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492520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市场经济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一)主要特点。德国模式,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认为它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它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要使这些权利的实行给公众带来好处。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上,它的原则是国家要尽可能少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调节作用,并为市场运作规定总的框架。所以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二)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

2、常运作制定规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所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腿以市场为基础的。在德国,国家基本上不规定工资与物价,也不规定具体的生产指标。这些基本上都是靠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决定的。但是德国农产品的价格不是通肺场形成的,而是由欧洲共同市场规定的,为此,政府每年要补贴几十亿马克;德国铁路和邮电的价格也是由联邦政府规定的,发生亏损时由联邦政府补贴。由于竞争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因此,德国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即卡特尔局(实际上是反卡特尔局),禁止企业与企业就生产、价格、销售、市场分割达成垄断协定,禁止妨碍或破坏市场的企业兼并,禁止垄断对

3、外贸易,禁止其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组织或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参加竞争;保证企业有生产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雇工自由和劳资谈判自由。企业间兼并或合作协议,凡有利于竞争的都可以进行,但必须得到卡特尔局的批准,违反者将受重罚。此外,德国还制定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严惩假广告、缺斤少两、假冒商标、以次充好等不正当行为,以保护竞争者和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其他有关法律还有:调整一般交易条件法、折扣法、附赠法、商标法、专利法等。这些法律为市场的正常运行规定了准则。德国还对某些职业规定了进人市场的先决条件,如手工业者了零售商在开业前必须证明其职业知识。对卫生、法律咨询、会计咨询和税收咨询等部门,国家

4、要求申请者经过专门培训并有一定的年龄标准。德国的工资基本上也是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形成的,由劳资双方自由谈判,签订劳资协定。德国的劳资谈判是集体进行的,一般由一个产业部门的工会联合会和雇主联合会分别代表双方就工资增长幅度等问题,每年谈判一次并签订协议。关于休假天数、解雇通知期限、加班费、奖金等问题,通常几年签订一次协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中立态度,不加干预。(三)宏观经济管理。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但并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有中期的、年度的和短期的。但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而要通过财政、税

5、收、信贷等手段来进行调节。如 1974 年到 1975 年的四个短期计划中,联邦政府共动用了 1000 亿马克来刺激经济,对缓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衰退起了一定作用。再如当前改造东部地区的计划,政府从 1990 年起每年在东部各州投人 1000 多亿马克,主要是改造铁路、高速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并采取税收优惠等办法,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东部的改造。1992 年德国公司在东部各州的投资达 440 亿马克。德国负责这种宏观经济管理的机构,是经济发展理事会和财计划理事会等组织。经济发展理事会由联邦经济部长主持,由联邦财政部长、联邦银行行长、各州一名代表和一些地方的代表组成,每年至少开会两次,以协调参与制定经

6、济政策的各部门的行动。财政计划理事会由联邦财政部长主持,由联邦经济部长。联邦银行行长、各州一名代表和地方的代表组成,负责协调中央、州和地方的开支与投资计划。德国有一个由5 名著名经济学家组成的“五贤人委员会”,负责在每年秋季提出一份全面估计当年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鉴定书,作为各决策部门的参考依据。联邦总理在第二年一月要向联邦议会和联邦参议院提出一个年度的经济报告,对“五贤人委员会”的鉴定书作出反应,并提出当年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德国还有一个协调委员会,由联邦政府、工会、企业主组织的代表参加,由经济部长主持,在工资和物价等方面协调意见和规劝。这个委员会并没有任何决定权,但对沟通各方意见,协调步调,从

7、而保证经济正常运行是有作用的。通过上述机制,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情况有一个全面、及时、清楚而准确的了解,然后根据情况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吸引和规劝各方面的力量,从宏观上调节经济。(四)德国联邦银行的特殊作用。在德国,联邦政府主要负责运用财政和税收的手段来调节经济,而主要负责运用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是联邦银行。德国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其资本归联邦政府所有,只有联邦银行才有权发行货币。但联邦银行又是一个具有公共法人资格的联邦直接法人,独立于联邦政府,在行使职权时不受联邦政府指令的影响,但它要支持政府的总体经济政策。联邦银行的经费不列人政府预算,独立开支。当政府和银行在政策上发生分歧时可以协调,但联邦银

8、行按理事会决议行事,联邦政府对这种决定只有暂时推迟实施的权力。这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都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都是由政府操纵银行,滥发货币和债券以弥补战争赔款和财政赤字所引起的。有鉴于此,1957 年颁布了联邦银行法,赋予联邦银行以独特的地位和职权,保卫币值稳定是联邦银行的首要职责。联邦银行的权力机关是联邦银行中央银行理事会。它由联邦银行行长福行长。董事会其他成员和州银行行长组成,由联邦银行行长任主席。联邦银行行长福行长、董事会其他成员经联邦政府提名,由联邦总统任命,任期 8 年,为联邦总理任期的一倍。除个人原因或联邦中央银行理事会的意见外,联邦银行行长在任期内不受联邦政府更迭的影响,不能被

9、解职。联邦银行中央银行理事会每两周开会一次,以简单多数作出决议。董事会是联邦银行的中央执行机构,负责执行联邦银行中央银行理事会的决议。联邦银行根据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决定收缩或放松的发行量以保持马克的币值,稳定物价。联邦银行还可以用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在联邦银行的存款额,提高或降低它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在金融方面刺激或冷却经济。(五)德国的企业组织制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保障私人企业,但老式的、由家族拥有的私人企业已为数不多了,而且都是些中小企业。大的企业几乎都是股份公司。但德国股份有限公司不多,只占公司总数的 5左右。有些很大的企业也是有限责任公司,不上市。1992 年,德国西

10、部地区约有 46700 个企业,其中雇员 1000 人以上的大企业只占 2,却雇佣了工业部门一半以上的雇员,控制了一半以上的营业额。在大的股份公司中,股权相当分散。如西门子公司共有几十万股,其中 3 八是分散的。从 80 年代起,德国鼓励职工参加本企业的股份并给予奖励。目前德国有相当数量的职工持有本企业股票。德国原来的一些著名的家族企业一般已变成大的股份公司,如克虏伯公司,在克虏伯家族传到第六代时,继承人不成器,他父亲从产业中划出一笔钱供他挥霍,条件是从此以后他和企业脱离关系,把整个企业交给一个由德国有名企业家组成的基金会来管理。许多大公司中都有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股份,有时政府的股份足以

11、控制这家公司,这样的公司实际上是国有企业,或“公私合有”企业。如联合电力矿山公司、萨尔茨吉物钢铁公司、萨尔煤矿公司、汉莎航空公司等都是国有企业。大众汽车公司原来也是国有的,后来联邦政府把部分股票转让给了私人,而变成了“公私合有”性质。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也有约 20的股权属于巴登符腾堡州政府。但是不论政府拥有企业多少股权,企业仍和一般股份公司一样运行,一样纳税,政府除收取税收外,还可以分到其拥有股权应分到的红利。前联邦德国各级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工业企业曾有 6000 多家,其产值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7。但由于政府占有的股分可以转让给私人,也可以从私人手中购进股权,因此这个数字是不断变动的。在

12、80 年代私有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个比例不断降低。德国在企业中实行的“参与决定权”,是一种有很特色的措施,它不直接影响所有制,却对资本的权力进行某些限制,并从法律上给了职工参与企业某些决策的权力。德国的企业中有两个领导机构:作为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和处理日常业务的董事会。监事会由资方和劳方的代表共同组成。监事会中资方和劳方代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在矿山和钢铁大企业中,双方代表各占一半,再加上一名由双方共同选出的中立的监事。在煤炭、钢铁和新闻界以外拥有 2000 名职工以上的大企业中,监事会也由劳资双方各出一半代表组成,但如双方发生争执,相持不下时,资方出任的主席有裁决权。此外,监事会雇员代表中必须至少

13、有一名有管理权的高级职员。在不到 2000 名职工的企业中,资方代表在监事会中占 2/3,劳方代表占 1/3。德国企业里还有代表雇员利益的企业职工各个委员会。凡年满 18 岁的职工,不论性别、国籍以及是否为工会会员,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企业职工委员会拥有多种权力,特别在福利和人事问题上,如没有企业职工委员会的同意,企业领导不得安排加班或缩短工时。(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等。失业保险是全体职工的义务保险,目前保险费约占工人毛收人的 48,由资方和劳方各出一半。遇到失业时,缴纳

14、过一定时期保险费并愿意接受劳工局为他安排适当工作的人,可以要求领取失业金。最高失业金为净工资的 68,失业金最多可以领取一年,年老的失业者可以领取 32 个月。如果继续失业要申请失业救济,最高救济金可达净工资的 58。医疗保险有社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种。所有工人和收人在一定标准以内的职工及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必须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其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自愿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险费目前约为职工毛收人的 12.3,也由劳资双方各付一半。社会医疗保险除包括治疗、药品等医疗补助外,还包括生育补助、丧葬费、家庭补助、住院费和某些休养费。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只需把医疗单交给为他看病的医生,由医生直

15、接同医疗保险公司结账。所有职工都必须参加养老金保险。保险费目前为毛工资的 17.7%,也由劳资双方各出一半。被保险者一般要缴纳 60180 个月保险费才能享受到各种形式的养老金。通常男年满 65 岁、女满 80 岁,方可领取退休养老金。养老金的多少视参加保险时间的长短和劳动报酬的多少而定。养老金随着全体职工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许多企业还向其工作人员提供额外的老年补贴,称为企业养老金,是法定养老金保险的重要补充。工伤事故保险是对全体职工、农民的一种义务保险,保险费全部由企业主支付。1971 年以来,大学生、学生和幼儿园的儿童也被纳人保险的保护之列。除了上述的各种社会保险外,德国还有儿童补

16、贴、住房补贴等社会福利。战争受害者可以得到供养,伤残人在治疗和职业上可以得到专门的扶助。此外还有专门的救济金,对那些无依无靠的人进行救济。(七)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问题。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81966 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市场经济在联邦德国得到全面推行。由于当时经济高速增长,国家虽注意到社会公平问题,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有限,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多是局部性的。19671982 年为第二阶段,1967 年联邦议会通过了经济稳定与增长法,规定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必须注意总体平衡,同时要采取措施,在市场经济秩序范围内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对外经济平衡和适度的经济增长。在这一阶段中,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增强了。1982年以后进入了第三阶段。由于财政困难、通货膨胀加剧和日益突出的结构性问题,科尔政府提出不要更多的国家干预,而要更多的市场经济,出现了第一阶段的倾向。如对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实行再私有化,给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以更多优惠条件,削减社会福利等。1990 年两德统一后,又在东部推行私有化和西部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