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2560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体育系本科教学评估材料近年来我校体育工作在课程建设、群众体育、竞技运动、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形成了“课内与课外互动、校内与校外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和“课程为核心,群体为基础,竞技为亮点,科研为动力”的运行体系。2004 年“大学体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6 年“野外素质拓展技能与技巧”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先后 3 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连续四次蝉联全国高校“十佳校长杯”。一、充分开一、充分开发发和利用和利用课课程程资资源,构建源,构建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把体育(一)把体育课课程程贯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全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全过

2、过程程我校在本科生一、二年级必修课的基础上,把体育通选课作为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指定学分,形成了面向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留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由必修课、通选课、指定选修课和自主选修课等不同类型课程组成的多元化课程结构,使体育课程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二)(二)实实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自主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自主选课选课我校从 2001 年起就正式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开发并运用网上选课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主选择课程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三)尽力(三)尽力满满足学生足学生对对体育体育课课程程项项目多元需求目多元需求

3、在保持足篮排等常规体育课程项目的基础上,近几年增设了街舞、瑜伽、形体、防身术、踏板操、擒拿格斗等实践类项目课程,以及桥牌、飞镖、体育游戏、游泳英语、体育养生等人文类项目课程,使体育课程项目由原来的 17 项增加到2现在的 43 项,有效地丰富和活跃了体育课程,激励了教师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四)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四)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资源开源开设设特色特色课课程程我校在组织学生参与教育部组织的穿越神农架野外生存的基础上,设计并开设了“野外素质拓展技能与技巧”, 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并且与上海市射击中心合作开设了射击课程,形成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五)(五)积积极

4、探索学生体育社极探索学生体育社团团的的课课程化运作机制程化运作机制我校在 1987 年就建立了学生足球协会,至今发展到 32 个单项体育协会,拥有 5000 多个学生会员,并建立了大学生体育总会。2003 年开始,我们选择了野外生存、健美操、乒乓球等 3 个协会作为学分制管理试点,以综合测评为依据实施学分制管理,为促进学生社团发展、探索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六)拓展以校园(六)拓展以校园赛赛事事为为平台的一体化教学途径平台的一体化教学途径根据校园赛事的实际需要,开设了足球等多种项目的规则与裁判法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每学年培养 100 余名等级裁判员。我们

5、把校运会大型团体操教材化,编制教学计划和考核内容,根据分练与合练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二、二、创创建高水平运建高水平运动队动队“品牌品牌”,探索,探索“体教体教结结合合”运作模式运作模式 (一)(一)发挥发挥教育教育资资源源优势优势确立确立竞竞技体育技体育发发展展战战略略我校是 1987 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首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之一,1995年教育部再次将我校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四个运动项目确定为高水平运动队,2005 年教育部在综合评估基础上,把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扩大为包括篮球、乒3乓球、游泳、田径、网球、赛艇、健美操在内的七个项目。(二)建立(二)建立资资源共

6、享源共享优势优势互互补竞补竞技体育技体育办队办队体制体制我校在构建大、中、小学“一条龙”高水平运动队和“体教结合”的办队体制中,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指导思想。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这种办队体制优化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素质,同时也提升了我国高校体育竞技运动水平,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三)学(三)学习习借借鉴鉴立足立足实际实际力争力争竞竞技体育技体育优优异成异成绩绩我校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交大特点的高水平运动队运作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连续四次蝉联全国高校“十佳校长杯”,并以 25 金、14 银、10 铜和团体总分第一的成绩排名 2

7、004 年第七届大运会第一名;篮球,乒乓,游泳及网球,田径和赛艇等运动队多次代表上海和中国参加全国及世界性比赛,均获得良好的成绩,为学校乃至中国赢得了荣誉。(四)把握政策(四)把握政策优优化化资资源探索源探索竞竞技体育技体育办队办队新途径新途径我校多年与上海市、浙江省等体育局联姻,联合办高水平运动队,实践证明这是通过把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体育资源重新配置,以取得资源效益最佳化的良好途径。为了提高运动队的训练水平,要积极开展高水平教练员的引进工作,加速培养专职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学习质量,要加强学籍管理:课程制定要体现“削枝强干”原则。 我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社

8、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要求,与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坚持不懈,更加努力,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加大改革发展的力度,瞄准国内外体育先进大学,努力创建国内一流、亚洲知名的大学体育文化。4一、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一、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从 2001 年起就正式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我校在本科生一、二年级必修课的基础上,把体育通选课作为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指定学分,使体育课程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尽量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项目多元需求。在保持足篮排等常规体育课程项目的基础上,近几年增设了街舞、瑜伽、形体、防身术

9、、踏板操、擒拿格斗等实践类项目课程,以及桥牌、飞镖、体育游戏、游泳英语、体育养生等人文类项目课程,使体育课程项目由原来的 17 项增加到现在的 43 项,有效地丰富和活跃了体育课程,激励了教师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我校还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开设特色课程,在组织学生参与教育部组织的穿越神农架野外生存的基础上,设计并开设了“野外素质拓展技能与技巧” , 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并且与上海市射击中心合作开设了射击课程,形成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二、积极探索学生体育社团的课程化运作机制我校在 1987 年就建立了学生足球协会,至今发展到 32 个单项体育协会,拥有 5000 多个

10、学生会员,并建立了大学生体育总会。2003 年开始,我们选择了野外生存、健美操、乒乓球等 3 个协会作为学分制管理试点,以综合测评为依据实施学分制管理,为促进学生社团发展、探索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提供了创新的思路。5三、拓展以校园赛事为平台的一体化教学途径根据校园赛事的实际需要,开设了足球等多种项目的规则与裁判法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每学年培养100 余名等级裁判员。我们把校运会大型团体操教材化,编制教学计划和考核内容,根据分练与合练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二、创建高水平运动队“品牌” ,探索“体教结合”运作模式 (一)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确立竞技体育发展

11、战略我校是 1987 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首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之一,1995 年教育部再次将我校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四个运动项目确定为高水平运动队,2005 年教育部在综合评估基础上,把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扩大为包括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网球、赛艇、健美操在内的七个项目。(二)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竞技体育办队体制我校在构建大、中、小学“一条龙”高水平运动队和“体教结合”的办队体制中,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指导思想。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这种办队体制优化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素质,同时也提升了我国高校体育竞技运动水平,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多元

12、化。6(三)学习借鉴立足实际力争竞技体育优异成绩我校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交大特点的高水平运动队运作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连续四次蝉联全国高校“十佳校长杯” ,并以 25 金、14 银、10 铜和团体总分第一的成绩排名 2004 年第七届大运会第一名;篮球,乒乓,游泳及网球,田径和赛艇等运动队多次代表上海和中国参加全国及世界性比赛,均获得良好的成绩,为学校乃至中国赢得了荣誉。(四)把握政策优化资源探索竞技体育办队新途径我校多年与上海市、浙江省等体育局联姻,联合办高水平运动队,实践证明这是通过把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体育资源重新配置,以取得资源效益最佳化的良好途径。为了提高运动队的训练水平,要积极开展高水平教练员的引进工作,加速培养专职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学习质量,要加强学籍管理:课程制定要体现“削枝强干”原则。 我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要求,与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坚持不懈,更加努力,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加大改革发展的力度,瞄准国内外体育先进大学,努力创建国内一流、亚洲知名的大学体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