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州省高三高考冲刺压轴卷(十二模)试卷语文解析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492129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贵州省高三高考冲刺压轴卷(十二模)试卷语文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年贵州省高三高考冲刺压轴卷(十二模)试卷语文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年贵州省高三高考冲刺压轴卷(十二模)试卷语文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年贵州省高三高考冲刺压轴卷(十二模)试卷语文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6年贵州省高三高考冲刺压轴卷(十二模)试卷语文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贵州省高三高考冲刺压轴卷(十二模)试卷语文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贵州省高三高考冲刺压轴卷(十二模)试卷语文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

2、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

3、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

4、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1)下列各项中,其手

5、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

6、,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

7、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答案】(1)B(2)B(3)C【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易错警示】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常是以客观题选择题的题型出现的,答题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答题要领:整体

8、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大致了解文章中“鼎”、 “礼器”相关内容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结构,主要思路、基本要素、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该题中设题点在“颠倒因果”。(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使“乱臣贼子”害怕,是孔子写春秋的目的,而不是“春秋笔法”的作用。故 C 项错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

9、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因此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如 C 选项中,混淆文意,“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 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10、。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

11、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非孝经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

12、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

13、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B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C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B擢进士第,即进士及第,指参加殿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

14、工)之一,主要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章礼仪,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等事务。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扬其德行功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B刘知几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并提出建议,他的直率被武后赞赏建议也被采纳;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陆机的豪士。C刘知几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孝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

15、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D刘知几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编修国史,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史官。他认为修史之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5 分)(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5 分)【答案】(1)A(2)D(3)B(4)刘子玄忧虑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们的)意见主张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顺,于是上奏请求离职。(重点词语:“病”担忧 、“长” 主管修史、“偃蹇” 仕途不顺、“罢去”停职离开。每点一分,句意

16、一分)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的意图,一起废除了他的观点。(重点词语:“然”但是 ,“质辩” 提出辩驳, “阿” 阿附,“黜” 废除。每点一分,句意一分)【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 B【易错警示】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