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三考前指导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2036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高三考前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4年高三考前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4年高三考前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4年高三考前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4年高三考前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年高三考前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高三考前指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 年高三考前指导 政治常识 1、怎样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辨析题: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参看教材 P15-16,以及后面的相关内容。 (1)主要任务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 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 局面。 (2)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关成果,但不照抄 照搬西方政治的模式;要坚持党的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 (4)要进一步

2、完善人代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 民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权利,管理国 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2、如何理解国家的文化职能和党的思想领导? 由国务院和各级政治组织、推动的科技、文化文艺宣传、精神文明、思想道德教育、评奖活动体现 的是国家的文化职能。要了解其目的、意义。由中共中央提出的要求,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修 宪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条款”等属于党的思想领导。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义务

3、:模范地遵守宪 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 监督;等等。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进行立法、行政、司法等活动的,是我国的国 家机构。 4、什么是民主集中制?这一制度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有何重大意义? 一是在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二是在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三是在中央和地 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意义:防止个人专制独裁和腐败,保证决策的科化、民主化。 5、对人民责原则和坚持以人为本。见教材 P50 6、依法行政的依据、意义。P51、52 依法治国的要求;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机关存在的依据,也是其行

4、使权力的依据。 必要性:行政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比重最大,人数最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对国家和社会 的影响最大。 意义:对人民负责,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维护社会稳定;规范行政行 为,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腐败。 7、公民与国家关系 国家机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密切 联系群众,体察民情,为民办实事,以人为本;要依法行政,各级干部要克已奉公,廉洁自律;要坚持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 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

5、公民合法的政、经、文化权 利。 公民也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同一切损害国家利 益的行为作斗争的义务。公民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8、修宪过程体现了我国民主制度的什么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中央提出修宪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中央提出修宪建议之前、之后都听取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以及将修宪建议交全国人大常 委会审议讨论,再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体现修宪充分尊重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表明社会主义民主 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中央提出的修宪建议到正式成为宪法内容,

6、这是完全符合法定程序的,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9、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有什么重大意义? 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 “尊重和保障人权” ,凸显了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将这一条列入宪法, 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制止各种侵犯公民人权的行为,约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 司法,这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10、辨析题: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标本兼治反腐败。 这一视点是片面的,参见教材 P78 页。 11、民族平等,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及相互关系。见教材 P106110. 现实意义:统筹区域经济

7、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维护国家统一。 12、关于宗教问题 宗教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精神控制力) 。一些宗教极端组织制造的大 量恐怖活动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的宗教政策及意义。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 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其意义是:尊重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团结了广大信教群众,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实现 了教派内部和教派之间的团结。 13、关于台湾问题 (1)台湾的地位问题 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日本战败后,台湾归还中国,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1971 年联合国大会 2758 号决议确认世界

8、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的合法代表。还 有 1972 年的中美建交公报,也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 (2) “”分裂活动的危害,中国政府坚持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容忍“” 。 “” 损害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造成台海局势紧张,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破坏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和平发展。 台湾问题既属于内政问题,现在又属于敏感的中美、中日关系问题。 1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和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的宗旨 ; 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见 P141。美、英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和占领未经联合国的授 权,违背了上述宗旨和原则。 15、中国与东盟国家南业印巴两

9、国、中亚 6 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加强,表明我们实行的是睦邻、富邻、 安邻的周边外闪政策。中国的和平崛起,国际地位提高。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由于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东盟等国家才愿与我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由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才允许中国加入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努力谋求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16、中国为什么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为了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 17、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P151,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发展 科技,经济,人才强国战略。哲学常识 1、辨析:凡来自实践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 (1)认识来源于实践,

10、离开了实践,也就无所谓认识,更谈不上正确的认识。 (2)来自实践的认识,其正确与否,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制约。从客观原因来说,认识受社会历史 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从主观方面来讲,还受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的制约,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制约,受人们的科技文化素质的 制约。 (3)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基础上,积极思考,对 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4)来自实践的认识,其正确与否,最终还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关背景材料:人类对火星的探索,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有没有生命?“飞碟”到底是怎么回事?

11、人 们看见的是否都是真实的? 2、江苏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 江苏提出的“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以及三大区域分步推进的目标,体现的哲学原理:一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江苏的实际:我省属于东部沿海地区,较早实行对外开放,有雄厚的乡镇企业基础,在全国发展 速度较快,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实际又是全面的,我省苏南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但苏中、苏北, 特别是苏北,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比较缓慢,故不能同步小康。条件较好的 苏南可以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条件较差的苏中、苏北,则稍迟建成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这也符合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二是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12、。如,江苏的发展战略, 既看到了我省的许多有利条件,又看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实际;既看到了我省的人力 资源优势、科技开发优势和接轨大都市、外贸出口通道便捷等优势,又看到了我省能源紧张、资源缺乏的 劣势。三是坚持了联系的观点。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必须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同 时要加强区域内部的联系。苏南要帮扶苏中、苏北,加快向苏中、苏北产业转移步伐,吸收苏北富余劳动 力。苏中、苏北则要利用好沿江开发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出 口能力,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全国而言,江苏是个局 部,就江苏而

13、言,全省是整体,三大区域是部分,我们必须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五是,江苏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五个统筹”的思想,是正确的价值观。六,实现全省目标和区域目标, 既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七,既抓主要矛盾,又抓次要矛盾,走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道路。 (例略) 3、人与自然的关系。辨析: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就是说人们必须顺应自然。 (1)承认自然界客观性就是说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违背、违 背了必然遭到惩罚,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并不等于消极地顺应自然,人类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

14、实 现自然物的人工化。人们还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总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要把尊重自然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的 和谐发展。 相关链接:评价古人的“畏天命”思想。 4、从唯物论、辩证法的角度说说怎样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状态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 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具有能动性,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不是仅仅坚持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体的破裂(质变) ;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 围内,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事物向不好的质变发展。 5、关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哲学思考。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15、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即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党 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是党和国家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 坚持求真务实,要求各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多为老百姓办实事。不搞形 式主义, “政绩工程” 。 6、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原理的? 持了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如强调了经济发展速度要与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能力相衔 接;强调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要协调发展;强调了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保 护的协调发展;强调了城乡

16、、地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共同富裕,社会安定相结合。等等。 坚持了发展的观点,既要重视当前的发展,又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既要讲究发展的速度,又要讲发展的 质量,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了全面的观点?(略) 相关链接,评“只顾今天”的观念。 7、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认真分析客观条件,利用有利条件,限制和排除不利条件。 (3)加强实践与学习,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4)端正主观动机,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7、认识为什么需要深化扩展和前移?怎样做到深化和发展认识? 第一问略;第二问:要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反对停滞的,僵化的思想和骄傲自 满的思想。 8、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从辩证法的角度讲,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从认识论角度讲,每个具体认识只是对事物的某一领域,某 一层次、某个发展阶段的反映,需要深化,扩展和前移;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实践是 无止境的,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