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2431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株洲市“十一五”节能目标要求,到 2010 年全市单位 GDP 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 21%。由于规模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费的主体,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 79.3%,要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抓好规模工业节能降耗工作,降低规模工业能耗水平是关键。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经济重型化趋势的加剧,使得能源消费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工业结构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节能降耗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株洲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的分析,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从而减少能源消费总量,降低工业能源消费水平,全面实现“

2、十一五”节能目标。一、工业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减少“十一五”以来,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株洲市在实现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减少。 “十五”期末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538.14 万吨标准煤,到 2008 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455.64 万吨标准煤,三年能耗下降 15.3%,年均下降 5.4%,绝对量净减少 82.5 万吨标准煤。期间能耗波动较大,2006 年能耗比上年下降 8.2%,2007 年比上年增长 9.7%,2008 年比上年下降 15.9%。(见图 1)2538.14494542.12455.644004204404

3、6048050052054056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株洲市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图 1:2005 年2008 年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图工业能源消费强度逐年下降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部门或行业单位产值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能源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强度,通常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量来表示,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用工业增加值能耗表示。能源强度小就意味着工业能源利用效率高,行业结构合理,技术、设备水平先进。 “十一五”以来,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呈逐年下降之势,并且下降幅度逐年增加。2006 年,株洲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93 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 3.04%

4、;2007 年 2.47 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 10.04%;2008 年1.54 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 11.89%。由于工业能源强度的逐年下降,到 2008 年,株洲市工业能源强度已降至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逐年回落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工业能耗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比值,它从总体上反映工业经济增长与能耗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工业经济每增长 1 个百分点,相应能源消费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如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 1,则本年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大于 1 表示上升。因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工业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反之,则能源效率越高。“

5、十一五”以来,株洲市工业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由高到低,逐渐回落的趋势。2006 年至 2008 年,株洲市工业增加值均保持了 15%以上的速度,而能耗的增速均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2006 年至 2008年规模工业能耗弹性系数分别为 0.80、0.50 和 0.23。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行业结构:五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 85%以上从行业能耗分布来看,全市工业能耗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五大高耗能行业。2008 年,这五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394.35 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

6、能源消费量的 86.5%,而这五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47.6%,能耗比重比产值比重高 38.9 个百分点。五大行业中,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 100 万吨标准煤的有 2 个,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232.04 万吨标准煤,占规模工业的 50.9%。五大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达到 2.28 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 5 倍。 (见表 1)表 1:2008 年五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情况综合能源 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比重%工业总产 值 (亿元)比重%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 万元)全市合计455.64100

7、988.531000.46五大行业394.3586.5470.547.60.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21.1126.6154.2615.60.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0.9324.3105.3610.71.0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88.6719.549.595.01.7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5.8112.2153.4615.50.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833.97.830.82.284企业结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 70%以上从企业能耗分布来看,株洲市工业能耗高度集中。2008 年,全市年耗能 1 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耗能企业 45 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 3.9%

8、,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327.21 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工业的 71.8%,而产值只占 42.7%。重点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平均为 0.78 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 1.7 倍,重点耗能企业能耗的高低对全市能源消费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45 家重点耗能企业中,能耗超过 10 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有 6 家,分别是华银电力、株冶、智成化工、中盐株化、旗滨玻璃和海达化肥,其综合能源消费量是全市的49.5%,单位产值能耗 1.44 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 3.1 倍。 (见表 2)表 2:2008 年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情况企业数 (个)比重%综合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比重%产值能耗

9、(吨标煤/万元)全市合计1144100455.641000.46重点耗能企业453.9327.2171.80.7810 万吨以上60.5225.4349.51.4410 万吨以下393.4101.7822.30.38地域结构:石峰区能耗比重超过 50%从县市区能耗分布来看,能耗主要集中在石峰区,比重达到 54.94%;其次是攸县,为 16.5%。单位产值能耗以攸县最高,为 0.88 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9 倍。单位产值能耗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区有 3 个,分别是攸县、茶陵县和石峰区。石峰区境内的火电、化工、有色冶炼、建材等企业,企业规模和能耗规模都比较大,能耗水平比较高,在全市

10、能耗排前 10 位的企业中,石峰区占了 7 家。攸县的高耗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炼铁、水泥和原煤洗选等行业,企业规模中等,能耗水平较高。5茶陵县境内的水泥、化工、有色和黑色冶炼、纺织等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能耗水平相对较高。能耗水平最低的是天元区,单位产值能耗只有 0.05 吨标准煤/万元。 (见表3)表 3: 各县市区能耗分布情况综合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比重%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全市合计455.641000.46荷塘区20.874.580.15芦淞区9.482.080.12石峰区250.3554.940.66天元区4.410.970.05株洲县10.312.260.38攸 县75

11、.1816.500.88茶陵县20.364.470.85炎陵县4.751.040.35醴陵市59.9313.150.39品种结构:煤和电比重超过 85%全市工业消费的能源品种主要有:煤炭(包括原煤、洗精煤、煤制品等) 、电力、焦炭、天然气、热力和石油制品等。2008 年全市工业能源终端消费量为 844.24 万吨标准煤(2008 年能源平衡表,等价值) ,其中:煤炭 479.12 万吨标准煤,占 56.7%;电力 246.44 万吨标准煤,占 29.2%;焦炭 43.07 万吨标准煤,占 5.1%;天然气 27.93 万吨标准煤,占 3.3%;热力 21.77 万吨标准煤,占 2.6%;石油制

12、品 16.23 万吨标准煤,占 1.9%。 (见图 2)2008年全市工业能源终端消费结构比重煤炭56.7%电力29.2%焦炭5.1%天然气3.3%热力2.6% 石油制品1.9%其它1.2%图 2:株洲市 2008 年工业能源终端消费结构图 1、从品种结构看6煤炭:2008 年全市规模工业一次煤炭消费量为 622.32 万吨,用于二次能源转换投入的煤炭为 353.04 万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 56.7%;直接消费量为 269.28 万吨,占 43.3%。全市煤炭消费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二次能源转换投入的原煤为主,2008 年原煤消费 223.74 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的

13、 36.0%;其次是制造业,煤炭消费 312.08 万吨,占 50.1%;采矿业煤炭消费 86.45 万吨,占 13.9%。制造业中,煤炭消费较多的行业主要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3.14 万吨)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0.78 万吨)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59 万吨)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32 万吨) 。制造业中的煤炭消费包括直接消费和二次能源转换两种形式,以上四个行业煤炭消费合计为 264.83 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的 42.6%。采矿业中,煤炭消费最多的是煤炭洗选业,一次原煤入洗量为 83.86 万吨,占全市煤7炭消费总量的 13.5%。电力:2

14、008 年全市规模工业用电量为 60.43 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生产用电量59.69 亿千瓦时,占 98.8%。电力消费较多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25 亿千瓦时,占 26.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04 亿千瓦时,占 24.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75 亿千瓦时,占 1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62 亿千瓦时,占 9.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82 亿千瓦时,占 8.0%。以上五个行业用电量占全市的比重高达 80.3%。焦炭:2008 年全市规模工业焦炭消费量为 43.41 万吨。焦炭消费主要集中在三个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25.2 万吨)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8 万吨)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85 万吨) ,这三个行业的焦炭消费量占全市的 98.7%。天然气:从 2005 年天然气首次进入株洲市,当年株洲市全社会天然气消费量仅 0.01 亿立方米,到 2008 年全社会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2.51 亿立方米,四年增长 250倍,并从最初的以居民生活消费为主发展到目前工业消费占全社会用气量的 83.7%,天然气在玻璃、陶瓷等生产领域得到广泛使用。2008 年全市规模工业消费天然气 18345万立方米,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全年消费 14563 万立方米,占79.4%。另一个

16、天然气消费较多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消费天然气 1998万立方米,占 10.9%。这两个行业的天然气消费占全市的 90.3%。从天然气使用区域来看,有“瓷城”之称的醴陵市天然气消费量已经超过了株洲市城区。2008 年醴陵市天然气消费 1.31 亿立方米,超过城区 1124 万立方米,其工业用气占到 99.3%。2、从品种结构变化看8从最近几年全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来看,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电力消费比重呈缓慢上升之势,焦炭、热力和石油制品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与 2005 年相比,2008 年煤炭消费量增长 36.1%,比重由 53.8%升至 56.7%,3 年上升 2.9 个百分点;电力消费量增长 22.2%,比重由 28.3%升至 29.2%,3 年上升 0.9 个百分点;焦炭消费量增长 17.3%,比重由 5.6%降至 5.1%;热力消费量下降 35%,比重由 5.4%降至2.7%;石油制品受建材、陶瓷企业“油改气”影响,消费量下降 59.6%,比重由 6.15降至 1.9%。三、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