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本规律习题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491773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基本规律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的基本规律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的基本规律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的基本规律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的基本规律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的基本规律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基本规律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政治制度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包括() 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B.再生产劳动力 C.再生产科学技术 D.传递科学知识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传统文化 D.科学技术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

2、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 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 成熟机制决定的。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外铄论 9.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 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A.自学 B.训练 C.培训 D.教育 10.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

3、、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 行为准则称为() A.学生文化 B.校园文化 C.学校制度 D.学校传统 11.现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说明() A.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科学知识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2.下列没有体现“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 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 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13.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组织文化 C.校园

4、精神文化 D.校园制度文化 14.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1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1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17.“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

5、格塞尔 18.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 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1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 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2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

6、.韩非子 D.荀子 2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2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 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属于()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3.“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 B.孟子 C.荀子 D.洛克2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26.个体

7、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D.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7.在教育工作中, “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28.“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属于()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实践决定论 C.经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2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 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30.

8、“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31.“揠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32.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 “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3.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34.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能力的影响 C.遗传素质对能力的影响 D

9、.家庭环境对能力的影响 35.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6.在教育中采用“一刀切” “一锅煮” “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37.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3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环境 C.社会活动 D.遗传素质39.“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

10、制度决定的。 ” 这句话说明了()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生产力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40.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1 小时 B.半小时 C.2 小时 D.3 小时 41.1903 年,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 A湖北幼稚园 B南京鼓楼幼稚园 C河北幼稚园 D北平香山慈幼院 42.资本主义时期最初的幼儿教育特点是() A.保证幼儿的存活 B.发展幼儿的智力 C.具有慈善性质 D.培养身心和谐的幼儿 43.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提供的。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

11、44.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5.学前教育学是从教育家()开始创立的,从此,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 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福禄贝尔 D.夸美纽斯1.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 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它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2.A【解析】教育

12、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技 术以及传递科学知识,选项 A 不符合题意。3.B【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就能够控 制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因此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4.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5.D【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的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他认为脑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这种观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6.A【解析】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学记中的一句话,其含义是:君主建设国家、 管理人民,都是把教育作为最

13、优先、最重要的工作。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7.C【解析】现代教育的发展逐渐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 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8.A【解析】 “遗传决定论”也叫做“内发论” ,是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之一,题干 是对其主要观点的阐述。9.D【解析】教育可以将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0.B【解析】题干是对“校园文化”的概念的阐述。 11.B【解析】教育对科学创造的成果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 授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能够掌握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所以,教 育是发展科学的一

14、个主要手段。12.C【解析】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消费事业,看不到教育的潜在的生产性作用,是缺乏 战略眼光的表现。13.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建设校园 文化的重点在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14.A【解析】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 内容,可以任意涂抹,这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15.C【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6.B【解析】华生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17.B【解析】 “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华生。

15、 18.B【解析】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 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内发论”的观点。19.B【解析】人才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 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20.B【解析】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万物皆 备于我心” ,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 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他是中国古代 “内发论”的代表人物。21.D【解析】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16、、他人 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持这样的观点。22.B【解析】题干中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教育万能论”的体现, 属于“外铄论”的观点。23.C【解析】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百分之九十都是由教育活动决定的, 教育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24.D【解析】英国思想家、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儿童 是一张可以任意刻写的白板,教育是万能的。25.A【解析】题干中的内容是霍尔的观点,他过分夸大了遗传的影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 遗传基因决定的,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26.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一 旦错过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只会“事倍功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