下无

15、人照料。脱贫攻坚 “五个一批” 工程中,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即 着力解决这一人群的贫困问题。但是, 经 济收入达到贫困线以上并不等于生活质 量摆脱贫困, 如何让老人们过上小康生 活, 尽享天伦之乐, 仍有待各方探索。 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 8000多贫困 户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贫困户就占到近 80%。如何让这部分人的日子好过起来? 近年来, 高唐探索了一条家庭、 政府、 社会 三位一体的助老扶贫模式, 家庭成员孝老 事亲、 党员干部敬老扶贫、 慈善义工助福 夕阳, 合力带动老年人脱贫奔康。道德讲堂倡导孝老爱亲麦收刚结束, 赵寨子镇蒋官屯村的道德讲堂就开讲了, 主讲人是刚刚获得 “高 唐孝媳”

16、称号的张慧慧。 蒋官屯村老年贫困人口较多, 周文泉 就是其中之一。周文泉劳动能力有限, 妻 子和长子均为盲人, 次子无固定工作, 是 典型的贫困户。张慧慧与周文泉次子结 婚后, 不仅承担起照顾公婆的生活重担, 还建起大棚, 带着家人种起蔬菜。几年下 来, 周文泉家的三间土坯房变成了五间大 瓦房, 收入也涨了上来。 一份孝心, 就是一份脱贫力量。怎 样在全村播撒下孝的种子?蒋官屯村把 张慧慧请上了 “道德讲堂” , 并在村民中 评选村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在张慧慧 的指导和感召下, 村里 4 户贫困户跟着 种起了蔬菜大棚, 15位村民被评为孝老 模范。 “县扶贫办一方面按要求做好做实精 准扶贫工作, 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 总结 基层的好做法。 ” 高唐县扶贫办主任吴健 说, 为建立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激励 机制, 高唐已连续多年开展 “百名孝子孝 媳” 评选活动, 对入选者给予一定比例的 赡养金补贴。千名干部带头敬老扶困梁村镇西屯村贫困村民徐传榜已年 过花甲, 且腿有残疾, 劳动能力十分有 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